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发现北魏时期的古墓 墓中出土精美的石椁 你猜猜它值多少钱
北魏时期,作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北魏政权极力推崇汉文化,在其统治期间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墓葬。其中,在山西大同考古研究所的新征土地范围内,发现了11座北魏墓葬,其中砖室墓5座,其中一座砖室墓出土了一具精美的石椁。

这座墓葬位于大同市区西边,位于马铺山之南,御河以东的缓坡地带。墓室为砖构,平面呈弧边方形,东西长4.62,南北长4.13米。墓室内最精彩的是一具仿木结构石椁,其长3.56米、宽2.05米,通高2.34米,石椁外壁四面雕刻有莲花和铺首图案。石椁内筑石棺床,平面为倒置的“凹”形,棺床雕刻连续的忍冬纹和水波纹,棺床腿部雕饰铺首、动物和花卉。椁室内部的椁床上有两具散乱的骨架,旁边有一个银手镯。经鉴定,一具尸骨为大于50岁的男性,一具为不小于45岁的女性。据墓中铭文记载,墓主是太和年间北魏的重臣宋绍祖夫妇。
这座石椁的制作十分精美,包含前廊、立柱等宫殿建筑元素,表面还有复杂的雕花。然而,在古代,要制造这样一个巨大的石椁,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需要数十个熟练的工匠连续工作长达八年之久。加上外部的前廊等复杂的建筑结构,建造一座墓用时至少十年。据专家估算,这座石椁的制作过程必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尽管现场被盗过,但这座石椁仍然让人们惊叹不已。在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强于南朝,经济发达。贵族经常掠夺中原地区的财物和人力,特别是各种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将这些人俘虏作为奴隶。有不少工匠被迫从南方迁移至北方,一辈子再也没有回过家。这座石椁的制作,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纷乱复杂的景象。
北魏政权在其统治期间,不仅推崇汉文化,而且在文化、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座精美的石椁,正是北魏时期文化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现了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也代表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贵族的奢侈生活方式。
这座石椁的价值如果换成粮食,相当于当时100个平民家庭一年的口粮。这说明当时的贵族阶层非常富有,而普通百姓的生活则相对较为艰苦。这种贫富差距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来的历史中也一直是一个问题。

这座石椁的发现,不仅为我们了解北魏时期的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面貌。通过对这座石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技术水平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差距。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文化遗产,保护好历史文化,让后人也能够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了解历史和文化。
悟空翼龙:辽宁小型食肉恐龙(长0.2米/距今1.2亿年)
对于翼龙,大家肯定不陌生,它们是恐龙时代的天空霸主。不过对于翼龙,大家知道肯定不多,而就如天上的鸟有很多品种一样,当时的翼龙也有很多种,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悟空翼龙,是翼龙的新物种,它体长仅0.2米,是种小型食肉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悟空翼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0:55:230000李泽厚:为什么巫术才是中国独特传统的核心根源?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16:230001段清波: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现简史
秦始皇帝陵园的野外考察工作始于明代,都穆是最早走出书斋实地考察秦始皇帝陵园的学者,在他的考察成果《骊山记》中,忠实地记录了陵园内外城、门址的具体尺寸。1906年,担任陕西高等学堂教官的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来到秦始皇帝陵,实地测量了封土的高度、形状及底边尺寸;11年后,一位叫维克托·萨加伦的法国学者也对封土进行了调查,他第一次观察到封土外形有间距不等的三层台阶。[2]0000韩国河:关于考古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安特生发掘仰韶村遗址开始,已经走过了93年的历程。中国高校考古学人才的培养从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研究室成立起,也有了92年的历史。若从1952年北京大学设立考古专业算起,新中国高等学校中的考古学专业人才培养也有了62年的历史。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