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角龙:北美中型角龙类(长6米/眉骨长有大尖角)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55:040阅
似角龙是一种鸟臀目下的角龙科恐龙,诞生于6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4.8-6米左右,属于中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眉骨上长有一对大尖角,鼻骨上也长有细小尖刺,颈盾上也长有对称的小角。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地区发现的。
似角龙的体型

似角龙属于角龙科恐龙中的中等水平,体长最小可以达到4.8米,最大则只有6米左右,被认为是角龙类中的过渡物种,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仅仅只能排到312位,几乎只相当于现代的一只亚洲象体型,和犹他盗龙、始鸭嘴龙等都非常相似。
似角龙的外形特征

似角龙和三角龙、白杨山角龙等有着非常相似的尖角,它们都是眼睛上方,也就是额头处长有非常修长的尖刺,而鼻骨上也长有非常细小的骨质突起,颧骨同时延伸出了尖刺状,嘴巴也是类似鹦鹉鸟喙的状态。但是似角龙唯一不同的是它的颈盾边缘只有上方长有两根向外弯曲的小尖刺,而不是一整个都布满了尖刺。
似角龙的生活习性

似角龙和大部分角龙类恐龙一样都是以低矮植物为食的,因为在白垩纪时期的开花植物都是非常稀少的,所以当时的植食性恐龙基本上都是以蕨类植物、苏铁以及针叶类为食的,再加上似角龙的嘴巴都是呈现鹦鹉喙状,能非常轻易的切断植物,尤其是坚硬带有韧性的植物。
似角龙的化石发现

似角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西部地区发现的,这批化石当时就埋藏于加拿大的艾伯塔省附近,据说是1912年的时候在红鹿河流域发现的,当时只有颅骨的后半截,其中包含了最有特点的颈盾,最终被收藏于美国纽约的自然博物馆之中。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板齿象灭绝的原因,生存环境发生巨变(草原取代森林)
因为体型缘故,大象的生存能力极强,所以大象这个族群在地球上已存在了几千万年。而通过挖掘,考古学家发现了400多种大象化石,其中就包括板齿象,可惜它已灭绝。今天小编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板齿象,以及板齿象灭绝的原因。一、板齿象的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0:12:310002文物研究 | 河南南阳首次发现东汉时期铅质买地券
2019年11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南阳食品商贸城项目抢救性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这批墓葬位于南阳宛城以东、白河以西区域,原宛城区柴庄村耕地范围。该区域属古代墓葬集中区,90年代以来该区域发掘了数千座汉代墓葬,本次共发掘汉代墓葬15座。其中M13为一座东汉时期砖室墓,尽管该墓破坏严重,出土文物较少,但尤其重要的是出土了一件铅质买地券,保存完好,在南阳地区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01:230002张政烺: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
一、秦上郡戈古代中国“兵”和“刑”不分,刑罚和征伐在暴君看来同样是惩罚的手段。罪犯和俘虏的命运也相同,除了容易地丧失生命外,大多是被剥夺自由,转化成奴隶。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7:280000中国考古百年 | 回访:暗流与低音
徐峰2012年,徐坚先生的《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以下简称《暗流》)出版,在此之前,考古学界似乎习惯了考古学史著作以民国时代史语所的考古发掘、人物和研究为讨论对象。《暗流》一出,考古学史上某些被遮蔽的角落有了些许光亮,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6:29:540000西方怀疑中国天文成就的原创性,中国墓内出土一物,证明是最早的
石刻天象图,吴越国墓考古的重大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火星,现在火星车正行走在火星表面。这一成功,充分证明了中国人的航天实力和在天体研究上的领先水平。人类自古就对宇宙充满好奇,中国人尤其如此。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上来看,至少在殷商时期,中国人已拥有和掌握了超高的天文学知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6:3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