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头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头顶长23厘米厚骨板)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36:390阅
肿头龙是一种鸟臀亚目下的厚头龙科恐龙,诞生于6000万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体长普遍可达4.5米,最大的可以达到5米左右,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长有厚达23厘米的骨板,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发现的。
肿头龙的体型

肿头龙和大部分厚头龙科恐龙一样,体长属于中等水平,最多也只有5米,体重可以达到1.5吨,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可以排到400位,大小和现代的一只非洲象差不多,体型和锐龙、冠长鼻龙以及爪爪龙等类似。
肿头龙的外形特征

肿头龙有着典型的厚头龙科恐龙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它的头顶长有非常突出的圆形骨板,最厚可达23厘米,几乎相当于半个西瓜的大小。其次肿头龙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它的吻部前端长有非常钝的数个尖刺,被认为是骨质角构成,有一部分肿头龙的头部骨板边缘也可能会长有数个尖刺,最长的可以达到13厘米。肿头龙的牙齿都是非常小,且呈现叶子状,嘴巴前端则长成了喙状。
肿头龙的生活习性

肿头龙的食性目前还无法确定,因为它的牙齿虽然小且是叶状,但是上面长有脊,而这样的牙齿是无法咀嚼一些非常坚硬且带有韧性的植物的,所以科学家推测它更可能是杂食恐龙,不仅会以软植物为食,还会吃昆虫,水果等,肿头龙最喜欢群居生活,雄性大多会选择撞头来进行种群间的首领选举和争夺交配权。
肿头龙的化石发现

肿头龙的化石大部分都是在北美洲发现的,尤其是在美国和加拿大最多,在怀俄明州、南达科塔州以及蒙大拿州等地区都曾有过发现,其中肿头龙的化石比较稀少,基本上都是颅骨,不过早在5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种恐龙,当时是在北美洲的西部地区的密西西比河附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小墓挖出王侯级随葬珍品,见到一套木匠工具箱,专家说这才最值钱
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重大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有一个县的出现很有意思,皇帝过生日一高兴,就划设了一个。这个皇帝就是宠爱杨贵妃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个县就是属于今安徽省的——天长县,1993年改为县级天长市。李隆基设天长县应该不是心血来潮。在置县以前天长就很有历史,春秋战国时先后为吴、楚地域。秦始皇统一中国,设广陵、东阳二县,天长分属两县。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36:580000郑君雷:百越融入“中华一体”的考古人类学考察
一、引言从考古学上考察百越融入“中华一体”的历史进程,会牵连民族史、民族学,这些内容大致属于宋兆麟理解的“民族考古学”范畴。不过“民族考古学”在国内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概念。国内学者对于“民族考古学”的概念、研究范式乃至学科属性争议颇多。00001978年在浙江发现一座古墓,墓地如巨型椅子,墓主果真不是一般人
吴越王钱镠父亲墓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有关钱姓源流一文中,提到了吴越王钱镠的父亲钱宽。钱镠生前受钱宽的影响很大。钱宽,字洪道,逝于唐乾宁二年乙卯四月十八(公元895年5月20日)。钱镠找来地理先生(风水师),在衣锦乡清风里南原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给他营造一座豪华墓穴。五年后,即公元900年阴历十一月初一,吉时下葬。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23:310000#西沙#华光礁一号,梦幻的西沙,神奇的蔚蓝(一)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06:160000《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在浙江大学正式发布
遗产编辑中心5月28日,历时八年而成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在浙江大学正式发布。这部报告是第一部系统呈现石窟寺数字化考古成果,并探索数字化技术介入条件下石窟寺考古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方法论的范例。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讲话,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旅厅副厅长卫忠共同揭幕,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石窟寺专业委员会主任孙英民致辞。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17: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