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上龙:小型水生爬行动物(长4米/四肢呈鳍状)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2:01:491阅
渝州上龙是一种蛇颈龙目下的菱龙科爬行动物,主要生活于淡水区域之中,专家预估体长普遍可以达到4米,属于小型水生爬行动物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脖子不像蛇颈龙一样细长,长有鸟喙状的嘴巴,四肢则呈现鳍状。
渝州上龙的体型

渝州上龙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蛇颈龙目动物中属于比较小的,要知道蛇颈龙目动物最大的可以长到23米,而最小的也能够长到2米,而渝州上龙体长4米,虽然比现代的一只鳄鱼要大上不少,但是也属于蛇颈龙目生物中的底层。如果和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413位,和皇家龙类似。
渝州上龙的外形特征

渝州上龙拥有着普遍蛇颈龙目生物的特征,比如它的躯干宽大且尾巴短促,四肢呈现鳍状,不过尾巴上没有鳍,主要是用来协调方向的,渝州上龙的脑袋非常像是蜥脚龙类恐龙,相对于躯干来说比较小巧。渝州上龙的下颌骨上长有5对大牙齿以及23对小牙齿,它们的脖子比较短粗。
渝州上龙的生活习性

渝州上龙和大部分蛇颈龙目生物一样都拥有着非常独特的游动方式,比如它们大多是将鳍状四肢进行重复的上下或者划圈运动,从而产生水下的推动力。渝州上龙主要以鱼类为食,大多生活在淡水区域,习性很类似现代的海豹、海狮等,它的四肢既能在陆地上爬行,也能在水中游动。
渝州上龙的化石发现

第一批渝州上龙的化石是在中国重庆市发现的,这批化石的数量不算多,其中包含了一块脊椎、一块胸带以及一块下颌骨,而之所以叫做渝州上龙,主要是由于重庆市的古代名称为渝州。在这批化石中科学家发现它的颈椎骨前端是双头,而后端肋骨则是单头的,其中锁骨发育的非常完好,甚至还长有鸟喙骨。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陕西考古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最新贡献
在“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实习员王红英介绍,在蒋刘遗址中首次发现了仰韶晚期笄形骨器,其功能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还发现了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属于近年来仰韶考古特别是仰韶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收获。而在该遗址中发现的“割体葬”和“套头葬”,则体现出较复杂的文化内涵。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22:040000揭秘至今无法解释的大文物:证据指向远古高度文明存在
安蒂基西拉机器、4000年前的飞机模型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被历史掩盖的文物被考古发现,让我们得以从文物中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通过古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让现代社会的发展多了一些创造的想象力。文物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制作上的精良,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有据可考,有的文物出土后,来历成谜,在历史上并无踪迹可寻。1、安蒂基西拉机器我要新鲜事2023-08-16 20:02:510000100多岁的洋娃娃女孩 世界上最漂亮的木乃伊(不腐女孩)
考古学家在西西里岛发现一个死去一百多年还很精致的木乃伊女孩。2010年,意大利考古队在西西里岛的一处古老墓穴中发现了它。当时一起盛放在墓穴中的还有很多其他木乃伊,但都已经腐败只有这个洋娃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很多考古人员误以为它是蜡像,但在现代仪器通过扫描后惊奇发现,小女孩的骨骼、五脏六腑都从未腐烂,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木乃伊女孩我要新鲜事2023-10-15 20:03:230002余英时著作目录(含广师大、三联、上海人民诸版本)
一、广师大版余英时文集(十卷)1.史学、史家与时代本卷所收12篇文章涉及历史观、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史学著作的比较研究等领域,传达出在史学研究中要求达到主客交融、恰如其分的境界之理念。东汉政权之建立与士族大姓之关系广乖离论——国史上分裂时期的家族关系说鸿门宴的坐次史学、史家与时代——新亚书院研究所、新亚书院文学院联合举办中国文化讲座第二讲记录(1973年12月2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25:060000宣化角龙:最早的角龙下目恐龙(长1米/距今1.45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食草恐龙是最多的,其中角龙下目恐龙比较特殊,因为它们不仅防御力强,头上的角还能攻击敌人。而在这其中,宣化角龙比较特殊,它是最早的角龙下目恐龙,出土于中国河北,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宣化角龙基本资料宣化角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米,与结头龙、古角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61亿年-1.4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宣化角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23:0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