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钦龙:蒙古小型恐龙(长1.5米/头顶长有圆拱高冠饰)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51:090阅
瑞钦龙是一种偷蛋龙科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1.5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颅骨比其他偷蛋龙要短,但是头顶长有一个圆形的隆起的盔。第一批瑞钦龙化石是在蒙古国发现的。
瑞钦龙的体型
瑞钦龙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不过1.5米的体长在偷蛋龙科恐龙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因为偷蛋龙科恐龙的体型和现代的鸵鸟差不多。瑞钦龙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606位,和似鸟龙、鹤龙以及雅角龙等都非常相似。
瑞钦龙的外形特征
瑞钦龙相比大部分的偷蛋龙科恐龙来说,整体外形差不多,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比如它的骨骼更轻巧且纤细,它的头冠更加高耸,颅骨比较短,这也显得它的冠饰呈现一个拱起的半球形。瑞钦龙和其他偷蛋龙科恐龙一样,嘴巴都是鹦鹉鸟喙状,脖子呈现S型,头冠从鼻部开始隆起,一直延伸到颅后。
瑞钦龙的生活习性
瑞钦龙和大部分的偷蛋龙科恐龙可能有着一样的食性,除了食用一些水果、柔软植物等之外,它坚硬的喙状嘴也能穿透软体动物的外壳或者其他动物的蛋壳,所以它可能是一种杂食恐龙,修长的后肢还能帮助它涉水和攀爬,所以昆虫也可能是它的一个主要食物来源。
瑞钦龙的化石发现
瑞钦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发现的,当时是1986年由瑞钦·巴思钵第一个发现,所以最终它的种名也以瑞钦这个名字命名了,不过目前为止瑞钦龙的化石也仅仅只发现了这一批,其中有一个非常完整的颅骨,和一些叉骨、肩带、下颌骨以及前后肢骨骼等,只可惜颅骨比较破碎,所以只能知道它的颅骨头冠非常高耸。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洛阳中州路东周墓
洛阳中州路东周墓为东周时代周人墓葬。位于横贯河南省洛阳新旧市区的中州路一带。年代约当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1954年发现,随后由苏秉琦主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1959年出版有考古学专刊《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根据这批墓葬的随葬品提出的7期划分,成为中原地区东周墓分期断代的标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12:380000何谓“大翻堂”盗法?这盗墓狠,费牛劲挖出的“宝物”竟是骨灰盒
原题:民国军人盗墓怪现状(六)昨天说的是一个古代农民误进娱乐城看戏的故事。隔了一天,今天仍接着说民国年间军人盗墓行为,聊聊伪“冀东保安队”抓夫盗满族王爷坟的一事。伪军盗墓既笨又狠,毫无顾忌,十分野蛮,玩“大翻堂”盗法,直接把整座坟挖了。人手不够便抓来民夫和看坟户助盗,有时费了牛劲挖出的“宝物”,竟是满人的“骨灰盒”……图:被冀东伪军盗过的隆恩寺王爷坟,已废弃,地宫上仍可以看到巨大的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59:500000真有人穿越历史吗?这件文物最可疑,似是穿越者所留
穿越时空历来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很多穿越电视剧也是让那些对穿越兴趣十足的爱好者们过足了瘾。这些爱好者一刻都没有闲下来,他们一直在翻阅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物,比如战国的水晶杯,王莽的游标卡尺等等都是他们经常谈论的立足点。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的兴趣也确实从历史的尘埃中发掘了不少的有趣的文物,让我们也是耳目一新。我要新鲜事2023-08-15 19:47:160000最容易得手的盗墓手段,地面不见痕迹,唐朝盗墓者用之盗了宠妃墓
最容易得手的盗墓手段是什么?本文作者倪方六之前我曾多次说过盗墓工具的问题,对于盗墓的手法说得相对少,这篇来说说盗墓的手段。盗亦有道。盗墓圈的“道”,就是盗墓的手段。古今盗墓者最常用,也最容易得手的手段是什么的,我认为是——“地遁”,地面不会留下一点痕迹,非常隐蔽!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7:100000CHINA叫法或源于“秦”,外国学者提出全新解释,中国学者称胡扯
CHINA来源于“秦”,还是“日南”、“滇国”?本文作者倪方六CHINA,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中国叫法(初学英语时,我曾用汉字注音“采衣娜”,估计不少网友当年学英语时都这么干过)。其实,在古代不同语言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叫法并不相同,且不同时期也有很大差异。(竞技场上的古罗马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3: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