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德化窑址

宋至明代民间瓷窑址。在福建德化县。始烧于宋,明代为极盛时期。以低铝高硅的“象牙白”为其代表作品而闻名于世。1954年起,经调查和发掘的窑址有碗坪仑、屈斗宫、祖龙宫、后窑、十排岭等30余处。其中,清理后的屈斗宫窑址已复原保存。

碗坪仑窑址 在德化城西6公里的公路北侧。1976年做过试掘,发现残窑基两座。其长、宽度已无法探知,窑的坡度约为10°左右。堆积厚达4.7米,分上下两层。下层以白釉瓷为主,有碗、盘、碟、洗、钵、壶、瓶、盅、调色盒、粉盒、果盒等生活用具。装饰花纹是用竹篾画出。线条流畅。题材虽以莲花为最常见,多数是依器物大小与造型不同而有变化。

同时出土的还有北宋时期建窑烧造的黑釉瓷。上层出土以青釉瓷器为主,有碗、盅、碟、罐、壶、瓶等,其中鼓腹长流喇叭口的壶形器最有代表性,还出土 13枚唐至南宋的铜钱。在装饰花纹方面,碗类器物大都是素面无纹,也有刻莲瓣花纹的。壶的装饰以模印为主。下层烧制碗盘一类器物时,主要是用叠烧的方法。烧制盒形器,则用塔轮式垫柱,很少用匣钵。上层发现的窑具,主要是匣钵和支圈。碗坪仑窑的时代应是北宋到南宋。

屈斗宫窑址位于城东南半公里处。1976年进行发掘,发现一座依坡而建的长达57.1米的分室龙窑窑基。窑基分为火门、火膛、窑室和窑尾。窑室坡度在12°~22°之间,分做17室,呈阶级状,窑室前狭后阔,宽度在1.4~2.95米间。每两室之间的火墙下部有通火孔,依次相通。窑室内出土的主要是白釉瓷器,器形有碗、盘、洗、盒、壶、瓶、高足杯等生活用具。

坯体较厚,装饰技法均用模印,构图简单,线条呆滞,题材除了莲花、梅花、菊花、牡丹之外,较多见的是“福”、“寿”、“卍”、“金玉”、“寿山福海”等吉祥文字,这是屈斗宫窑瓷器的特点。出土物中,还有器模、匣钵、三足垫饼、支圈等烧制工具,匣钵有平底和圈底两种。在一件匣钵底部刻有“丁未年”3字,结合同出器物的造型与装饰推断,“丁未”应是元大德十一年(1307)。由此可知屈斗宫窑的废置应在14世纪初叶。

德化窑的制瓷工艺 明代至清代初年,德化窑虽也烧造少数青花瓷器,但其产品主要是以纯白瓷而著称。宋代瓷胎原料中氧化铁的含量是0.57%,明代则降为0.35%。宋代瓷釉含化铁量是0.29%,明代则高达 0.59%。

因此,宋代的瓷胎致密有少数气孔,而明代的胎坚致、无气孔。烧成温度达1200±30℃,用较强的还原焰烧成。而且在造型方面,无论是菩萨、观音、罗汉或达摩,均是性格突出,动静分明,在衣饰和手势的处理上,更是匠心之作。其他如仿古铜器和箫笛一类的瓷制乐器,亦十分精美。

德化窑瓷器的古代外销情况 宋代曾外销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当马可·波罗旅游中国时,曾看到有德化窑瓷器经过刺桐城(今福建泉州)销往国外。他在游记中还较详细的记述了德化窑制瓷的工艺程序。近年来在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的雅帕护瓦、菲律宾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均发现了元明时期德化窑的白釉瓷和青花瓷器。
长沙千年古墓出土的修行图 揭秘长生不老之术 据说张三丰就练过
这幅被称为《导引图》。韩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唱出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但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长寿的同时,也探索着各种方法,不仅为了延年益寿,还为了保持健康。然而,许多方法不仅未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我要新鲜事2023-10-05 22:16:050000新中国第一个发掘帝王陵并非北京明定陵,因盗墓贼先挖才考古
原题:南唐二陵被盗事件——新中国第一次发掘帝王陵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本身是一件坏事,但有时这件坏事能变成好事。著名古籍《汲冢书》就因西晋初年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盗墓而意外发现。江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也是这样,因为盗墓而破解了南唐二陵的千年葬地之谜。南唐二陵是指,南唐始主李昪[biàn]的钦陵、中主李璟[jǐng]的顺陵,陵址在风水宝地——南京南效的祖堂山。图:钦陵图:顺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4:390000新发现 | 晋东南史前考古新突破——山西泽州下町遗址发掘收获
泽州下町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下町村西南、沁河中游支流长河西岸一处三面环沟的台地上,地处南太行与沁河交汇片区。遗址北距长河干流圪套水库约2公里,整体地势北高南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曾采集到龙山时期陶片并做了登录。此次根据地表陶片及局部钻探确认,大致分布在东西250米、南北500米的范围内,面积约10万平方米,现晋城至阳城高速公路在遗址南部以下切方式穿过。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49:3000001960年陕西出土武则天孙女墓,古墓主人在金银堆中枯坐千年
中华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了解这些历史除了依靠遗留下来的书籍记载,和现世的古董之外,更多地需要从古代的墓地中发掘。而考古学家在发现墓地之后都会小心翼翼,将里面保存的物品拿出来,而且为了防止物品氧化,会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我要新鲜事2023-04-28 19:09:5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