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嘴龙:中国小型恐龙(长2米/嘴巴类似鹦鹉喙)
鹦鹉嘴龙是一种角龙亚目下的鹦鹉嘴龙科恐龙,诞生于1.3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2米左右,体重仅80公斤,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它主要就是以鹦鹉喙状嘴巴而得名,属于非常早期的角龙类,所以基本上没有生长角或者尖刺,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的义县组发现的。
鹦鹉嘴龙的体型

鹦鹉嘴龙可以统指所有鹦鹉嘴龙科恐龙,因此体型也是各有不同,不过普遍在1-2米之间,其中颅骨则多为2.8厘米左右长,属于非常迷你的恐龙之一,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504位,几乎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山羊大,类似于似鹈鹕龙、彩蛇龙以及帕克氏龙等。
鹦鹉嘴龙的外形特征

鹦鹉嘴龙的颅骨前端非常短且圆润,眼窝之前的部分只能占到整个颅骨的40%长,比其他任何的鸟臀目恐龙都要短上不少,这也是它的鹦鹉鸟喙状嘴巴导致的,它的喙状嘴几乎都是由角质包裹,所以能够非常轻易的切割植物。鹦鹉嘴龙的牙齿呈现叶状,上颌骨比下颌骨更长,前肢长有四指,其中第四指出现了退化,后肢较长。鹦鹉嘴龙虽然属于角龙,但是面部除了颧骨会稍微突出以外,基本上都是平坦的,只有部分鹦鹉嘴龙可能存在眉骨或者脸颊长骨质角的情况,比如西伯利亚鹦鹉嘴龙等。
鹦鹉嘴龙的生活习性

几乎所有的鹦鹉嘴龙都生活于白垩纪早期的亚洲,所以它们大多是以白垩纪生长的优势植物为食的,比如蕨类植物、苏铁以及松柏类等,尖锐锋利的鹦鹉嘴就是为了这一食性而生。当然鹦鹉嘴龙为了更好的消化,还会吞噬胃石来辅助消化系统,最多的可达50颗,全部都储存在沙囊中,就像现代鸟类一样,它们主要生活于河流或者湖泊附近。
鹦鹉嘴龙的化石发现

鹦鹉嘴龙的化石大多分布于中亚地区,尤其是在蒙古国和中国最多,部分鹦鹉嘴龙可能还长有羽毛,比如中国出土的鹦鹉嘴龙标本上就发现了覆盖物痕迹,并且西伯利亚鹦鹉嘴龙也被证实尾巴上带有长毛。鹦鹉嘴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出土的,这批化石中包含了34具未成年个体和一具成年个体,所以科学家认为它很可能是恐龙亲代抚养习性的最佳证明。
山西发现金代壁画 墓穴结构让人意外(金代墓穴)
在4月18日,山西的考古研究单位发布通告称在长治的某个县城发现了一个金代的墓穴。大概是建造在公元1170年年左右,并且在其中还发现了一些木雕砖结构,除此之外还有着彩绘,这个墓穴的结构和考古专家们在前些年发现的金代的墓穴结构是有着比较多的不同。尤其是装饰的手法,还有壁画有着很丰富的研究价值。墓穴结构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8:52:570002【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成都凤凰山明墓
明蜀王世子朱悦燫墓。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郊凤凰山南麓。朱悦燫葬于永乐八年(1410),墓制反映了明永乐至弘治时期的亲王陵墓制度。197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四川省博物馆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0:230005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铃铎响动 格桑花开——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席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23:230000裴李岗遗址——追溯中原远古文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4:59:510000探源赣鄱 赓续文明——新时代十年江西考古工作纪实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31: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