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同时期都有什么菜 哪些菜是中国土生土长的
汉代大蒜、胡葱、菠菜,魏晋南北朝时期黄瓜、莴笋、香菜等。特殊的时期使得许多人开始领悟到家中的蔬菜是何等珍贵,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种菜。然而,很少有人对古代蔬菜的历史有所了解。

一、揭开古代蔬菜的神秘面纱
中国古代的蔬菜历史在汉代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张骞成功出使西域为中国带来了各种类型的蔬菜,其中一些已经被记载下来,例如大蒜、胡葱和菠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黄瓜(最初被称为“胡瓜”)、莴笋和香菜传入中国。到了元朝时期,胡萝卜也被引入中国。明清时期,辣椒、番茄、四季豆和菊芋(又称鬼子姜)也相继传入中国。
换句话说,先秦时期,古人所食用的基本上都是中国本土的蔬菜,更准确地说,是各种野菜。古代诗经中提到的“采某”中的“某”基本上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种野菜的名字,例如“采薇”、“采蘩”、“采苦”等。作者通过一句话概括其中的原因——井田制下无菜园。
在井田制下,公有制的土地制度,公田中种植的作物有限,所以野菜只能留在野外,无法进入菜园。
野菜也开始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事实上,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蔬菜、农作物还是水果,都经历了不断的进化和与外来物种的融合。

二、蔬菜也需要不断进化
1、《蔬果图》中的茭白局部插图,该画作尺寸为245×2633毫米,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作者形容茭白的进化过程为:“从粮食中下岗,重新在菜摊上工作”。茭白的祖先是菰,菰米曾与五谷并列作为一种粮食,但菰米太小,菰的花期长,种子的成熟期不一致。因此,当一些菰的茎被真菌感染并变异成茭白时,古人果断放弃了培育菰米的尝试,而全力将其培育成茭白。自宋朝以后,菰米完全从粮食作物中“下岗”了,后来的人们只知道茭白,而忘记了菰米的存在。
2、《野蔬草虫图》中的白菜是许迪所绘,该画作出自宋代。
白菜的进化过程则稍微复杂一些。白菜实际上是一个“混血儿”,它的祖先是菘和蔓菁,简单来说就是青菜和萝卜的杂交品种。可以想象,早期的白菜很小。苏轼在他的作品中写道:“白菜类羔豚,冒土出蹯掌”,形容了白菜的独特之处。

这本科普读物非常有趣,将蔬菜拟人化,使它们变得可爱而生动。一翻阅这本书的目录,我就知道这本书一定很有趣。作者是一位植物学博士,所以这本书在科学严谨性方面绝对不含糊。
由于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中种菜,这本书的出现恰好适应了这个时代的需要。我自己也种了几颗小番茄,因为对蔬菜的历史有一些了解,我对种菜和享受种菜带来的乐趣更加充满期待!
海外国宝:芝加哥收藏家和博物馆的故事(四):桑尼辰的收藏
#头条创作挑战赛#自成立至今,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历史,20世纪上半叶堪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历史上的辉煌时代,杰出的芝加哥收藏家们的慷慨捐赠使博物馆的亚洲艺术收藏体系得以创立和丰盈。玉蕴天珍•桑尼辰的收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06:400002以科研创新守护“乡愁”——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阶段性成果发布
乡土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底蕴深厚的乡土文化遗产,既是现代人望得见的“乡愁”,也是乡村振兴、文化自信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2:27:120001特殊葬俗引发“盗棺”案,儿子撬父亲棺材,盗出物如今送都没人要
特殊葬俗引发的特殊盗棺案本文作者倪方六过去民间有一种特殊的葬俗,叫“浮厝”。就是收殓后棺不下葬,放在一个地方,择日入土。这种风俗又称“浮葬”,形成浮葬的原因,一是有钱人家没有找到适宜的宜葬宝地;二是穷人无葬地,暂无力买坟地;三是客死他乡,方便日后魂归故里;四是卑幼,如妻妾先亡,等尊长,如丈夫百年后再一起正式下葬。另外,横死或是刑决后一时无法下葬,也会选择浮厝。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13:140000晓龙:四川小型植食性恐龙(长1米/食肉恐龙的最佳口粮)
说到恐龙,大家心中都是那些巨无霸存在,比如恐龙之王霸王龙,最高恐龙腕龙等。其中在恐龙世界中,小恐龙也不少,它们很多都是大型恐龙的食物,比如今天要介绍的晓龙,它体长仅一米,一起去认识看看。晓龙基本资料晓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植食性恐龙,它体长1米,与辽宁角龙、寐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赞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69亿年-1.63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晓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3:07:420000发掘定陵中的稀世珍宝,探寻明代巧夺天工的精巧工艺
地下宫殿,再现了帝王生前生活的浮华,代表着当时社会文明的ZUI高程度。当一座王陵毫无预兆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肉体连同灵魂都已消逝,留下的只有先人所创造的,难以衡量的文明深度。定陵地宫的纵深有67米长,总面积1195平方米,出土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除少量祭祀用的礼器,绝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8:59: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