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头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头顶长23厘米厚骨板)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36:390阅
肿头龙是一种鸟臀亚目下的厚头龙科恐龙,诞生于6000万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体长普遍可达4.5米,最大的可以达到5米左右,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长有厚达23厘米的骨板,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发现的。
肿头龙的体型

肿头龙和大部分厚头龙科恐龙一样,体长属于中等水平,最多也只有5米,体重可以达到1.5吨,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可以排到400位,大小和现代的一只非洲象差不多,体型和锐龙、冠长鼻龙以及爪爪龙等类似。
肿头龙的外形特征

肿头龙有着典型的厚头龙科恐龙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它的头顶长有非常突出的圆形骨板,最厚可达23厘米,几乎相当于半个西瓜的大小。其次肿头龙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它的吻部前端长有非常钝的数个尖刺,被认为是骨质角构成,有一部分肿头龙的头部骨板边缘也可能会长有数个尖刺,最长的可以达到13厘米。肿头龙的牙齿都是非常小,且呈现叶子状,嘴巴前端则长成了喙状。
肿头龙的生活习性

肿头龙的食性目前还无法确定,因为它的牙齿虽然小且是叶状,但是上面长有脊,而这样的牙齿是无法咀嚼一些非常坚硬且带有韧性的植物的,所以科学家推测它更可能是杂食恐龙,不仅会以软植物为食,还会吃昆虫,水果等,肿头龙最喜欢群居生活,雄性大多会选择撞头来进行种群间的首领选举和争夺交配权。
肿头龙的化石发现

肿头龙的化石大部分都是在北美洲发现的,尤其是在美国和加拿大最多,在怀俄明州、南达科塔州以及蒙大拿州等地区都曾有过发现,其中肿头龙的化石比较稀少,基本上都是颅骨,不过早在5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种恐龙,当时是在北美洲的西部地区的密西西比河附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老规矩不让给未出生的孩子提前准备小衣小裤,为什么会有这风俗?说法有点迷信
过去保孩子平安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生活在农村的网友应该都看到过这种现象,有的孩子虽然剃了头,却在后脑勺处留一撮毛。我以前也看过,老人告诉我这是“小娇宝”才留的,其实这便是过去希望孩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成长的风俗。那个一撮毛叫“虎圈”,可以编成小辫子,老话叫“捽头”,捽念zuó,抓的意思。把小孩子抓在手里,自然就放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47:550000帝舜都城之谜:现代科技发现异常,难怪帝尧会禅位于舜
上个世纪,在山西临汾襄汾县陶寺村,考古发现“陶寺遗址”,无论从陶寺的空间、时间,还是从陶寺出土遗物来看,陶寺遗址都应该是“尧都平阳”。史书记载,尧禅位于舜,政权较为平稳的交接。既然“尧禅位舜”,说明两人相距不远,或者就在一处,不太可能出现山西的帝尧,禅位给山东的帝舜。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转述汉末应劭的观点,认为平阳“尧舜并都之也”。如此,似乎舜都也在陶寺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26:410000李新伟:中国史前玉器反映的宇宙观
凌家滩玉版,负八角星纹双猪首翅鸟、良渚文化玉琮、玉璧,红山文化勾云形器和大汶口、龙山文化牙璧是中国史前时代光彩夺目的重器。学者们对各器内涵的热烈讨论,展示出一幅引人入胜的思辩图卷。本文以对玉版的认识契机,从史前宇宙观出发,探讨了其他玉器的内涵,并进一步提出中国东部地区史前复杂社会之间社会上层交流网的存在。一文献所见先秦宇宙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19:010000破译汉文帝独葬白鹿原之谜,传要“躲”吕雉,真实原因在感情之外
西汉文帝霸陵葬地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热点过后,冷静下来说霸陵。霸陵,是西汉孝文刘恒的陵墓,其在中国古代帝王陵中地位很特别,在西汉11座帝王陵中也与众不同。据明人赵廷瑞修《陕西通志·圣神帝王遗迹·汉》记载:“文帝霸陵,在西安府城东四十里白鹿原上,凤凰嘴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1:0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