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犄龙:巨型跖行类生物(长4米/长有硕大眶上角)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46:130阅
印度犄龙是一种主龙纲下的爱珍多龙科跖行类,诞生于2亿4700万年前的早期三叠纪,虽然体长只有4米,但也是当时体型最大的植食性生物之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眼睛上方长有一对非常硕大的眶上角,第一批化石发现于印度的中央邦。
印度犄龙的体型

印度犄龙属于一种三叠纪时期的大型植食性跖行类生物,并不是恐龙的一种,它们的身体非常的庞大且笨重,虽然4米的体长和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相比只能排到413位,但是和三叠纪时期其他的植食性生物相比,它算是数一数二的巨型陆地生物了,相当于现代的一头犀牛大小,类似于欧姆殿龙的体型。
印度犄龙的外形特征

印度犄龙和大部分的主龙类生物一样,都是身高比较矮小的,尾巴占到身体一半的长度,四肢长于身体两侧,脖子较长,躯干粗壮,但无法轻快的快速奔跑。印度犄龙最有特点的就是它眉骨上的犄角非常尖锐且修长,向前保持着弯曲,科学家发现犄角化石上带有磨损痕迹,所以这也意味着它们很可能是用角来完成打斗的,同时也能够展示自己强劲的力量。
印度犄龙的生活习性

印度犄龙和大部分跖行类生物一样,都只能缓慢的进行行走,但是如果遇上威胁,它们也能爆发出强劲的冲刺能力或者一个转身就将犄角捅入掠食者的肚子等。印度犄龙生长着叶状的细小牙齿,所以它基本上都是以植物为食,休闲的时候会躺在石头上晒太阳,而过于炎热时则可能会泡在水中放松,不过它们没有现代植食性动物强劲的消化能力。
印度犄龙的化石发现

印度犄龙最早的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的印度境内,这批化石当时就埋藏于印度中央邦的霍桑贾巴德县的红色泥岩之中,在挖掘的时候它头上的角就引起了不少古生物学家的注意,在仅仅只有25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挖掘出了7个个体骨骼。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盗墓界的“祖师爷”,看不起考古专家,曾说:洛阳铲上不了台面
随着盗墓类文学作品与戏剧的出现,瞬间吸引了众多目光,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我国墓葬文化浩如烟海,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52:360000时空之旅|“云梦泽苏美尔”的后裔在哪里?(师生在走出迷宫的半路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编者按:本文摘自《时空之旅:文明摇篮追踪》,第161~166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年)。上幕我们在校内相互教学第七场微观与宏观的澧阳平原聚落“云梦泽苏美尔”的后裔在哪里?(师生在走出迷宫的半路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0:00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
01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02项目负责人张光辉01遗址概述碧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碧村村北,地处黄河和蔚汾河交汇处,东距兴县县城20公里,西离陕西神木石峁遗址51公里(图1)。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54: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