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犄龙:巨型跖行类生物(长4米/长有硕大眶上角)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46:131阅
印度犄龙是一种主龙纲下的爱珍多龙科跖行类,诞生于2亿4700万年前的早期三叠纪,虽然体长只有4米,但也是当时体型最大的植食性生物之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眼睛上方长有一对非常硕大的眶上角,第一批化石发现于印度的中央邦。
印度犄龙的体型

印度犄龙属于一种三叠纪时期的大型植食性跖行类生物,并不是恐龙的一种,它们的身体非常的庞大且笨重,虽然4米的体长和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相比只能排到413位,但是和三叠纪时期其他的植食性生物相比,它算是数一数二的巨型陆地生物了,相当于现代的一头犀牛大小,类似于欧姆殿龙的体型。
印度犄龙的外形特征

印度犄龙和大部分的主龙类生物一样,都是身高比较矮小的,尾巴占到身体一半的长度,四肢长于身体两侧,脖子较长,躯干粗壮,但无法轻快的快速奔跑。印度犄龙最有特点的就是它眉骨上的犄角非常尖锐且修长,向前保持着弯曲,科学家发现犄角化石上带有磨损痕迹,所以这也意味着它们很可能是用角来完成打斗的,同时也能够展示自己强劲的力量。
印度犄龙的生活习性

印度犄龙和大部分跖行类生物一样,都只能缓慢的进行行走,但是如果遇上威胁,它们也能爆发出强劲的冲刺能力或者一个转身就将犄角捅入掠食者的肚子等。印度犄龙生长着叶状的细小牙齿,所以它基本上都是以植物为食,休闲的时候会躺在石头上晒太阳,而过于炎热时则可能会泡在水中放松,不过它们没有现代植食性动物强劲的消化能力。
印度犄龙的化石发现

印度犄龙最早的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的印度境内,这批化石当时就埋藏于印度中央邦的霍桑贾巴德县的红色泥岩之中,在挖掘的时候它头上的角就引起了不少古生物学家的注意,在仅仅只有25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挖掘出了7个个体骨骼。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虎尾龙:蒙古卵形恐龙(下颚骨厚实/以硬壳动物为食)
虎尾龙是一种准卵龙类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外形酷似鸟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下颚骨明显比其他同类恐龙生长的更加厚实,所以科学家怀疑它很可能是以贝类等硬壳软体动物为食,第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蒙古境内。虎尾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6:45:360000我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公布实施的几个问题——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例
作者:王芳张玉敏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是实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是各级人民政府指导、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手段。文物保护规划由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作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0000丝绸之路上有一王墓,传不能挖否则有灾难,开棺后真的发生了战争
帖木尔真身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参加2019第二届“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现在,我正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前天,我们到了著名古城撒马尔汗(罕)。西方汉学名著《撒马尔罕的金桃》中“撒马尔罕”,说的就是这里。因为这本书,我专门品尝了当地有名的”金桃“(一种黄桃),比较酸呢,没有当地的哈密瓜、葡萄好吃。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9:320000郭静云:商代人心目中的“神”长什么样?
郭静云王瑾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商代人心目中的“神”长什么样?三代青铜器和玉器上习见的夔龙纹、饕餮纹、扉棱的原型与意义是什么?后来这些形象与意义又是怎么演变的?且听郭静云教授所做的《由考古资料探讨神龙信仰》主题演讲。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11: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