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台湾发布避难指南,战争中不那么倒霉的普通人会怎样?
美国大选很快就要出结果了,在这档口,不仅美国人民关注选举结果,大陆、台湾也很关注。美国国内共和、民主两党撕裂严重,两大阵营的极端支持者都在摩拳擦掌,武器弹药大卖,大城市中心的商店纷纷关门钉窗、转移贵重物品,就等着二次内战。

台湾担心美国失控,大陆趁机夺台,紧张的不行,台警政署发布空袭避难指南,告诉民众“敌机来袭躲哪里”,警察机关成立临时联合指挥所,准备应变。
大陆这边,发改委等部门恰好也推出了“全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包括干粮、急救包、手电筒、矿泉水、身份证、紧急联络表、具备收音功能的手摇充电电筒等。你说这个清单主要是为应对秋冬季可能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也行,但那个具备收音功能、还得能手摇充电的电筒,还是很容易引人遐想。

两三年前,与友人闲聊时,我曾说,未来一段时间不太平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中东西亚,一个是台湾南海,说不定会由地区摩擦升级为大战。之所以有这种推测,倒不是因为夜观天象,而是概率学问题。从地缘政治看,中俄被美国东西包夹,西线在中东西亚,压力主要由俄罗斯承担,东线在台湾南海,压力主要由中国承担。大块头力量碰撞,摩擦在所难免,如果没有适当的解压途径,积聚到一定程度,压力就要找个口爆发。类似板块碰撞,交界地带不是火山喷发,就是地震海啸。

近段时间,西端已打得不亦乐乎,据说亚美尼亚已经惨烈到老人、妇女都要上战场。东端虽未开打,但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相比较,西端再惨烈,仍是小国间的代理人战争,背后的美国、俄罗斯、土耳其,都还没有要下场的意思。东端虽暂时和平,但一旦开打,就是主力选手下场,很难有缓冲回旋余地,打起来更凶险。

史书关于战争中人的记载,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将军一类的,着墨最多,看着也最精彩;第二种,普通士兵,一般就报个数,比如带甲十万、斩首多少级;第三种,惨遭兵灾的倒霉百姓,一般一笔带过,比如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白骨露于野等。
小时候爱看三国,总想着要成为诸葛亮那样的第一种人,运筹帷幄,靠智谋无往不胜。长大后,书读的越多,越悲天悯人、越怕成凑数的历史背景板。今天想讲的故事,是一个游离于三种人之外的,在战争中不那么倒霉的普通人的故事。
2002年,在北京石景山八角村附近,发现了一座金墓,墓主人名字叫赵励。墓志记载,赵励当过辽人,当过宋人,唯独没当过金人,但他的墓葬又偏偏是金代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从头说起。

赵励的先世,居住在山西忻州,往前推5代,他的高祖的父亲,任卢龙节度副使(就是幽州,现在北京及附近地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因打不过后唐,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换契丹出兵帮忙。此后,中原失去了北方屏障,赵励这一家子也留在了大辽国,几代人都读书做官。
到了赵励这辈,赶上了辽末的终极大乱。辽德兴元年(1122年),赵励及进士第,授将仕郎。这年,女真在后边一路追,倒霉的大辽天祚帝在前边一路跑,从张北的鸳鸯泊跑到大同,又从大同轻骑跑进了夹山(一说即呼和浩特的大青山),连传国玉玺都在桑乾河跑丢了。

大臣回离保、耶律大石以为天祚帝挂了,立了耶律淳为帝,即北辽,所剩无几的大辽还分裂了。没几个月,耶律淳倒是先真的挂了,皇太后萧德妃摄政,改元德兴,就是赵励及进士第的年号。这个年号维持了连一年都不到,女真又打了过来。燕京守不住,北辽也跑路,又投奔天祚帝。天祚帝气不过,把德妃杀了,北辽就算灭亡了。耶律大石带了两百铁骑半夜西逃,打不过女真,打西域没问题,往西跑了三万里地,边跑边打,人还越打越多,最后建立了西辽。

留在燕京的赵励就比较倒霉,刚中进士,就碰到朝廷完蛋的大场面,能保住命就不错。好在祖上是汉人,就带着家眷归宋,总算还能回中原。
宋朝也是战五渣,大辽被女真打的不行,分裂为北辽的时候,宋好几次出兵,在燕京大臣、居民内应的情况下,都惨败而归,实在丢脸。打不过,也有招。宋朝出台了政策,我打不过去,但你们可以自己跑过来。在辽地任职的汉官,归宋的可在边境上换授与辽地相当的官职,但要得到实授,还得到东京汴梁报到,由朝廷正式任命。
赵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拖家带口到了开封。没成想,躲过了兵灾,没躲过寿数,还没等到朝廷册命,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赵励就在招待所同文馆去世了,家属只能将其暂时葬在了汴西的长庆禅院。从埋葬地看,应该是火葬后,以瓮棺收敛骨灰。
朝廷为表优恤,又特授其长男亳秀将仕郎,但倒霉的事还没结束。金天会四年、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又打到了汴梁城下,北宋也亡了。赵励这一家子,又被全家迁回燕京,仓促急迫中,没来得及把赵励骨灰一起带走,留在了长庆禅院。

这之后,金朝立了张邦昌的楚、刘豫的齐两个傀儡政权,原辽境内和原宋境内的人员往来又断了。直到天会十五年(1137年),金熙宗废齐国,将整个北方并入金国直接管辖,南北交通才又联络起来。
而赵励的长男亳秀,从宋回燕京的时候,又换了金的官衔,到天会十三年(1135年)实授了邢州内丘县主簿。齐国被废后,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总算能自由交通的亳秀,一开春就请假去汴梁,寻找赵励的丧骨。
到了开封,亳秀傻眼了,大军扫荡后,汴梁城到处残破,亳秀站在城外仓皇四顾,根本不知道去哪找。正在他踌躇徘徊、涕泣交加的时候,众农夫中走出一人,知道长庆禅院在哪,就指引他去。可到那一看,长庆禅院已是一片废墟、残砖断瓦。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候,亳秀又碰到了建造墓穴的人,还找到了原来寺院的住持,才最终找到赵励丧骨埋葬地,将丧骨带了回去。
金皇统三年(1143年),赵励妻子吴氏去世,赵励家人将他们合葬于“燕城宛平县崇禄里黑山之西南隅”,即现在的石景山八角村。此时,距赵励客死汴梁已经过去了20年,赵励的四个女儿也相继亡殁,并能等到他的遗骸归燕。

比起上前线送人头的士兵,比起直接死于兵灾的倒霉老百姓,赵励的经历并不算太倒霉,但即便是这种不那么倒霉的普通人,在战争、历史剧变的汪洋大海中,命运也就像一片无依靠的树叶,只能随着大浪颠簸漂流,而无半点决定权。
讲赵励的故事,并不是我天真地想呼吁不要战争,阻止战争。毕竟,我清楚地知道,战争在任何物种间都普遍存在。只是近来对战争的主声量一浪高过一浪,不管媒体也好,还是无知群众也好,都恨不得立马开战,但到底有多少人对战争的后果做好了准备?
大部分媒体、键盘爱国者喊得猛,是知道还轮不到自己上战场,而有核武器的保护,本土也不会受到大的战争波及,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但一场疫情就能让很多人负债累累,生活发生剧变,更别说战争。

在对台战争宣传上,我们的媒体基本只有一个声音:美国不会参战,能迅速捏死台湾。根本不做其他的民众心理建设。这显然不是未雨绸缪,没做最坏的打算。70年前,我们能组成志愿军抗美援朝,苏联在背后给弹药。即便美国名义上不参战,为什么美日澳就不能组成志愿军?即便排除美国干扰,迅速拿下台湾,如何让已经渐行渐远的台湾民众听我们的也是个难题。“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年解放战争打老蒋,老百姓支持,是因为土地革命分到了财产。现在台湾投降,要么一国两制,继续原有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要么一国一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哪种制度,老百姓都得不到切实的好处,除了用杀头来胁迫,他们为什么要乖乖听话。
台湾虽不大,但也有两千三百多万人。当年苏联何其强大,切瓜砍菜入侵阿富汗,几个大国私下给阿富汗送援助,最后硬是把苏联给埋了。这二十年来,美国在美元、科技、军事多重绝对霸权的加持下,还被拖在伊拉克、阿富汗出不来,花了大几万亿美元不说,还眼睁睁看着中国坐大,失去了最好的遏制机会。
除了美国这种军工复合体,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战争都是最后的解决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在此之前,应该有更聪明的办法。比如,与其现在与美国硬碰硬,打还能活蹦乱跳、拿扫帚拼命的台湾,不如先给它持续放血,放到它不能动弹为止。比如,本着“打蒋舰,不打美舰”的策略,周围的日、澳、印谁跟着美国,明着跳出来,就收拾谁。
战争不是过家家,古人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并不是简单说说而已。发动战争是勇气,何时发动是智慧。如果真开打了,也请那些喊得响亮的媒体和头脑简单人士系好安全带。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全球视野下的旧石器技术学高级研习营”综述
2月15日至28日,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全球视野下的旧石器技术学高级研习营”在武汉开营。本次研习营邀请了法国大学研究院院士、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考古学与民族学系终身教授艾瑞克·博伊达作为主讲,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英华教授全程翻译,周玉端副教授协助教学。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3:30:000002盗墓者将妃墓顶炸出大窟窿,巧用一土法试探后,见没危险才敢下去
谁盗了光绪妃墓?倪方六民国二十七年,对清西陵来说,是个灾年。当时,中国最后一位帝陵——光绪皇帝的崇陵被盗。接着,崇陵的妃墓又被盗墓者光顾。对于妃墓被盗,民间说法很多。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0:070000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揭晓
2022年1月21日下午,“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及新闻发布会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研学中心举行。本次遴选推介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联合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江汉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10:320002张笑宇:弩机如何统一中国?
谈起秦国变法,今人一般首先会想到商鞅。但有学者经仔细考证发现,商鞅变法中的不少关键制度,很多都可以追溯到墨家思想,而且,依照历史学家的研究,墨家的“一伍连坐”制度,很可能就是商鞅变法中“什伍连坐”制度的先声。01墨家开创“军民合一”体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3:01:550001樊锦诗: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之一)
敦煌石窟泛指敦煌地区及其附近的石窟,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是中国中古时期的重要佛教文化遗存。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出土了5万余件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不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化内涵来看,都可以说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发现,从此,以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为发端,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科——敦煌学。也正是由于藏经洞的发现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和发现了敦煌石窟。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