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龙:中国大型恐龙(长6米/拥有两大分支物种)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27:221阅
南雄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镰刀龙科恐龙,诞生于1.3亿年前到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可达4-6.5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目前一共发现了两种南雄龙分支,包括步氏南雄龙和短棘南雄龙两种,分别出土于甘肃省和广东省。
南雄龙的体型

南雄龙虽然外形酷似鸟类,但它的体长最多可达6.5米,属于大型恐龙的行列,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可排到303位,大小和现在的一只犀牛差不多,与龙猎龙、伊森龙以及暹罗暴龙等非常相似。
南雄龙的化石发现

南雄龙分为两种,一是短棘南雄龙,这种南雄龙的化石最早是在广东省南雄市的南雄群园圃组地层发现的,这批化石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颈部非常短粗,颈椎骨只有11节,因此这种南雄龙被认为是小型兽脚类恐龙,当然这批化石中还包含着10个背椎、5个荐椎骨以及盆骨。

二是步氏南雄龙,这种南雄龙最早的一批化石则是出现于甘肃省的新民堡群地区,其中也同样发现了11节颈椎,明显比其他的虚骨龙类恐龙脖子要短上不少,不过步氏南雄龙也有自己独特的点,那就是它们有着固定的侧墙以及颈部肋骨,这些也都是短棘南雄龙所缺少的特点,因此步氏南雄龙也被认为应该是一个独立种属。

南雄龙属于镰刀龙类的一种,所以它也可能有着非常尖锐且修长的大型指爪,不过目前为止只发现了它的脊椎和骨盆,并没有太多的四肢骨骼或者颅骨、尾巴骨等,所以科学家还无法进行准确的判定。不过可以从它特殊的腰带结构看出它可能属于慢龙类,而蛮龙类大多有着非常尖锐的嘴巴和纤细的牙齿,主要是捕捉和食用鱼类。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石岭下遗址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最初发现于1947年。1962年甘肃省博物馆曾进行复查。这里在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地层之下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地层之上,存在着一种过渡性文化层。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1:44:100000山西一座古墓“闹鬼” 考古人员不迷信 终于发现了盗墓贼
古墓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保护古墓文物不仅是一项文化保护工作,也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措施。然而,盗墓贼的存在一直是古墓文物保护的一大难题。盗墓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古墓文物,还危及了考古队员的安全。为了保护古墓文物,政府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对文物保护区进行严格管理,加大对盗墓贼的打击力度,加强巡查和监控等手段,以确保古墓文物的安全。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57:540000正月最后一天要做一活动,且是必做,老话说做了不受穷
正月晦日送穷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正月底了,一月将尽,过新年风俗远去。但在最后一天,过去人还是要做一活动的,以表示对新一年的祈求,这就是“晦日送穷”,老话说,送穷不受穷。(晦日送穷风俗)古人在一年有多个希望“脱贫”的日子,如正月初五、正月初六、正月二十九、正月三十等,都是古人送穷的日子。这”晦日送穷“,就是正月三十送穷。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8:140000考古新知 | 看!这些从浙江划来的史前独木舟
作者:王永磊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是在荷兰格罗宁根(Graningen)的庇斯(Pesse)发现的,距今一万年左右。因为得天独厚的保存条件,浙江已发现3条保存比较好的史前独木舟,分别是萧山跨湖桥独木舟、余杭茅山独木舟和余姚施岙独木舟,是我国考古发现明确的史前独木舟的唯一省份。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24:32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陈国科圪垯川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镇闫家村东北1.5公里处,西距大地湾遗址约15公里。遗址及周边为典型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分布着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汉代遗址及墓葬、宋明时期墓葬(图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27:5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