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灾难“明清群发期”:崇祯末年鼠疫京城人口死亡40%
中国灾难“明清群发期”揭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就人类灾难史而言,中国一直是一个“多灾国家”,历史上的大灾难多多。学术界认为,从上古到清末,中国自然灾害有四大多发、群发期,分别是夏禹群发期、两汉群发期、明清群发期、清末群发期。

每一个群发期,都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其中,“明清群发期”最糟糕。
公元15-17世纪,中国的灾难又呈多发、群发趋势,系第三大灾难群发期,此即“明清灾难群发期”,学术界又称为“明清宇宙期”。

就灾难而言,在中国历朝中,明清两朝是最不幸的!这一时期灾祸层出不穷,来势凶猛,最凶猛的当是瘟疫。
明初大瘟疫,集中发生在朱棣(明成祖)当皇帝期间,那期间瘟疫横行,集中暴发了4次。第一次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至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正月间,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等多地暴发大瘟疫,“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

《明史·五行志》中还有19次类似瘟疫记载。最严重的有两次,分别发生于万历年间和崇祯年间。这是两次是可怕的鼠疫大流行,一直到清代都不时暴发。大流行的原因,学术界至今没有弄清楚。
鼠疫,民间俗称大头瘟、疙瘩瘟,染上三日即死。
明中期以后,中西部地区开始有零星疫情发生,到万历年间开始大暴发,流行了20多年。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境内全都是重疫区,其中以山西境内为最。

万历年间的山西鼠疫是从北部大同一带开始的。万历《山西通志·祥异》记载,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当时山西境内的景象是,“灵柩出城者踵相接”,不少地方人都死光了,连埋尸人都找不到。
加上旱灾、蝗灾等灾害,整个疫区成了人间地狱。以河南新乡为例,“万历十六年,荒,人相食,大疫。死者枕藉,至不能殓,填弃沟壑竹。”

在末代皇帝朱由检(明思宗)主政的崇祯六年至崇祯十七年的12年间,鼠疫再度发威。
特别是明朝灭亡的最后两年,即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七年(公元1644年),鼠疫疯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恐怖至极,“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一脱者。”
加上连着两年百年不遇的超大旱灾,当时的中国一片世界末日景象。可以说,明朝灭亡根本原因并非人祸,而是天灾!

北京虽然是京畿重地,也不能幸免,鼠疫肆虐。
康熙《通州志·灾祥》记载,通州,“崇祯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比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昌平一带,“见则死,至有灭门者。”
城内情况更糟糕。清人吴震方《花村谈往·风雷疫疠》记载,崇祯十六年六至八月,京城内外流行疙瘩瘟,不论贫富贵贱,不分年老年幼,得病即死。兵部朱念祖访客回来,刚进门即死去。

这般暴死例子,在《风雷疫疠》中有不少记载。有一家全死光了,两个小偷乘机去偷东西。一个小偷爬在屋檐上,一个潜入屋内,将衣物首饰包成一包一包的,递给屋檐上的同伙带出去。结果两贼在行窃过程中发病而死,被发现时他们各自手中还拿着包,作递拉状。
从吴文所记可见,当时北京城鼠疫相当严重,从城内抬出去掩埋的尸体,“计数凡二十余万”。

现代学者估计,当时京城人口死亡率大约是40%,这是保守的估计,实际应该更多,在万历和崇祯的鼠疫中,华北三地死人总计在1000万。
灾难来临,每个人都逃不掉!
太原出土一口金色棺材 专家却不敢打开(金色棺材)
专家如今没有打开金色棺材的把握。太原龙泉寺竟然发现了一口由陈金打造的棺材,可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在其出土以后,专家却迟迟不敢将棺椁打开,那么这具纯金棺椁究竟是放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让专家如此害怕。龙泉寺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10-11 19:45:290000在三晋大地寻找夏商踪迹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父传子、家天下”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山西南部古有“夏墟”之称,夏文化遗存,分布密集,灿若繁星。“东下冯遗址”的发现,清楚地表明晋南是夏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继夏而起的商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国家体制趋于完备,文明程度更高。山西南部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重器和完整城池,表明这里是商王朝的经略要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49:120000老农在自家菜园发现的古碑 专家研究后这么说(文化遗产)
菜园里的古碑来自于宋代。20世纪80年代,福建的一位老农在他的花园里发现了一块破碎的古代石碑。这块石碑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它的内容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引出了一段秘史,挖掘出了一条隐藏了数百年的皇室脉络。这个村子基本上是一个叫赵的家庭。这一天,在整理菜园时,他不小心挖到了一块刻有古文字的石碑,于是他迅速向文物局报告了此事。皇室名称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3:59:310003认识一些战国奢华的大墓
提到一些战国时期奢华的大墓,相信您会第一时间想到曾侯乙墓、固围村魏国墓、长台关楚墓、平山中山王墓、金村古墓等。这些大墓中出土的文物不仅颜值高,其背后的文化历史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紫色百合香与您共同认识这些大墓背后的历史文物,使您感受千年文物的艺术魅力。一、战国奢华的大墓-曾侯乙墓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其位置在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东团坡上。我要新鲜事2023-08-28 20:03:260000杨贵妃的古墓出土 揭开了千年的传言(贵妃古墓)
杨贵妃的古墓让专家们表示很惊讶。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在我们如今看来也是相当的神秘,虽然有着不少杨贵妃的画像,但是杨贵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花容月貌以及他和李隆基两人的关系的传言是否是真实的也就不得而知。不过在前些年杨贵妃的古墓出土之后,或许能够将被流传了千年的传言给证实。贵妃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1-20 19:35: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