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纸的时代和特点是什么?(颜色暗黄,纸张平整柔软)
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02:300阅
现如今纸张是我们出行居家必不可少的一件单品,不管是卫生纸还是平时写字的纸张都是需要用到纸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那些纸逐渐出现了不少的种类,以供人们使用方便,不过在古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古代科技比较落后,不过还是有一些纸的比如说灞桥纸。
灞桥纸的时代和特点是什么

纸张的历史虽然十分悠久,但是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才到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在没有纸之前,人们要不用布,要不将竹子等削成薄片来使用和书写,也就是古代的竹简了,不过竹简实在是太重了,不方便携带,直到后来人们发明了纸,这种状况才好很多。
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纸,是1957年的5月8日,人们在西安东郊父灞桥砖瓦厂发现的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里边有一个青铜镜,上面有一些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将那些碎片取下来,将它命名为灞桥纸,现如今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陈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张植物纤维纸,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灞桥纸的纸张颜色比较暗黄,纸面也比较平整和柔软,它呈薄片状,并且有一定的强度,主要原料是大麻纤维,里边还有一些苎麻纤维参杂在里边,据相关研究学者的发现,这种纸张的植物纤维是单个的,也就是一根根分散的纤维,分散提纯后再次组合了起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比如说包装、书写等。

有些人认为它只能算是一种出土纤维片,但是经过一些研究所研究鉴定和化验后,得出了结论:这些纸纤维分布均匀,并且按异向交织紧密,是一种麻类植物纤维纸,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灞桥纸是一种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古代主要用什么金属?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日享一书WJm01《马桥文化探微发现与研究文集》
既然昨天分享了关于广富林遗址的文集,今儿就来一个略晚于广富林的马桥文化吧!同样也是上海博物馆编的,不过这个着眼点是一个文化,所以涉及面也更大。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9:40:580001牧民放羊遇到奇怪现象 靠近后捡到宝物(草原宝物)
牧民放牧捡到了匈奴贵族的图腾。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有着不少的牧民,他们都是以放牧为生。而他们一生当中将会走过许许多多的道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青海的一个牧民老马就和平时一样出门放羊。在一片空旷的大草原上十分的安静,老马本来想着让羊自己去吃草,而他想要躺下来稍微休息一下,没有想到这些羊居然全部都聚在了一个地方。金属块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9:02:030000方辉:《仪式与社会:商代晚期祭祀遗存的考古学研究》序
《仪式与社会:商代晚期祭祀遗存的考古学研究》作者:杨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4月定价:78元考古学是以古代实物遗存来研究历史的学科,因此实物遗存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也因此研究器物及其所反映的技术一直以来是考古学研究最为重要的任务,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由此往上,通过实物遗存研究古代的社会,尤其是古代意识、信仰等精神领域,则是难上加难。这是学界的共识。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13:330000何炳棣|华夏人本主义文化:渊源、特征及意义(五)
五、结语远自新石器时代,今日中国宇内就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多姿多采的区域性文化。各文化间虽然经过几千年的相互吸收和反馈,迟至西汉,诚如《汉书·地理志下》所述,楚国故地江南“民食鱼稻……信巫鬼,重淫祀”,其宗教信仰与风俗与华北迥异。本文之所以专论源自华北黄土区域的华夏文化,是因为它对以后中国历史及文化发展影响之深远,绝非其他古代区域性文化所能望其项背。0001盗已被盗过的墓叫“滤坑”,如何判断古墓是否被前人挖过?
民国盗墓者识墓秘诀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有很多秘诀——经验。前面说了不少使用工具、分辨土色等内容,这篇就来说说关于古墓断代的窍门。找到古墓了,也知道它的年代了,自然很高兴,但还不能高兴过头。下面要考虑的是该墓是否被前辈、同道盗过,什么时候被盗了。如果早让翻过了,难免白干一场。在这方面,民国盗墓贼摸索出了一套“识墓秘诀”,以此来推测古墓是否保存完好、是否有宝。图:盗墓现场——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19:0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