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肋龙:欧洲大型恐龙(长9米/前肢极为短粗有力)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33:090阅
杂肋龙是一种坚尾龙类下的斑龙科恐龙,诞生于1.68亿年前-1.65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体长普遍可达9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前肢手臂短粗且硕大,这是非常原始的兽脚亚目恐龙的特征,第一批化石是在欧洲的法国发现的。
杂肋龙的体型

杂肋龙属于大型肉食性恐龙之一,体长普遍为8米,最多甚至可以达到9米,体重则多为1吨左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234位,体型甚至比现代的一头非洲象还要大,类似于艾伯塔龙、食肉牛龙以及阿贝力龙等。
杂肋龙的外形特征

杂肋龙和蛮龙这个北美洲恐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并且它们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前肢非常的短粗,这也是生存时间较为早期的恐龙才有的特征,到了后期兽脚亚目恐龙的前肢普遍都比较瘦小。杂肋龙的颅骨非常的宽且长,后肢极为有力,是前肢长度的两倍,尾巴挺直。
杂肋龙的化石发现

杂肋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法国挖掘的,当时是1824年的时候,化石中大部分都是腹部的肋骨,目前存放于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中,在1923年的时候也因为大量的肋骨化石改名为杂肋龙,不过遗憾的是这批化石在二战中遭到了破坏,并且至今都没有再次发现其他的杂肋龙化石。

不过曾经在法国的诺曼底地区的石灰岩土地层中也曾经发现过一块非常完整的颅骨化石,当时由于杂肋龙化石也是在这里发现的,所以便将其归类于杂肋龙种属之中,但是后来科学家发现这批颅骨化石的特征并不明显,所以这一化石目前也是备受质疑的,并且这也使得杂肋龙的分类也显得可疑,并且至今没有为其解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1980年专家考古发现,甘肃平凉传说中,女娲用象腿一事可能是真的
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一直流传着许多美丽而又神秘的传说。关于天地的由来,在众多的传说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就是关于盘古这一版本的。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与地并没有分开,就像一个鸡蛋一样。而在这颗巨大的“蛋”里,一个名为盘古的人不愿再忍受这长久的不分昼夜的寂寞生活,于是他用一把大斧劈开了这天地。我要新鲜事2023-05-16 19:31:140000富有价值的温州传统村落,该如何保护与利用?
作者:胡念望温州共有5424个行政村,有保护利用价值的传统村落不少于200个,大体上可以分为平地型村落、山地型村落、缓坡地村落三类。温州传统村落在保护利用方面有几点值得我们重视: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50:500000打造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家队的思考与实践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2月10日第5版《中国文物报·保护专刊》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凝聚了人类智慧和社会活动的自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文明进程的实证。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其中的时代价值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根本所在。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47:500001“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展览在西安博物院开幕
大唐长安,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人口近百万,纵横八十余平方公里,海纳百川、咸聚四海。她是万邦来朝的政治中心,众商辐辏的经济中心,文明交融碰撞的文化中心,张扬着兼容、博大、开放、进取的大唐气象。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传教士汇集于此。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她的魅力吸引着各种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成恢宏壮丽、繁盛热烈的大唐文明。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10:430002陈胜前:什么是现代考古学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