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 宋元景德镇窑瓷器
江西省景德镇是著名的千年瓷都,相传此地的陶瓷业起源于汉代,到了南北朝晚期的陈朝开始声名远播,唐、五代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逐渐成熟,以烧制青瓷和白瓷为主。
宋代窑业发达,南北各地名窑林立,景德镇的瓷业也开始繁荣起来,烧制出品相独特的青白瓷,深受时人所喜爱。元朝入主中原后,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除了延续青白瓷的传统之外,也开发出卵白釉、高温颜色釉及釉下彩绘等新品类,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本文选择五件代表性的器物,介绍宋元时期景德镇窑的特色。
1.宋青白瓷刻花瓶

此器的釉层透明度高,平面处为白色,深刻处因积釉而呈淡青色,俗称「影青」。
图片来源:《宋瓷展 朝日新闻1999》,页85,图48。
宋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产品有瓶、碗、盘、枕、水注等品类,在形制上常有花口沿、瓜棱身、长弯流等变化,胎体表面多用刻花、划花及印花等工艺技法装饰。
例如上图为宋代的青白瓷刻花瓶,此器的瓶口往外翻折,颈部略长,肩部圆缓向下倾斜,瓶腹稍深,腰部以下略为收窄,器底具有圈足,足底外撇,与上方的折沿口彼此呼应。
瓶口部分做成凹凸曲折的花瓣状,犹如一枚盛开的花朵,颈部排列一圈窄长的叶片纹,腹部雕刻繁密的花卉,花叶轮廓采深刻法勾勒形状,局部浅琢细密的篦纹,表面罩上一层透明釉。
釉色青中带白、白中闪青,正是青白瓷的典型特征。刻纹处因为积釉而显得略为青暗,如影随形一般,故又称为“影青”。
2.宋青白瓷鸭形薰炉

胎体细白,釉面透明,深刻处因积釉而为淡青色,呈现精巧细致、莹润似玉的质感。
图片来源:《白磁 平凡社中国的陶磁5》,页64。
根据学者专家的研究,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以当地的瓷石制胎,用釉果和釉灰调配釉料,釉灰采自当地石灰石加草木灰拌匀而成,釉果则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
景德镇的土质不错,素有“水土宜陶”之称,尤其北宋中晚期所用瓷石位于上层,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都很优越,所以能够烧制出胎质精细、薄而透光、釉色莹润、质感如玉的青白瓷产品。
例如上图为宋代的青白瓷鸭形薰炉,此器为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藏品,全器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制作为鸭禽,昂首张口,引吭鸣叫,中段制作圆柱形炉身,外侧以双层莲瓣承托,下段为折沿盆式的底座,炉身和鸭嘴处透穿小孔排烟。
此器的胎体细白,全器满釉,釉色晶莹,透明度高,精巧细致的造型与莹润似玉的釉色相互辉映,是宋代青白瓷的代表器物之一。
3.元青白瓷贴花玉壶春瓶

此器表面有堆贴连珠纹、堆塑花叶及刻划壼门纹边框等多重装饰,风格繁复而华丽。
图片来源:《世界陶瓷全集13辽金元》,页57图43。
元代改用麻仓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法制作瓷胎,青白瓷产品的胎质、釉色、造型及纹饰都与宋代不同,尤其注重器面装饰,除了传统的刻花、划花及印花之外,还用堆贴、点彩及镂空等技法,营造多重装饰的特色。
例如上图为元代的青白瓷贴花玉壶春瓶,此器的瓶口外敞如喇叭状,颈部略长,肩部斜溜,腹部外扩如鼓,底下具有圈足。它的胎体较厚,全器满釉,釉色白中泛青,属于元代的胎釉特征。
瓶身表面堆贴连珠纹,在颈部串成蕉叶,环绕一圈,并在腹部构成四个菱花形的边框,花形边框内部堆塑花朵和枝叶,形成镂空装饰,腹底刻划壸门纹边框,整体装饰繁复而华丽。
除此之外,连珠纹也可串联成“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吉祥文字,丰富的装饰纹样呈现元代青白瓷之风格。
4.元代枢府窑印花纹碗

碗内有模印法压印的纹饰和「枢府」二字铭文。釉色卵白,略带青灰,是元代枢府窑的特色。
图片来源:《世界陶磁全集13辽金元》,页59,图44。
枢府窑之名,源自于元代景德镇瓷器上曾经发现的“枢府”字铭,然而同期器物上还有“太禧”、“福禄”等字样,其中的枢府和太禧为元代官府机构的简称,所以世人所称之枢府窑瓷器,可能是官府定烧的产品。
例如上图之元代印花碗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此器的口沿外敞,腹部略深,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底下具有圈足。碗内采模印法修整造型、压印纹饰,并有“枢府”二字铭文,即是枢府窑瓷器。
碗体内外施釉,釉色卵白之中带有一点青灰色,并且呈现乳浊状的质感。碗的底足露胎无釉,口沿处则有垂釉,显然当初采“仰烧法”放入匣钵内烧制,提供我们元代枢府窑装烧工艺的参考。
5.元青花双龙赶珠纹盖罐

元代青花瓷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画纹饰,色泽浓艳,并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点。(图五)
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4江西》,图134。
元代景德镇窑除了烧制青白瓷和卵白釉瓷之外,还生产高温蓝釉、高温红釉、铁褐彩瓷、青花瓷、釉里红瓷、红绿彩瓷、五色花戗金瓷及孔雀绿釉瓷等等,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器物就是青花瓷。
元代青花瓷以二元配方之瓷土制作胎体,表面用钴料绘画纹饰,罩上透明釉后高温烧制成器。当时除了改良胎土之外,也调整了釉料的配方,釉色呈现白中带青、肥厚润泽的质感,纹饰则由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画,色泽浓艳靓丽。
例如上图为元代的青花双龙赶珠纹盖罐,此器出土于景德镇珠山地区,造型呈圆口鼓腹之状,罐口有盖扣合,表面绘画云龙纹,纹饰深蓝靓丽,并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点,正是苏麻离青料的特色。
宋元时期的景德镇窑,凭借着青白瓷、卵白釉瓷及青花瓷等艺术精品,获得举世闻名的瓷都地位,它的崛起与发展为明清陶瓷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畅游8000年“海鲜饕餮”胜地——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海报设计:黄颖霞)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项目负责人孙国平▲井头山遗址地理位置图▲井头山遗址、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50:460000浙江的无名皇墓村民守了千年直到08年考古人士说出答案
在苍南县的一个山村中,据传还隐藏着一座被称为“皇帝墓”的古墓。这座墓葬没有墓碑,也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但这个村庄的居民世世代代守护着这座古墓,已经有千年的历史。2008年,考古专家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前往调查研究,解开了这座古墓的谜底。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17:310000考古证明:中国有两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
近代以来,在西方历史话语体系下,中华文明一度被置于西方文明之下,中国人种也被认为源自西方,这就是“中华文明西来说”、以及“中国人种西来说”。随着地下文物不断地“挺身而出”,事实证明中华文明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文明。以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有着两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两百万年的人类史我要新鲜事2023-09-30 21:01:370009咸阳发现的太医墓 有整套的医具陪葬(太医墓)
太医墓中发现的器具现在不知用途。2020年的5月份,在陕西省咸阳市的一处建筑工地,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正在对江家村的一处西汉时期的古墓进行考古发掘。虽然这处古墓规模不小,但是考古队员们并不太激动,因为陕西地下的古墓基本上都是十木九空,当挖掘进行到地下七米的时候,一个个盗洞赫然出现在大家面前,虽然大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如此严重的道扰依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青铜器我要新鲜事2023-04-09 20:48:260001孙周勇:问道田野,志在兴邦:送别陕西考古领航人石兴邦先生
石兴邦是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1954年9月至1957年夏,30多岁的石兴邦先生领导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史前遗址的大规模科学发掘,促生了我国首座遗址类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的诞生。半坡遗址的考古成果被学界称为中国考古的“半坡范式”,潜移默化的引领了中国考古学发展态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15: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