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嵴龙:中国小型恐龙(带有斑纹嵴冠饰/6600万年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57:320阅
斑嵴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偷蛋龙科恐龙,诞生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很大可能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上颌骨和鼻骨上方长有冠饰,表面带有非常多的条状痕迹,有着非常原始的偷蛋龙科特征,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江西省赣州发现的。
斑嵴龙的体型

目前并不清楚斑嵴龙的体型有多大,但是根据偷蛋龙科恐龙的普遍特征可以知道它们的体型大多数只有1-2米左右,所以基本上能够确定它属于小型恐龙,再加上它和原始偷蛋龙科恐龙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所以它体型就更不可能超过4米,基本上可以确定它的体型能够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457位之后。
斑嵴龙的外形特征

斑嵴龙有着非常明显的偷蛋龙科恐龙特征,它的头顶上长有高耸的冠饰,主要是由隆起的上颌骨和鼻骨组成,在冠饰的两边带有非常多的垂直型的沟壑,而且斑嵴龙的齿骨上也带有竖状纹路,它的外鼻孔相较于其他的偷蛋龙科恐龙更加修长,并且它的后侧与眼眶骨更近。
斑嵴龙的化石发现

斑嵴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中国江西省著名的恐龙之地-赣州发现的,目前的正模化石是由业余化石收藏家捐献的,最终被中科院的古脊椎动物和人类研究所接纳并且进行了分析,根据当时化石旁的岩石块发现这是一种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出土于南雄组地层,也就是发现了它的第一发掘地。因为冠饰上带有的斑纹,所以将其称之为“有斑纹嵴的恐龙”。
中国江西发现的恐龙

中国江西省虽然不是目前国内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区,但是在这里的赣州还是发现了不少恐龙化石的,比如虔州龙、赣南龙等,其中虔州龙是体型较大的大型肉食恐龙,特点就是嘴巴细长,而斑嵴龙则是较小的一种恐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巨型蜥脚类:黄河巨龙 光是指甲就长22厘米(体长20米)
黄河巨龙是一种蜥脚巨龙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早期的中国甘肃兰州盆地周围,因为正好位于黄河边上的刘家峡,所以才取名为黄河巨龙。黄河巨龙的体长可达20米,属于中国最大且最宽的恐龙,臀宽可达2.8米,体重更是超越马门溪龙,达到了30-40吨。黄河巨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1:06:570000陕西发现“隋太子墓”居然有如此至宝(墓穴至宝)
陕西发现的墓穴里面有着很多的金银财宝。2005年陕西省的一个文物部门接到了一通电话,就是有群众举报我说在某个地方的农田里面发现了一个古代的墓葬,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之后发现的是一个很大的盗洞,当时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个墓穴很有可能已经被人盗过了,于是,马上开始考古工作希望不会有太大的损失。盗墓贼失败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51:060000从昭陵博物馆藏品,看历代政府对唐昭陵保护措施及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位于陕西关中地区唐代诸帝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唐以后的历代政府对于保护唐陵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唐文化遗产保护或多或少的作出了一定贡献。唐太宗昭陵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地上地下遗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自唐贞观后,到新中国建立,历代政府对昭陵的保护工作都较为重视,昭陵陵园遗留的历代祭陵碑或保护碑便是有力的佐证。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00:100001「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白羊村遗址
▲白羊村遗址鸟瞰图中国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云南省宾川县城东北3公里处,地处金沙江流域。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1973~1974年云南省博物馆发掘。文化层分早、晚两期。早期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前2100年。▲带流陶罐它是滇西洱海地区内涵比较丰富、文化特征鲜明的一处典型遗址,也是云贵高原地区目前所知年代较早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文化遗存。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4:16: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