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16:110阅
巴拉帕龙是一种蜥脚亚目下的沉重龙类恐龙,诞生于1.96亿-1.83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8米,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有着极为庞大的腿骨,因此又被称为巨脚龙,也是目前蜥脚类恐龙中最原始的一种,拥有着实心脊椎,只有少量空心部分。
巴拉帕龙的体型

巴拉帕龙属于蜥脚类恐龙中体型较大的演化支,体长平均都达到了18米,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70位,体重多达48吨左右,相当于现代的二十多头犀牛的总重量,它的臀高也达到了5.5米,相当于现代的一层半楼高,类似于阿拉果龙。
巴拉帕龙的外形特征

巴拉帕龙和大多数的蜥脚类恐龙相似,它的尾巴和脖子非常修长,总长度几乎占到体长的三分之二,而它的四肢呈现大象的粗壮圆柱形,而且比其他的蜥脚类更粗,所以才将其称为粗脚蜥蜴。巴拉帕龙的脊椎骨没有后期衍征,比如脊椎骨的中心都是实心的,而后期蜥脚类恐龙的脊椎骨则衍化成了空心,这也使得科学家得知巴拉帕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演化支。
巴拉帕龙的生活习性

巴拉帕龙和大部分蜥脚类恐龙一样,牙齿都是密集且细小的,因此直接就能够将高处的叶子撸下来,不过它并没有长臼齿,所以为了加强消化能力,它就会把一些石头吞在肚子中,形成大部分植食性恐龙都有的胃石,就像鸡吞沙子一样,就能够将坚硬的植物根茎消化殆尽。
巴拉帕龙的化石发现

巴拉帕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1960年于亚洲的印度境内发现的,科学家从这批化石中发现了它的背部和脚部的骨骼都是中空的,但是大部分的骨骼都是实心的,才得知它是最原始的蜥脚类,但是它的化石却是蜥脚类恐龙中发现时间最晚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抗震新科技,四川甘孜州民族博物馆文物穿上防震铠甲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文物保护工作任何时候都不容松懈。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18:270001黄翠梅:周代贵族佩饰中的北方草原文化因素
黄翠梅、张欣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16年7月6日下午2:30-6:00,台南艺术大学的黄翠梅教授为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做了《周代贵族佩饰中的北方草原文化因素》的演讲。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39:530002新发现 | 新疆呼斯塔遗址2021年度考古发掘新收获
呼斯塔遗址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北部,阿拉套山前的呼斯塔草原。2016~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此进行了连续4年的考古工作。发现并确认呼斯塔遗址系一处由遗址核心区及外围遗迹组成的,面积超过12万平方千米的青铜时代超大型聚落(图一)。图一呼斯塔遗址主要遗迹分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09:420000食蜥王龙:北美洲巨型食肉恐龙(长14米/距今1.5亿年前)
在北美洲,曾发现过许多巨型恐龙,比如易碎双腔龙、超龙等,它们都是超过30米的大恐龙。而除此外,在北美洲还出土过不少巨型恐龙,其中就包括食蜥王龙,它的身长也达到了14米,是一种非常强悍的食肉恐龙!食蜥王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8:52:40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明朝那些事儿——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李晶)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项目负责人王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19: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