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山东唐代考古新发现——聊城傅大门唐代墓地
聊城傅大门墓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原傅大门村址下。墓地南距聊城市区建设路约400米,东距二干渠约100米,北距电大路约180米(图1)。2022年3~6月为配合聊城市东昌府区傅大门棚户区改造项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勘探出的墓葬进行了配合性发掘。本次发掘共清理唐代墓葬35座,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漆木器、蚌器、砖质墨书墓志等各类材质文物110余件套。
墓葬所在区域地层基本可分3层。①层为垫土层,厚度约1~1.7米,灰褐色沙土,含大量植物根系、现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因该地块原为现代村落,现代沟坑较多,包含物杂乱。②层为淤沙淤土层,厚度4.8~5.2米,为唐代以后各时期的黄泛淤积,由浅黄褐沙土与红褐胶黏土叠压12小层,淤积痕迹明显,包含物稀少。③层为唐代文化层,厚度约0.8~1.2米,灰褐色沙土,含有红灰陶片、砖瓦残块及红烧土、草木灰颗粒等。所有墓葬均开口于该层。③层以下为淤土层,土质纯净,偶含料姜石等碎石块。通过在发掘区布东西、南北两条2×140米探沟剖面可知,该区域唐代地貌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东西向140米内的高程落差为1.7米。墓葬大多位于发掘区的东南部与北部。
本次发掘墓葬时代皆为唐代,形制皆为小、中型土圹砖室墓,共清理35座(图2)。
小型墓根据形制可分三类。
第一类:未带墓道舟形砖室墓,共12座(M6、M10、M11、M12、M13、M14、M15、M20、M23、M25、M35、M37)。墓圹平面呈长方形或弧边长方形,墓向南。墓室砖砌,底部平铺条砖,墓室南北两端窄,中段外弧,平面呈舟形。墓壁条砖错缝平砌,顶部用条砖左右向内叠涩平砌,最顶缝隙用竖砖斜砌封顶(图3)。该类墓规模小,部分墓室内有棺痕,皆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南,人骨经鉴定多为未成年个体。随葬品多为白釉瓷碗、漆盒、塔式罐、铜钱,部分随葬墨书砖墓志(图4)。
第二类:带墓道舟形砖室墓,共10座(M2、M5、M7、M9、M17、M18、M22、M27、M28、M30)。墓圹平面呈弧边长方形,墓道较短,墓道底为斜坡式或台阶式,墓南向。墓道底部尽头为砖砌墓门,墓门下部条砖平砌,上部用条砖砌筑券拱,前有条砖斜砌或平砌封门砖。墓室中间外弧,北段尖窄,平面呈舟形(图5)。墓室砌筑结构与第一类小型墓大致形同。墓室内双人或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南。随葬品有白釉瓷碗、塔式罐、漆盘、铜钱,部分随葬墨书墓志。
第三类:带墓道马蹄形(椭圆形)砖室墓,共4座(M24、M26、M29、M34)。墓圹平面呈椭圆形,墓道细长,底部呈斜坡状,墓向南。墓道底部尽头为墓门,条砖平砌墓门,前有封门砖平铺斜砌至顶。墓室平面呈马蹄形(椭圆形),墓室底部用条砖平铺,顶部用条砖平铺叠涩渐收起顶。墓室内后半部有砖砌低矮棺床,双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存在迁葬现象。随葬器物有红陶双系罐、灰陶罐、白釉瓷碗、铜钱,部分随葬墨书墓志(图6)。
中型墓根据形制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圆形穹隆顶砖室墓。共7座(M1、M3、M4、M8、M16、M35、M37)。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南向,墓道平面呈长梯形,直壁,底部斜坡或台阶式至墓门底部。墓门两侧底部用条砖平砌,上部由条砖竖砌门券,前有条砖平铺斜砌封门。墓门后甬道较短,下用条砖平砌,顶部竖砌拱形券。墓圹、墓室平面皆圆形,墓室壁中下部条砖平砌,上部穹窿顶,砌法或用条砖斜砌内收或用条砖叠涩内收(图7)。墓室中后部用条砖砌半圆形或“凹”字形棺床,外壁条砖平铺,内填土,上铺砖,部分棺床外壁雕壸门,墓室左右壁有灯檠、直棂窗等砖仿木结构装饰。人骨皆为夫妻合葬,头向西,存在迁葬现象。随葬器物多置于棺床下或棺床西南角,器物有塔式罐、白釉瓷碗、漆盘、铜镜、铜钗、铜带具,部分随葬墨书墓志砖等(图8)。
第二类:带墓道带侧室方形弧边砖室墓。共1座(M32)。由墓道、墓门、甬道、主墓室和左右2侧室组成。墓南向,墓道平面呈长梯形,直壁,底部呈斜坡状至墓门底部。墓门两侧用条砖平砌,顶部用砖砌半圆券拱,前有条砖平铺斜砌封门砖。甬道较短,顶部砌拱形券。墓圹平面呈方形,墓室平面呈方形弧边,顶部早年坍塌,形制不详。在墓室东西壁中部向外各砌一平面呈舟形侧室。主墓室后部有“凹”字形棺床。墓室内因进水,人骨散乱,头向不详。左右耳室内,也葬有散乱人骨。后经清理,该墓共葬人骨4具。随葬器物皆破坏,可辨器型有红陶罐、白釉瓷碗、铁鐎斗等,另在封门砖中清理一方墨书墓志(图9)。
此次发掘共清理出纪年墨书墓志15块,最早为唐垂拱二年(686年),最晚为乾宁四年(897年),再结合墓葬开口地层和墓葬类型、出土随葬品类型来判断,基本能确定傅大门墓地所有墓葬年代也在此时间段内。
本次发掘的35座唐代墓葬,15座纪年明确,为鲁西乃至山东地区的唐墓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尺。且墓葬形制多样,时间跨度大,为研究鲁西地区唐代中小型砖室墓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此次发掘对4座墓葬存在的封土进行了解剖,明确了墓室营建时地上与地下的位置关系。以M8为例,通过解剖可知,该墓室的营建方式是五分之一在地上,五分之四在地下。墓室修建后,先对地上部分用三合土灌抹砖缝,再堆覆封土,并进行简单夯打。通过解剖复原可知,M8建成后至洪水来临前的地面部分封土高度至少还存在1米左右。
本次发掘的纪年墓葬,最早为垂拱二年,最晚为乾宁四年,且各墓葬相互之间没有叠压打破关系。可从侧面反映出唐代博州城北郊的地貌变化不大。结合之前考古信息(主要是2020年聊城绳张遗址材料),把博州城址在现徒骇河橡胶坝公园位置存在的时间从晚唐再向前提200余年。并通过出土墓志记载再为唐代博州补充1里、1场、1草市、3村、1河、1路,丰富了唐代博州城北郊的历史地理信息。
墓葬中出土遗物数量不太丰富,但唐代晚期中小型墓葬中的器物组合基本一致——塔式罐、白瓷碗、漆盘。这为研究该地区晚唐时期丧葬礼俗提供了新材料。
该墓地出土墓志记载墓主年龄, 对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的年龄鉴定起到了重要的纠正和校订作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聊城市东昌府区博物馆
执笔:于中胜、刘禄、刘文涛、党浩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谢雨檬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三)
八、其他各种商业之私营甲、饮食业之私营北宋官吏之私营饮食业,除前述私贩茶、盐、酒、醋等事外,以私卖食粮为最多。如《宋史》卷二七四说田钦祚:迁引进使,为晋州都钤辖。……所受月奉刍粟,多贩鬻规利。为部下所诉。责授睦州团练使。《续通鉴长编》卷二十亦载有此事:引进使汾州防御使田钦祚护石岭关屯军。……月俸所入刍粟,多蓄之,以埃善价,而规其利。为部下所诉。诏鞫之。钦祚具伏。责授睦州团练使,仍护军。0000姜义华:中华文明的三道生命线
中华文明作为原生性的文明,延续数千年且历久而弥新,显示了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我以为,中华文明所特有的三道生命线,非常值得我们深切加以体认。一、天文与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2:05:010000考古界的“沙漠之狐”:伊第里斯·阿布都热苏勒老师
今日考古圈依然被浙江文博界所组织的“考古人和他们眼中的世界”摄影大赛所刷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一下。据说获奖作品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一楼展出至1月19日。最终来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摄影师刘玉生老师凭借一组“1988年4月新疆古楼兰遗址区文物普查”获得本届大赛的特等奖。特等奖中的主人翁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伊第里斯·阿布都热苏勒老师。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6:480000原角龙:北美小型恐龙(长2米/最早发现的角龙蛋化石)
原角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角龙科恐龙,属于新角龙类,诞生于1亿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只有2米,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脖子上长有一个扇形的褶状颈盾,并且在颧骨长有骨质突出,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沙漠中发现的。原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24:410000赵丛苍:关于“考古类型学”的新思考
摘要:以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考古类型学,对器物的分期和谱系的研究是复杂多样的。器物形态随时间的演进呈现一定的规律,是类型学对器物划分的依据,而其规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技术传承乃至文化崇尚、政治形态和宗教信仰诸因素的作用。基于以上基本认知,新时代考古类型学应当重视揭示器物类型型式划分所蕴含的内在原因,即重在探讨物与人、物与社会、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关键词:考古类型学;技术传统;文化附着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