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龙:蒙古卵形恐龙(下颚骨厚实/以硬壳动物为食)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6:45:360阅
虎尾龙是一种准卵龙类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外形酷似鸟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下颚骨明显比其他同类恐龙生长的更加厚实,所以科学家怀疑它很可能是以贝类等硬壳软体动物为食,第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蒙古境内。
虎尾龙的外形特征

虎尾龙的嘴巴没有牙齿,呈现鹦鹉喙状,外形和现代鸟类相似,眼睛尤其硕大,呈现正圆形,后肢修长肌肉发达,前肢则较为短小,但是长有三根尖锐的指爪,尾巴则极为挺直。虎尾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下颌骨非常的厚实,很可能是为了压碎食物而进化出的特征,从而科学家也就研究出了它的食性。
虎尾龙的生活习性

虎尾龙由于下颚骨比其他卵形身体的恐龙都要长的厚实,所以科学家推测它很可能拥有着非常不同的食性,需要大力的进行咀嚼或者切割才进化出了这一特征,所以推测它很可能除了种子之外,还会啃食一些带有硬壳的软体动物,比如贝壳、螺丝等,和鸟骨龙一样都是杂食性恐龙。

而且之所以会想到水生动物,也是因为虎尾龙化石出土的地层中也发现了另一种巨齿类恐龙,而这一物种大多是生活于湖泊或者河流的附近,这也就验证了它很大概率是生活于潮湿环境之中的,这也使得它的食性将会变得非常广泛,从而才延伸出了它是以贝类等水生动物为食的猜测。
虎尾龙的化石发现

虎尾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发现的,这批化石当时埋藏于内梅格特地层之中,主要位于戈壁沙漠之中,化石的完整度并不是很高,但也发现了它的下颌骨化石非常厚实,同时根据它的股骨化石可以看出它的年龄并不大,这具个体可能是未成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百年百大考古之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是西周时期重要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镇北1.5公里的台地上。面积500余万平方米。20世纪40年代即已发现。70年代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等进行发掘。这一发现对推定燕国早期都邑、探索燕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6:33:160004西安找到的唐代古墓 揭露了波斯人的秘密(波斯婚俗)
西安找到的一座古墓,揭露了波斯人近亲结婚的秘密。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时期,很多的朝代都会把现在伊朗附近的人们称之为波斯人,而波斯人大概是在隋朝时期就已经和我国有了一些往来。如今我们在很多古代的影视作品里都能够看,会有着不少的波斯人在唐朝的几个重要城市生活。其中自然包括了长安,在前些年我国西安出土的一个唐代古墓里居然发现了波斯人所留下的秘密。波斯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1-20 19:19:100000张忠培:考古学当前讨论的几个问题
0002讲座:张庆捷: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收获
本文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办的“四川大学‘创新2035’先导计划·汉唐考古名家讲座第一季第二讲“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收获”的学术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诸位。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煜教授主持,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霍巍、白彬教授作为与谈人参加讲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58:300002高蒙河:研究考古遗存的三个过程及其方法
考古学的宗旨是通过遗存来复原历史,换言之,遗存系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核心。因此,在讨论有关考古遗存研究的诸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对遗存及其相关问题予以界定和辨义。一、遗存的内涵与外延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