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龙:目前最小的肉食恐龙(身高仅45厘米/不如猫大)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6:51:270阅
黄昏龙是一种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小的肉食恐龙,诞生于1亿2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体型非常的小巧,甚至还不如现代家猫的大小,身高只有45厘米,生长着镰刀爪和匕首状的牙齿,主要以小型哺乳类或者昆虫为食。
黄昏龙的体型

黄昏龙虽然是肉食恐龙,但是它的体型并不大,即便是黄昏龙完全站起来,抬起前肢,它的整个身高也只有45厘米,甚至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家猫大,体重也不如一只兔子的重量,仅仅只有2公斤,而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只能排到600位左右。
黄昏龙的外形特征

黄昏龙整体看起来就像是迷你版的伶盗龙,它前肢较后肢更短,但是长有锋利的指爪,而后肢的第二根指爪有着明显的驰龙科恐龙的特征,那就是呈现镰刀状的修长爪,向上45度翘起,尾巴极为修长,嘴巴则呈现鸟类的喙状,脑袋非常小巧,但后肢极为修长有力,是非常敏捷的微型掠食者。
黄昏龙的生活习性

黄昏龙主要生活于沼泽或者森林地区,加上它拥有着非常尖锐的指爪和牙齿,所以即使是它的体型瘦小,也依然能够捕捉到小型哺乳动物,当然偶尔也会以昆虫为食,甚至连两栖类也可能是它的食物,还有一些中大型恐龙的未成年个体也可能是它的目标,不过这已经算是非常厉害的了,毕竟它的体型还不如猫大。
黄昏龙的化石发现

黄昏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加拿大境内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埋藏于艾伯特省的东南地区,在这里科学家也根据化石和地层的研究发现黄昏龙生活的环境大概率是树林茂密的森林或者沼泽等,这样既能得到食物也不缺乏水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讲座回顾|鲁西奇:史前聚落形态的演变与社会变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回顾史前聚落形态的演变与社会变迁主讲人:鲁西奇教授(武汉大学)整理人:王鑫(武汉大学)校对:吕炳庚编辑、配图:赵柏熹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讲座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5:460000埋藏在狮身人面像下的秘密,是否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科技?
狮身人面像之下的秘密可能要比金字塔更加宏大。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探究埃及文明当中的金字塔,反而忽略了离金字塔并不是遥远的狮身人面相。在世界上还是会有一些学者专门去研究师生人面像。其实这是埃及神话传说当中的一个神。在那个时代,人和神是共同存在的,听起来居然和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比较相似。狮爪之下的秘密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48:520002霍去病死因真相 霍去病墓里面有遗体吗(没有)
我要新鲜事2023-06-15 19:57:250000郭立新 | 我们要做的是历史的侦探而不是卫道士
收藏周刊梁志钦本文原载于2020年8月9日《新快报》收藏周刊。约访的时候,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立新正开展第六届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课程。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便进入考古行列的学者,郭立新对考古工作有自己深刻的判断与要求,“走出书斋,深入社会,去到那历史的现场,田野调查、考古发掘和实物观摩”是他认为的基本要求,而他更强调,“我们要做的是历史的侦探而不是卫道士。”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40:400000广富林:后良渚时代的没落与去向
前天聊了良渚(良渚:中国史前考古最亮的那颗星)这个中国史前文明的奇葩,然而良渚这颗超新星爆发得越是灿烂,留下的黑洞便越是深沉。正如在前文里说的,以良渚古城及其周边遗迹的规模别说夏商时期一蹶不振论文边缘的长三角地区,即便是到了吴越文化时期我们也难见到如良渚那般巨大的公共工程。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2:5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