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问道:“老师,胡清是什么人,照这些符号看,他应该在这
苗君儒点了点头,他虽是考古学者,但对历史精通,看过不少有关唐史方面的书籍,他想起在一本野史上看到过胡清这个名字。唐昭宗时期,宦官刘季述弄权,紫金光禄大夫胡清曾在金殿之上痛骂刘季述。后来朱温逼唐昭宗迁都洛阳时,曾大开杀戒,杀了不少李氏皇族和大臣,还杀了胡清一家。自那以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关于胡清的记载。不过民间传闻,胡清是受昭宗之命,携传国玉玺带太子出逃的。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灭六国后,将和氏璧雕刻成玉玺,命丞相李斯刻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这块玉玺就是后人所称的“传国玉玺”。
秦末天下大乱,泗水亭长沛公刘邦先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子婴献上传国玉玺。自此,此玺归汉。汉代诸帝代代相传,均以此玺为皇帝信物(即凭证)。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向其姑、汉太后王氏索要此玺,王太后怒掷于地,损其一角,王莽以金镶之。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此玺复归于汉。
东汉末年,何进谋诛宦官之乱,汉少帝出宫避难,返宫后遍寻此玺而不得。不久,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攻入洛阳,长沙太守孙坚部下自甄宫井中投井而死的宫人身上搜得此玺。自此,传国玉玺归孙坚。后孙坚战死,其子孙策以此玺作抵押向袁术借兵,此玺归袁术,引得袁术大白天做起皇帝梦来。不久,袁术败亡,玺归于曹操。三国归晋,玺随之归于西晋。历经五胡十六国的残酷血腥,此玺归于东晋。此后宋、齐、梁、陈相继短暂拥有,隋灭陈,此玺归隋。隋末大乱,高祖李渊父子乘乱而起,建立唐朝,传国玉玺也归入李唐皇宫。李渊改“玺”为“宝”,“传国宝”从此也便成为唐代20帝代代相传的信物。唐亡后,至五代后梁、后唐时,玉玺失去了踪影。

千百年来,有关传国玉玺的传闻纷杂众多,谁也无法辨其真伪。
考古学的宗旨就是探寻历史,还原历史真相。身为考古学者,对于传国玉玺的失踪之谜,肯定也是很关注的,只是很多历史真相,早已经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你多么努力梦都无法找寻了。
按一些历史资料上的说法,胡清全家被朱温所杀,本人也未能幸免。可石壁上的字,却显示胡清在天佑二年还活着,也就是说,民间传闻有可能是真的。传国玉玺和太子一起,被胡清从皇宫中带出来了。
胡清为什么要躲在这里避祸呢,他真的携带玉玺与太子出逃了吗?如果能够证明传国玉玺与胡清的关系,无疑揭开了一个封存了1000多年的秘密,也将推翻原来那些关于传国玉玺的种种传闻。这在国内考古界,那可是一场大地震。

几个学生赶紧忙活起来,用工具在地上挖掘,可挖来挖去,除了一些陶罐碎片外,再也没有别的发现。
一个学生说:“老师,你还没有对我们说,那个胡清是什么人呢?”
苗君儒说:“是唐末紫金光禄大夫,民间传闻他于朱温逼唐昭宗迁都前,奉唐昭宗之命,携传国玉玺带太子出逃!”
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几个学生的脸色大变,呼吸顿时急促起来,那个问话的学生接着问道:“老师,所以你怀疑胡清把传国玉玺藏在这里?”
苗君儒说:“我只想找到证明他与传国玉玺有关系的证据!”
那个学生说:“刚才我们把洞里的地面挖了一遍,什么都没有呀!”
另一个学生往石壁上一靠,说道:“传国玉玺那么珍贵的东西,他怎么会埋得那么浅呢?要不我们明天……”
他的话没有再说下去,他转过身,眼睛直勾勾地望着身后的洞壁,只见他刚才靠过的那地方,明显凹进去了一大块,地上掉了一些块状的石屑。苗君儒上前捡起一块掉下的石屑看了看,认出这是一种古代用糯米粥和黄土搅和成的灰泥。这种用糯米粥与石灰黄土和成的灰泥,其黏性极强,干后密封程度极好,而且不会渗水。古代绝大多数墓葬,无论大小,都是用这种灰泥砌成的。挖掘的时候,纵然用利镐去挖,一镐下去,也只震得双手生疼,墓砖纹丝不动。
他仔细看了一下,见手中的灰泥呈红黑色,没有白点,显然里面缺少了石灰。这种缺少石灰的灰泥,黏性会大打折扣,又历经这么多年,难怪碰一下便掉下一些来了。
那个学生惊喜地说:“老师,我们该不会那么好运,遇上本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吧?”
另一个同学已经拿来了工具,用力将那地方挖开。随着一块块的石块被掰落,洞口渐渐大了,那个学生叫道:“老师,里面有东西!”
他伸手进去,掏了一个圆柱形的东西出来。几个人定睛一看,是一截竹筒,颜色暗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竹筒的一端是未贯通的竹节,另一端用蜡封口。他把竹筒递给苗君儒:“老师,你来开启!”
苗君儒接过之后,用刀子小心剃开蜡封,见里面有一张卷成筒状的纸。若竹筒是胡清留下的,那么这竹筒中的纸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不敢用手直接把纸取出来,怕纸张在一碰之下变成碎片。
在地上铺了一层布之后,苗君儒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纸从竹筒中取出,他全神贯注,深怕一丝疏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终于,那页薄如蝉翼的纸,在几双眼睛的注视下缓缓打开了。纸上有十几行字,由于年代久远,都已经模糊不清了。

只可惜在这页纸上,胡清并没有写明将传国玉玺放在什么地方,也没有写会将太子带到什么地方去。
洞内突然旋起一阵风,苗君儒眼见那张纸在手中化为粉尘。他非常感到可惜,这么重要的历史物证,居然瞬间消失不见了。
一个学生说道:“老师,胡清离开了这里,一定将传国玉玺带走了,我们只要找到他落脚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传国玉玺的下落!”
话虽这么说,可1000多年的历史,怎么去找呢?
外面的枪炮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不知道那些八路军伤员安全撤走没有。夜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借着洞外的最后一线亮光,苗君儒要几个学生打开行李包裹,取了一些硫磺粉撒在石洞口,为了防止晚上蛇虫爬进来伤人。
他们不敢生火,怕被日军发现。只点了一盏马灯,将光线调到最小。有外面的茅草遮着,这么微弱的光线,一般不会有人看到。

虽是九月的天气,可山区的夜里有些寒冷。石洞里飘荡着一股很浓的硫磺味,倒也没有蚊子。几个学生相互依靠着,听苗君儒低声说着有关传国玉玺的传说,不知不觉之间,沉沉睡去。
苗君儒没有半点睡意,想着那张纸上的内容。他可以肯定,传国玉玺确实被胡清从长安带出来了,至于流落到哪里,也只有从胡清身上去寻找线索。
也不知什么时候,洞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他一惊而起,拔出那支用来防身的勃朗宁手枪,一个健步冲到洞口,轻轻拨开茅草极目望去。在皎洁的月光下,隐约可见前面的树林中有几个举着火把的人在走动,并传来大声说话声:“告诉苗君儒,上川寿明来中国了!”
苗君儒听出是本地人的口音,觉得很奇怪,他在这一带考古,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叫苗教授,至于上川寿明,那是日本的玄学大师。那些本地人怎么知道他和上川寿明的呢?
他当然不知道,沈醉已经从北大重庆校区那边,得知他带着学生野外考古,极有可能在陕北一带,正值国共合作,于是他通过独特的方式,将消息告知了陕北这边。而陕北这边也非常重视,很快得知蓝田县有一个教授带着学生考古,下令军民出动寻找。
这个时候的他,根本没有想到,考古领域与玄学,这两个没有多大联系的学术领域,却因这场中日之间的谍战和重大军事企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王南:象天法地 规矩方圆—中国古代都城、宫殿规划布局之构图比例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与宫殿建筑群布局的基本构图比例。关于中国古代都城与宫殿规划设计手法,尤其是构图比例问题,前人已有一些富于开拓性的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42:060000北票颌龙:辽宁小型食肉恐龙(长1.8米/距今1.2亿年)
在恐龙时代,除了众所周知的二足、四足食肉、食草恐龙外,还有许多古鸟类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北票颌龙,它长的跟现代鸟相似,有翅膀但不会飞,其化石最早出现于中国辽宁,是种小型食肉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北票颌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54:440000粘接石影壁:如何做好断裂石质文物的保护修复?
天然石材作为建筑材料和艺术品雕刻材料,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当中。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拥有大量精美的石质文物精品,很多类别的大型石质文物以及古建筑中的石构件处于露天置放,因环境及人为因素,对石质文物造成不同破坏程度,严重影响石质文物的完整性,导致很多石质文物不能独立展览,因此,对石质文物进行科学保护尤为紧迫和重要。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26:090001考古随笔|2016-2018年凌家滩遗址发掘记
2016-2018凌家滩2016年底至2018年初,作为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的新人,我参与了凌家滩遗址的发掘。这是工作以来的首次发掘任务,我迫切希望自己能够胜任。然而考古发掘是一项繁杂而突发状况频现的工作,最后不免留下一些遗憾,好在能够结识一群心怀同一梦想的伙伴,让我意识到此路坎坷但从不孤单。2016——匆匆一瞥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33:220000辽太祖射杀一条真龙?辽宁发现8000年古墓,墓中文物提供佐证
中写道:“古墓碑表折,荒垄松柏稀。”人生在世,皆逃不过入土为安之宿命,人生短短数十载,一晃即逝。在短暂一生中,无数伟人皆能书写传奇人生,成为世人赞颂之人。而英雄皆被埋入墓室之中,其一生价值与事迹,也埋葬于墓室之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0:07: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