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南北朝墓葬礼制研究》
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历史中,社会严重动荡乃至停滞的时期是三国和东晋,南北朝反而是社会相对安定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南北朝社会均发展出不同于以往的形态和特质,促使南北朝墓葬礼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并具备了相当完整的“生命史”。对南北朝墓葬礼制的探讨需要与之相应的研究和描述方式,利用而不满足于考古学分区分期研究,正面探讨南北朝墓葬礼制,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本书在考古学视角下,将南北朝墓葬礼制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以此来探究汉唐之变关键阶段——南北朝时期社会内部的自发调适在丧葬文化领域的表现。

书摘一
南朝陈墓葬的认定是一件来晚了的事情。之所以来得晚,固然与考古资料有一个积累过程有关,但考古材料的解读不能脱离对历史背景的把握也是原因之一。遗憾的是,对历史背景的把握长期遭到忽视,与陈代历史不受重视,甚至受到轻视有直接关系。其中还有一个潜意识在发挥作用,那就是认为文化的发达与否与政治上的兴衰存在关联,这对墓葬文化来说是不能完全成立的。墓葬文化除了其中制度性的因素外,大多数还是民俗性的,自有其发展演化的逻辑和顺序,况且陈代除后主懦弱无为外,其他也都算有为君主,南朝陈的实力和历史地位绝不是想当然的那样不足轻重。
关于南朝陈的实力,还可以多说一二言。为了说明陈之衰弱,学者常引如下文字:“侯景之乱,州郡太半入魏,自巴陵以下至建康,以长江为限,荆州界北尽武宁,西拒硖口,岭南复为萧勃所据,诏令所行,千里而近,民户著籍,不盈三万而已。”此固然是事实,但建康政权立国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三吴地区是公认的看法。包括岭南在内的南方山地在陈代的重要性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经过六朝数百年的开发,南朝晚期的南方地区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陈霸先主要在南方溪洞蛮主的支持下建立政权就是这些地区经济地位上升的政治标志。萧勃割据岭南不过一时而已,不代表南朝陈的常态。
在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发现的南朝晚期墓葬数量和质量都高于之前,而且墓葬分布的地点沿着河谷向山里延伸得更远,这既是各地汉化程度加深的标志,也是各地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非为陈有的损失并不大,而且这些地区过去就多是自保而已,对建康而言军事上的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因此,对于南朝陈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估计无需过于悲观,南朝陈的国力不至于衰落到建造不出灵山、罐子山这样的南朝陵墓,本节重点论述的画像砖墓则更不在话下。
具体到墓葬,南朝历史发展到陈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早已定型,南朝陈统治集团也与宋齐梁一脉相承,因此,包括墓葬制度在内的南朝陈各种规定和措施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动,这是南朝陈墓在很多方面与宋齐梁相似的原因所在。当然,江山从萧姓的齐梁转移到陈姓手中,多少发生一些变化也是意料之中的。齐梁政权的权贵阶层因梁亡而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某些组织结构也必然遭到冲击,南朝陈建立后的重组也势必不能完全等同于之前,这也会导致陈与齐梁之有所不同。
东晋以来的南方大族在侯景之乱中遭受了沉重打击,很多老牌贵族因此没落甚至消亡,伴随南朝陈政权出现的一批新贵,以及在侯景之乱的废墟上靠勤勉而发家的新豪族,他们比旧贵族更有活力,所受到的社会阻力更小,对墓葬文化的要求也更容易得到满足,这大概就是南方的常州、余杭、福州,北方的扬州、六合、淮南多地发现画像砖的原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梁元帝政权的灭亡导致汉水中游画像砖的外流,只是提供了一个艺术形式。陈代社会经济不坠乃至进一步发展,才是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得到保留乃至进步的基础。当然,汉水中游画像砖对高级贵族墓葬乃至帝都产生了影响,还是让人颇为惊诧的;促使我们试图对陈代墓葬进行认定,更非始料所及。
►书摘二
南北朝承袭东晋十六国而来,这决定了南北朝墓葬礼制对东晋十六国墓葬继承和发展的一面。南北朝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决定了南北朝墓葬礼制不同于东晋十六国的一面。南北朝墓葬的面貌总体上就是这两种力量相互制约、调和下的产物。当然,实际情况要更为复杂而多变且生动。……南北朝时期的墓葬礼制是国家、门第、习俗和时变多重因素制约下形成的。战争、权力争夺、社会习俗的改革等因素,会给南北朝墓葬礼制带来比较突然的改变,这既加强了南北朝墓葬礼制内容的丰富与精彩,也给认识南北朝墓葬礼制的实质带来了困难。
官僚制、贵族制,以及祖先崇拜思想和影响力日增的佛教思想,则是南北朝社会万变不离其宗的定海神针,南北朝墓葬礼制中不变或变化和缓的内容均与此密切相关。就是南北朝墓葬礼制中变动较快的部分,其实质也是围绕这几个核心而发生的主要在形式上的改变。汉唐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但是,这次变革,与从先秦到两汉的变化,从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变相比,只是社会内部的、阶段性的变革,是中古社会内部自我、自发调适就能实现的变革。作为汉唐之变关键阶段的南北朝时期,墓葬礼制的继承和变化,都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反映,也是中古社会内部自我、自发调适在丧葬文化领域的一个表现,这是南北朝墓葬礼制的实质所在,也是南北朝墓葬礼制主要研究价值之所在。
丁岩:在《平凡的世界》里寻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著名陕西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1988年完成、199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这部凸显现实主义手法的小说激励着几代年青人。作为一位考古工作者,也作为《平凡的世界》爱好者,于职业,于兴趣,笔者还关注到它所涉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一段往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5:550000河北出土果郡王允礼陵墓,考古学家出来后,为何要永久关闭地宫?
很多人对果郡王的了解,都来源于《甄嬛传》。剧里的果郡王,面容清癯,通晓音律,擅长诗书,武功也不差,平日里还是个温柔的暖男,是很多闺中女子的梦中情人。偏他一片痴心全放在甄嬛身上,最后因被皇帝忌惮,赐毒酒而亡。但这样悲情又浪漫的果郡王不过是作者笔下的虚拟人物,历史上的果郡王活得比雍正还久,去世后也得到了风光大葬。我要新鲜事2023-06-20 19:23:450000甲骨文发现几种“葬”字,透露出早期处理人类遗体的方式
中国葬俗本文作者倪方六墓葬之“葬”,到底是什么意思?“葬”,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已发现了此字,而且写法不止一种。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上录入了三种写法,分别是——从甲骨文的写法来看,这是一个会意字。“葬”字的古老写法不同,但透露的原始处理人类遗体的方式是一样的:人死后将遗体放入坑中,覆土埋掉,连后世必用的棺椁一类葬具也没有,甚至连坟头不留,地面上长了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33:300004荐书:蔡金英:裴李岗文化:中国文明的奠基
本文为蔡金英所著《裴李岗文化:中国文明的奠基》一书的结语。是这本书的精华与整体概括所在。这本书也是近些年少有的一本专门论述裴李岗文化的专著。结合近几年很多学者都将中华文明起源的根追溯到裴李岗文化,这本书便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小瓜把该书的结语摘录于下,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54:220001滨州市红色文物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35: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