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山龙:北美小型恐龙(长2.5米/喜欢穴居生活)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35:210阅
奔山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棱齿龙科恐龙,诞生于767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2.5米长,属于植食性恐龙之一,最喜欢穴居生活,第一批奔山龙的化石是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的,其中包含颅骨和部分躯干骨骼。
奔山龙的体型

奔山龙属于小型鸟臀目恐龙,体长一般都达到了2.5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排名504位,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一只狮子,酷似川东虚骨龙、阿拉斯加头龙以及窃蛋龙等的体型,算是恐龙中比较小型的了。
奔山龙的外形特征

奔山龙大多拥有着非常迷你的脑袋,尖锐的喙状嘴巴,还有修长且有力的四肢,不过如果是根据奔山龙的化石来进行辨别,则可以通过四种特征来看,一是它的眼眶后端和眶后骨的距离很近,二是它的颧骨部分比较突出,三是它的手腕骨是没有愈合的,四是它的上颌骨以及齿骨都是三角形的。
奔山龙的生活习性

奔山龙主要是依靠肌肉发达的后两足进行奔跑和行走,但是和其他的棱齿龙不同的是,奔山龙的化石分布地点都比较奇特,因此科学家据此判断它很可能是穴居恐龙,就像掘奔龙一样。同时霍纳等人还分析了奔山龙胚胎的牙齿化石,发育非常良好,所以他判断奔山龙很可能是早熟动物,这就使得它们不需要像慈母龙一样必须完成长时间的后代养育。
奔山龙的化石发现

奔山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这批化石当时埋藏于美国的蒙大拿州提顿县,与慈母龙化石挖掘于同一地区,其中包含了一些颅骨和躯干骨骼碎片,不过之后还发现了多个副模标本,于是发现了19个胚胎和蛋化石,之后又陆续发现了后肢骨骼,最终才分析出它们的主要繁殖和生活习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再论
202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对于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是做好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基于新发展理念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物工作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0001千年古墓惊现247个盗洞,专家挖掘10年进入墓室,发现186具殉人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曾有一段时间风靡厚葬之风,在这种观念的危害下,许多权贵死后都要有人殉葬。专家考证人殉制度最开始出现在远古时代,那时候是以妻室殉葬开始的。君王的陪葬者,绝大部分全是死前临幸过的嫔妃。历史文献记述,人殉强盛于殷商衰于汉朝。假如追问目前为止在我国发掘的古墓中殉葬人数最多的墓地是哪个,知道的人非常少。我要新鲜事2023-05-15 03:26:49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法库辽壁画墓
辽代早期的砖室壁画墓,即叶茂台第7墓。位于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村西的山南坡。1974年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发掘。此墓对了解契丹早期葬俗、衣式及其与中原地区间的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51:4000028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此家族守墓390年,如今最后一守墓人也走了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自古以来,多少忠臣名将为了君王鞠躬尽瘁,为的不过是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也为君王巩固那庞大的江山。可人一旦坐上至尊之位,就开始了猜忌,功高盖主的忠臣,也从君王手中称手的利刃,变成烫手的烙铁。君王不允许他的臣子超越他,一旦臣子锋芒毕露,便是死期将近,留给世人的也只有一语叹息。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我要新鲜事2023-07-04 16:17:020000清朝人物真实长相:乾隆很像如今的一个明星,和珅的容貌俊美无双
在康乾盛世,清朝达到了巅峰时刻,这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国家繁荣昌盛,各国使节纷纷前来朝贺,而百姓们也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这样一个国家令世界其他国家羡慕不已。然而,在这个辉煌的时代中,乾隆年间可谓最为辉煌的时刻。我要新鲜事2023-06-21 19:56: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