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已被盗过的墓叫“滤坑”,如何判断古墓是否被前人挖过?
民国盗墓者识墓秘诀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盗墓有很多秘诀——经验。前面说了不少使用工具、分辨土色等内容,这篇就来说说关于古墓断代的窍门。
找到古墓了,也知道它的年代了,自然很高兴,但还不能高兴过头。下面要考虑的是该墓是否被前辈、同道盗过,什么时候被盗了。如果早让翻过了,难免白干一场。在这方面,民国盗墓贼摸索出了一套“识墓秘诀”,以此来推测古墓是否保存完好、是否有宝。

图:盗墓现场——盗洞
残酷的事实不只让现代盗墓贼恼火,过去的盗墓贼很生气的就是十墓九空。古墓被盗的时间多集中在下葬后的百年时间内,即早期盗墓,早期盗墓占整个盗墓事件的80%以上。所以,识别一座古墓是否被前人光顾了,第一反应是查看地表是否有盗洞的痕迹。如果找到盗洞了,不用判断,就是被盗过了。
盗已被盗过的墓叫“滤坑”。从盗洞的形状能够推测出墓被盗的大概时间,看是否值得滤坑。如果是早期被盗,可能还会剩下点东西,可能从坑里滤出一些东西。因为古代盗墓贼比现代的有“职业道德”,不需要的随葬品,绝对不取走,这些东西在现代就值钱了。现代盗墓贼则是活土匪,什么东西都要带走,一扫而空,带不走的价值低的随意打掉砸碎。笔者2011年8月在甘肃武威磨咀子古墓葬群,就看到了很多被现代盗墓贼打掉的灰陶。

(图源:网络)
在长沙,古代盗洞都是圆形的,开口大、上大下小;盗坑内的淤土逐年下沉,淤积较紧、湿度高,坑内常发现打碎的古陶器残片。近代盗洞多是开口为长方形的竖井式,即所谓“关中式盗洞”,其长度以能容纳两只土簸箕为限,方便单兵作战;近现代盗洞内的淤土往往很松,泥色杂乱、积水较多,往往还有近现代的瓷片、红砖块、方便面袋、可乐瓶或其他杂物混入。
发现了盗洞,傻子都知道墓被盗过了。如何在没有盗洞的情况下,推断出古墓是否被盗,这才是真本事。
这里来看看长沙的土夫子是判断的。
长沙地面上有不少古墓,其中以先秦楚墓最有代表性。如在2016年11月底,长沙市望城区境内便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其中不少是战国时墓葬,该古墓群目前正在发掘中(见上面、下图)。

(图源:网络)
民国时期,长沙土夫子在判断墓葬年代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如通过水、火这两种不相容物质的变化情况,便能判定古墓的保存情况和随葬品的质量情况。我在《民国盗墓史·秘术卷》中将此总结为他一个“认墓秘诀”——
墓内有气往外冒,小心火起烧眉毛;墓里渗水非好事,宝物都在水里泡。
墓内有气和有水,长沙盗墓贼分别称为“火洞子”和“水洞子”。
“火洞子”,又称“火坑墓”,文中前面提及过,这里多说一下。这种古墓往往年代较早,探孔打穿墓室后,就会有一股清凉气从洞孔内出来,遇上明火,一下就能点着。这种墓因为埋得很深,一般在15米以下,因为没有被人盗过,所以随葬很丰富,盗得一座几代也吃不完。

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现场
但盗这种墓时,一定要小心,不要被火伤着。民国时,长沙附近曾发现了七八座“火洞子”,有一个盗墓贼曾因未曾料到,被意外烧伤。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盗墓贼在长沙东南郊盗得了一座战国楚墓,便是一座“火洞子”。因为附近当时是一座军火仓库,当地人俗称子弹库,此墓后来在考古学上被命名为“子弹库战国墓”。此墓保存相当完好,此前从未遭盗,盗墓贼从中盗得大量的稀世宝物,不少现在散落海外。
1973年重新考古发掘时,发现墓内人骨架保存完整,尸骨上不少部位还附有干瘪的肌肉碎块附着,并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一幅绢画——《人物御龙帛画》。如果在民国时便进行正规发掘,说不定这具尸骨又是一具与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女尸一样完好的古尸。

马王堆不腐女尸(现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

古棺清理现场
马王堆一号墓也是座“火洞子”。为何“火洞子”一定未被盗过?因为一旦被盗过,墓室内便不可聚集大量的、由有机物分解生成的可燃气体。
顺便说一下,我认为,这种可燃气体并不能排除是古人使用的一种反盗墓手段。因为从史书上看,并非年代久远的墓才会“出火”。《汉书· 外戚传》(卷九十七)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时,改葬丁姬,墓挖开后,“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椁中器物”。据东汉王充《论衡》所记,这把奇怪的墓火,当时烧死了数百人。
“水洞子”又称水洞墓。水洞子是指密封不好,积满水的古墓。与“火洞子”肯定未被盗过不同,“水洞子”不能保证未被盗掘过。即便未被盗,情况也不乐观,随葬品都泡在水里,盗出的古物一般质量、品相均没有“火洞子”的好。
新发现 | 江苏常州箬帽顶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箬帽顶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仙龙山村附近的箬帽顶高地及周边地区,紧邻澡港河,北距长江约10公里、西北距常州象墩遗址6公里、东北距江阴高城墩遗址约3公里,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1990年因烧窑取土而被发现,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调查,采集到崧泽文化石器、陶器等遗物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03:220000翼龙什么时候出现?最早可追溯到2.2亿年前(三叠纪末期)
翼龙出现在三叠纪的末期,也就是2.2亿年前,直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才逐渐灭绝。翼龙是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爬行类,并不属于恐龙,在恐龙繁多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翼龙的数量达到了鼎盛,几乎可以说是当时的空中霸主。翼龙什么时候出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14:370004皇家姑侄通奸造成了什么样严重后果?糟透了,倒霉的竟然是太子
原题:孙吴九大皇家陵墓之孙和墓——生前被废死后当皇帝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文章继续来说三国时吴国墓葬。上篇聊了孙登墓,孙登英年早逝确令孙权痛心,所以就此他说了“国丧明嫡,百姓何福”8字,这篇来聊孙和墓。图:孙和卡通形象孙虑聪明干练,文韬武略,孙权也看好这个儿子,先封“建昌侯”,又封“镇军大将军”。可孙虑比孙登的命还薄,嘉禾元年(公元232年)便病死了,比孙登死得还早。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37:530002司马昭陵被考古确认,葬地似横卧灵龟,农民打井发现墓志暴露线索
晋朝帝陵的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辅国大臣曹爽,陪18岁的皇帝曹芳,到都城洛阳南90里的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叡。时年已七十的司马懿揪准了机会,在城内发动兵变,把曹魏大权牢牢控制在司马家族手中。之后,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史称“魏废帝”)。再后,司马昭杀新君曹髦、扶傀儡曹奂,在十来年的时间内,将曹魏江山改成了司马晋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此而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5:450000非洲角鼻恐龙:轻巧龙 小腿比大腿长很多(堪称奔跑能手)
轻巧龙是一种角鼻龙下目恐龙,诞生于侏罗纪末期,也就是差不多1亿5千万年前,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可达6米,属于中型恐龙,身材修长,非常的善于奔跑。第一批轻巧龙的化石是在非洲坦桑尼亚发掘出来,非常幸运的是这具化石还算是非常完整,只是缺少部分颅骨化石。轻巧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43:3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