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龙:中型杂食恐龙(长4米/化石出土于奥地利)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24:390阅
寡头龙是一种鸟脚亚目下的禽龙类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4.5米,属于中型杂食恐龙的一种,外形和腱龙非常相似,第一批寡头龙化石是在欧洲的奥地利发现的。
寡头龙的化石发现

寡头龙最早的第一批化石是在1859年的欧洲奥地利发现的,据说当时是由一家煤矿企业在挖掘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化石,之后才通知了维也纳大学进行了研究,其中包含了的化石完整度并不算高,只有肩胛骨、趾骨以及肱骨等,但是依然还是将其建立了一个新的独立种属,并且使用了希腊语中的“少数”一词来进行命名,最终将其取名为少数的蜥蜴。

寡头龙的化石一直被保存在维也纳大学的博物馆中,直到1871年的时候才被组建起来。寡头龙最初的这批化石是在戈索类群的Grunbach地层发现的,所以科学家据此发现了寡头龙可能是生活于7000万年前到8000万年前。
奥地利发现的恐龙

奥地利一共发现了3种已经正式命名的恐龙,其中寡头龙是最大的恐龙,也是三者中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龙之一,其他的两种体长都只有2米左右,分别是厚甲龙和查摩西斯龙,不过它们也都生存于白垩纪的末期。
禽龙类恐龙的特点

禽龙类恐龙最大的外形特征就是它的前肢拇指长有尖刺,而中间的三根手指则是融合成蹄状的,平时在行走的时候会使用四足更多,但是奔跑或者快速行走的时候则会只使用后两足。禽龙类恐龙属于杂食性恐龙之一,体长最大可达14米,牙齿都带有锯齿,能够切割和研磨植物,喜欢群居生活,甚至有部分品种的禽龙类恐龙有着水生习惯,每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进入湖和河中进行躲避。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文旅融合下虢国博物馆的发展之路
三门峡市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虢国博物馆作为三门峡市文旅融合的重要窗口,用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让文旅产业释放更多发展新动能,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顺应文旅融合新诉求。00002017年江西发掘吕蒙岗,为什么没有挖出吕蒙墓?但有意外重要发现
吕蒙其人与吕蒙墓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继续聊聊三国名人墓。说说吕蒙墓。说到吕蒙,对三国史不太了解的网友未必知道,但如果说到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应该没有人不知道的,此即因吕蒙而来。据晋人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吕蒙字子明,是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人。他是跟着姐夫邓当出来混的,当时年仅16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6:370000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0年(1990~2020)全整理
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NO.1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NO.2山东城子崖龙山与岳石文化遗址NO.3河南殷墟郭家庄160号墓NO.4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周代虢季墓NO.5山东后李春秋车马坑和淄河店2号战国大墓NO.6陕西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及其彩绘陶俑NO.7陕西汉长安城陶俑官窑窑址NO.8河南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NO.9宁夏宏佛塔天宫西夏文物0003新发现 | 楚纪南故城考古发现早期城垣遗迹 年代应为战国早期中期
2018~2021年度,为配合“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和“楚纪南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楚纪南故城东垣南门及其北城垣(含护城河)展开考古发掘及整理工作。通过本次发掘,揭示出规模宏大的城门一座,基本搞清了现有城垣堆积状况及其建筑年代,并发现了早期城垣遗迹的存在,为城址形制变迁和始建年代确认提供了新线索。同时,对该区域的护城河及相关水系有了新的认识。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19:340000盗墓贼搭凉棚发现古墓,专家顺藤摸瓜出土大量文物:原来是水墓
都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是,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炒股,盗墓更是如此,高风险高收益。而且,比炒股更为可怕的是,盗墓不仅仅有可能得不到财产,还有可能直接丧命。因此,历代以来,盗墓者都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我要新鲜事2023-04-26 20:28: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