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面龙:蒙古小型恐龙(最小仅60厘米/第4种有羽恐龙)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19:390阅
鸟面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阿瓦拉慈龙科恐龙,整体外形就像是一只现代鸵鸟,诞生于850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90厘米左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的乌哈托喀地区发现的。
鸟面龙的体型

鸟面龙的体型几乎可以说是迷你型恐龙,体长最小的个体仅仅只有60厘米左右,最大的也只有90厘米长,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675位,类似于大连鸟、斑比盗龙以及古角龙等,大小和现代的一只中型犬差不多。
鸟面龙的外形特征

鸟面龙在兽脚亚目恐龙中非常独特,也是目前已经发现的第4种有羽恐龙,它有着类似鸟喙状的尖锐颌部,并且没有在它的外皮化石中查出阿尔法角蛋白,而现代鸟类羽毛也是不含这种蛋白的,所以鸟面龙很可能是全身都覆盖了一层羽毛。鸟面龙的后肢非常修长,尤其是小腿骨最长,前肢则比较短,但是有力。
鸟面龙的生活习性

根据科学家判断鸟面龙的尖锐喙状嘴很可能是用来吸食昆虫的,并且在白垩纪时期确实也已经发现了一些白蚁类动物的生存迹象。其次鸟面龙的前肢有力,并且长有三根指爪,其中第一指尤其长,所以科学家也认为它可能经常利用前肢爪来挖掘昆虫的巢穴。鸟面龙的后肢小腿骨修长也使得它的奔跑速度极快。
鸟面龙的化石发现

鸟面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1998年于蒙古国的乌哈托喀发现的,虽然这些化石结构由于保存较差也存在严重受损的情况,但之后科学家还是根据它的化石研究结果发现,它的全身都布满了小型且管状的结构,就像是现代鸟类身上的羽轴,这可能也是它全身长有羽毛的又一有力证明。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西沙群岛岛屿文物的分布特点——1996年西沙文物普查所见
199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和组织,由海南省文化广播体育厅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共同牵头,联合组成了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海南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4名考古专业人员和1名新华社记者参加的文物普查队,于同年4~5月对西沙群岛进行了全面的文物普查及水下考古调查。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21:470001明清文官朝服图案一品鹤二品鸡,为何一品要用鹤?有一特别说法
古人眼里的“一品鸟”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古人喜欢的鸟中,鹤是其中之一,有“一品鸟”之称。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这鸟事儿。明清时,官员朝服前后饰有一块方行图案,称为“补子”,文官中爵位最高的一品官,上面的图案就是一只白鹤,鹤的“一品鸟”尊称由此而来。而二品是雉(鸡),三品官是孔雀,为什么最高官爵要用鹤?0001被偷盗次数最多的古墓 是盗墓贼的训练场(海量盗洞)
秦景公的墓葬有283个盗洞但也发现了大量文物和历史证据。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盗洞最多的古墓,密密麻麻的盗洞大小总共283个。这些盗洞的年代从汉代一直到现代的都有,历朝历代的盗墓贼在这里都与其有过生死波动,可以说这里被盗墓贼完全当成一个训练基地。从这些盗洞可以看出,这些盗墓贼的水平有高有低,因为直接打到棺椁正中心的只有60多个,其他大部分的盗洞都被打偏了。秦景公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12-04 20:51:4800002020十佳图书编辑说 | 汉代诸侯王陵的重要考古成果——《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1号墓发掘报告》编后
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将10种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以高质量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杰出成果,展示着欣欣向荣的文博行业风采,也启示着文化遗产图书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向这些入选图书的图书编辑约稿,从编辑的角度,还原出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制作过程,以飨读者。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16:200000何兆武:关于顾颉刚一生的功过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3:21: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