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秋后问斩”实在秋分后进行,为何是秋分?原来古人迷信这个
“秋后问斩”为何在秋分后进行?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即将到来的秋分节气,在古代,不仅是国家祭月的节气,还是重要的国家司法日。俗话说“秋后问斩”,这里的“秋后”,就是指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以后。
古人为什么规定行刑要在秋分以后进行?此规定由来已久。《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秋风来了,白露降临,这个时候朝廷就可以执行死刑了。
其他季节就不行么?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认为,“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董仲舒认为,春夏应该行赏,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后来所说的“秋后问斩”。

图:古代秋日女性生活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并不应该是董仲舒,《礼记·月令》中已有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和秋天“用始行戮”的说法,但被董仲舒强调以后,影响更大。
东汉章帝刘炟便十分赞同董仲舒的观点。据《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元和二年刘烜下诏称,“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古人迷信,认为杀生“逆时”,秋冬是肃杀凋零的时候,行刑是“顺时”。所以,秦汉时朝廷已明文规定,除“决不待时”的重型死囚外,其他死刑犯,只能在秋冬时节行刑。

选择秋天行刑,汉魏时一般在霜降以后至冬至之间;隋唐及以后,一般选择在秋分至春分之间。唐《狱官令》便规定:“从立春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也就是说,行刑只能在秋分至春分之间。如果违反这条规定,“徒一年。”《大明律·刑律·断狱》“死囚复奏待报”条也规定:“若立春以后、秋分以前决死刑者,杖八十。”

图:清朝秋后问斩
有一点要注意,“秋分”节气之后可以处决死囚,但“秋分”这天是不能行事的。戴义《四民月令》引《千金月令》称,“秋风之日,勿杀生,勿用刑,勿处房帐……”
去了“秋后问斩”,还有一个“午时三刻”也是与行刑有关的名词,意思是处决死囚要在午后进行?为什么要在午后进行?这也是与秋分有关。
《宋史·礼志六》“朝日夕月”条,引唐朝柳宗元的话说:“按礼,秋分夕月。盖其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大概意思是,根据礼经上的说法,秋分时大概昼夜一样长,正午的时候阴气开始产生。

图:古代处决死囚(现代影视镜头)
所谓“阴魄”,就是古人所迷信的阴气、鬼魂一类。如果提前处决死囚,因为阳气太盛,阴魂不散,迷信认为死囚连托生的机会都没有。可见,古时在行刑时,充分考虑了民俗习惯,而不像现在,半夜、大清早、上午、下午等,随时会处决死囚,一点行刑文化也没有。在古时,死囚家属、亲友是一定要通知到场的,因为要收尸,现代尸也不让收了,直接由法警拉火葬场去。
因为阴气太重会影响国家祥和与百姓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代朝廷要祭祀阴气化身的月亮,以保国泰民安,此即所谓“遂行夕拜之祭以祀月”。由此,还出现了秋八月是“祭月”的现象,这个月,国家要祭月,民间要拜月;又因为秋后问斩多在秋分后八月进行,死囚家人也要烧纸祭奠死鬼……

在古时,整个秋八月阴气沉沉,对生人不利。秋天气候变化,草木开始萧条、凋零,人们极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情绪变得低落,不积极,郁抑症多现。再加上秋后问斩,杀人太多,也给生人带来人生观的疑惑,故自杀亦多于其他时节,这大概就是所谓“秋煞“吧。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古代老外咋称呼中国?CHINA在现代英语国很流行,早期叫法不这样
中国古称“支那”,还是“赛里斯”、“契丹”?本文作者倪方六(晚清象征中国的龙旗)【按】周四(2017.10.26)我《北京晚报》独家专栏“一带一路钩沉”上,将发表《古代“老外”怎么称呼中国》一文,这里率先在头条号上公开一部分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3:570000传盗墓时带黑驴蹄子能对付复活僵尸,《鬼吹灯》所写有几分靠谱?
原题:黑驴蹄子与盗墓本文作者倪方六陆川执导《九层妖塔》的热播,又掀起了一股“鬼吹灯”热。图:《九层妖塔》宣传画《鬼吹灯》是前几年的超级畅销小说,里面的盗墓情节相当刺激,其中不少故事深入人心,比如盗墓者会身带黑驴蹄子——明叔也问:“黑驴蹄子可以治病?点解?”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44:540000荐书:《圭拉那魁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次探访大师的旅行
圭拉那魁兹只是一处很小的遗址,一处小游群的营地,而我们对它所做的分析可能已经竭尽了我们所能。从一种真正的意义上,现在它需要不是从其本身来了解,而是要从一批遗址如布兰卡洞穴和盖欧希等的背景来理解,我们希望这些遗址的报告以后能够出版。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5:19:420000科学家在破冰船漂流389天后宣布噩耗:北极正在死去,怎么了?
你知道吗?我们印象中万里寒冰覆盖的北极,此时正面临灭绝之旅。浮冰数量持续减少、微小咸水气泡中的微生物信息越发微弱、仅剩的植物正在灭绝,这一切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北极正在死去!科学家曾组成探险团队驾驶破冰船在北极圈内漂流389天,他们看到冰山融化、冰柱崩塌,北极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冰封的国度。你以为这对人类来说是好消息吗?不,恐怕一场新的灾难会因北极崩塌而迎面袭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31:140000儒家丧葬观 从宋代丧葬入手 谈儒家思想下的宋人丧葬观
宋代丧葬观是儒家思想在宋人丧葬实践中的体现。儒家学说认为丧葬是生命的终结,应按照礼仪妥善处理,善始善终,符合儒家对生死的价值关切。宋代丧葬文化在典礼丧葬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沿袭汉唐之制,又吸取了民间和外来文化,形成了新的特点,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1.儒家丧葬礼仪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我要新鲜事2023-06-17 19:29: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