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食龙:罕见的小型蜥脚亚目恐龙(仅1.3米长/原始物种)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51:210阅
滥食龙是一种蜥脚亚目恐龙,诞生于2.28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体长只有1.3米,属于小型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也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为原始的蜥脚亚目,第一批滥食龙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的。
滥食龙的体型

滥食龙的体长只有1.3米,几乎和侏儒蜥脚类恐龙-欧罗巴龙有的一拼,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仅只排到了627位,甚至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山羊大,体型仅仅只能类似于美颌龙、奥斯尼尔龙以及鹤龙等。
滥食龙的化石发现

滥食龙最早一批化石是在南美的阿根廷圣胡安省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当地的伊斯基瓜拉斯托组地层,科学家也由此判断出滥食龙生存于三叠纪末期的卡尼阶时期,其中包含的化石非常完整,比如颅骨、脊椎、肩带以及后肢骨等,从而将其确定为正模标本,滥食龙算是基础蜥脚亚目恐龙中的最原始的恐龙品种之一,在09年的时候就由Ricardo进行命名和描述。
阿根廷发现的恐龙

阿根廷一共发现了81种恐龙,如果按照体型来比较,最大的就是阿根廷龙,体长最多可达42米,其次就是安地斯龙、普尔塔龙以及南极龙等,而滥食龙却只有它们的数十分之一,最小的恐龙则是加斯帕里尼龙,体长只有70厘米。如果按照恐龙生存时间来看,出现最晚的就是帕克氏龙,而最早出现的则是滥食龙。
蜥脚类恐龙的特征

蜥脚类恐龙基本上脖子和尾巴都非常修长纤细,占到了体长的一半,脑袋比较小,四肢则非常粗壮,像柱子一样圆润,但也会出现一些侏儒品种,主要是因为这些品种都生活于岛屿等封闭环境,所以它们不需要进化出非常长的身长,就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白垩纪甲龙科:戈壁龙 背部遍布尖刺(生活于沙漠地区)
戈壁龙是一种甲龙科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末期的森诺曼阶时期,属于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之一,体长可达6米,体重大约在3.5吨左右。第一批戈壁龙的化石是在中国北部的新疆地区发现的,被埋藏在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上,所以也就以此为名了,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身带有三角形的尖锐板甲。戈壁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14:200000把祖宅卖给美国人 反而成为了美国宝物(徽派建筑)
美国人把一座徽派建筑运送回美国成为宝物。1996年,一个安徽人将祖上200年的一整栋古宅以3万元的超低价格卖给一个美国人。随后,这个美国人把古宅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连同脚下铺垫的石砖,采用分解打包的方式运回美国,最终耗资1.25亿美元,历时七年的时间,又在美国原封不动的恢复古宅原貌。如今它成为美国迪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朝古建我要新鲜事2023-11-26 20:57:340001考古发现三件逆天文物 一件疑似穿越 一件现代技术无法复制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考古工作也在不断深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考古学家们发掘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三件逆天的文物更是成为了考古学家们的研究重点。1.建鼓底座它是一件青铜器,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中。建鼓底座由八对大龙以及数十条小龙互相缠绕而成,总共108条,整件文物造型奇特而精美。考古专家曾试图复刻其神韵,但用现代技术都无法复制,因此建鼓底座没有任何复制品,被誉为青铜时代的巅峰之作。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5:390002盗出16件青铜器卖了90万,就在皆大欢喜时,盗墓者举报了自己
盗墓者举报自己盗墓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者很可恨,但有时又不得不“佩服”盗墓者,很多长期埋地下的古墓都是盗墓首先寻找到的,很多文化奇迹也是因盗墓才发现的。2004年4月的一天深夜,一伙盗墓者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的麦田盗墓,炸坟的声响虽然沉闷,但在夜空里动静格外地大,把熟睡的村民都惊醒了。这也不是村民第一次被惊醒,从前年开始,麦田里就不断出现盗墓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59:44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各类陶器)
陶器是以陶土为原料,加水制作造形,经火焙烧而成的器物,具有表面无釉、吸水性高、致密度较低之特徵。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是各地先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具,由于就地取材之故,泥土成分与烧成条件不同,再加上相异的装饰技法,产生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及彩绘陶等不同的种类。1.红陶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29: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