槽齿龙:欧洲小型食草恐龙(长2.1米/距今2亿年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31:290阅
槽齿龙是一种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1米,二足行走,脖子较长,方便吃到更高的食物,前肢有时也会帮助它觅食。槽齿龙化石最早发现于欧洲南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三叠纪地层,它牙齿呈叶状,有锯齿状边缘,且位于齿槽内,这也是槽齿龙的名称来源。
槽齿龙基本资料

槽齿龙是一种欧洲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1米,与天宇盗龙差不多大,体型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525位,生活在距今2.16亿年-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槽齿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因为身体不高,经常会用前肢来拉扯植物,从而吃到更多的树叶。
槽齿龙化石

槽齿龙化石最早发现于欧洲南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三叠纪地层,其化石是嵌在岩石中的部分骨骼。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专家推测槽齿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它牙齿呈叶状,有锯齿状边缘,且位于齿槽内,这也是槽齿龙的名称来源。

形态习性:槽齿龙拥有小型头部、大型拇指尖爪、修长的后肢、长颈部、前肢比后肢短、长尾巴,前掌有五个手指,后脚掌有五个脚趾。另外,槽齿龙是种植食性动物,它可能大部分时间四肢着地,吃长在低处的植物,有时也用后腿站立起来,去吃长在高处的树叶。
欧洲发现的恐龙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在欧洲发现了126种,在英国发现了52种,其中就包括槽齿龙、肉龙、肢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小编相信会发现更多的恐龙。
0000
相关推荐
「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峙峪文化
▲峙峪遗址位置图峙峪文化,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1963年发现于山西省朔县城西北峙峪村附近。同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该文化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28945±1370和28135±1330年(未经校正)。地层和年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0:48:550001北宋定都开封的迷信说法,赵匡胤庙里算命,结果连他自己都惊讶了
开封的北宋故事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北宋故事。从北宋都城开封说起。北宋定都开封,这是开封建城史上的高光时刻。但在一般人眼里,开封大概是最不适合做大朝都城的地方,一马平川,难觅山丘,无险可守,无障可保。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及宗室3000余人被金兵从开封掳走,便证明了这一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42: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