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东印度公司档案惹的祸,发现南海I号,意外中的必然
前文《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满载中国瓷器,海底盗宝,催生中国水下考古》说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黑名单上的人--哈彻,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档案,盗取海底文物,发不义之财的故事,今天咱们要说的事情还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档案档案密不可分,但半段剧情就彻底反转了。
2007年,南海I号整体打捞出水,2007年12月26日,《南方都市报》记者撰文,题目“南海I号或为元代沉船”,该文引出了1987年发现南海I号的一位关键性人物:罗伊·马丁。
老李先说说马丁先生,他出生于英格兰的南安普顿,是一位英国人。马丁先生在哈彻拍卖事件后,被拍卖的巨大利润所吸引,他与老伙伴莱尔·克雷吉一哈克特(LyleCraigie一Halkett,也被中国人称为赖浩杰),一同策划进行了另外一起寻找、打捞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的事情。
马丁先生说:"1987年,我们搜寻VOC(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RIJNSBURG(莱茵堡号)的档案记录,它在中国的海岸附近遭遇台风并沉没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航海档案中对莱茵堡号的记载,老李整理如下:
该船由东印度公司于1765年建成于荷兰的泽兰省(Zeeland ),吨位850吨,关于它航行的记录有四次:
1、1768年7月25日它从荷兰的雷马根(Rammekene}出发,目的地是巴达维亚。同年12月21日达到好望角,那时的好望角是荷兰的重要殖民地,为东印度公司从欧洲前往亚洲地区的船只提供中转服务,当时从欧洲航行到东南亚的航线是沿着非洲大陆西海岸向南航行,至好望角折向北,进入印度洋,这也是航程的大约一半里程,被水手们称为好望角。1769年1月14日,莱茵堡号离开好望角,4月27日,到达目的地巴达维亚—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地。指挥莱茵堡号的船长是肯·惠博瑞查特·范·德(Kneu, Huibrecht van der)。
2、1769年5月21日,在另一位船长赫曼" H( Huurman, H)的率领下,从巴达维亚出发,返回荷兰,1770年2月13日到达目的地荷兰的泰克赛尔(Texel)。
3、1770年10月1日从泰克赛尔(Texel)出发,第二年5月2日到达好望角,2月24日离开好望角,5月29日到达巴达维亚。船长是斯克特·罗伊洛夫(Schot, Roelof )。
4、1771年7月2日,仍然在船长斯克特·罗伊洛夫的率领下,莱茵堡号从巴达维亚出发,开始了前往中国澳门的航程。但在中国阳江对开水域,遭遇台风沉没。
莱茵号的海难,因幸存者而被写完:生还者中的大副说,他们的莱茵堡号航行到上下川岛海域遇到台风后,莱茵堡号触礁沉没了,他们以为自己肯定也要见上帝了,他们抱着船板等漂浮物,在海里折腾了一整夜,第二天被冲到岸上,他们被中国渔民救起,并送到了广东省设在广州的官府,在官府问询之后,就把他们放了,于是他们来到澳门寻找回家的班船。最终,他们搭乘一艘英国商船回到自己的家乡。
根据东印度公司的记载,莱茵堡号最后的航程中,装还有136吨胡椒以及可可、棉布、皮草等货物。马丁先生受到莱茵堡号海难故事鼓舞,在南安普顿立即注册了名为: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Maritime Exploration&Recoveries PLC)。
1987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九个年头,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自身的经济,增强自身国力,是当时中国对外交往与合作的主旋律,这又给了马丁带来很高的期望值。根据广州救捞局总工程师室译员陈日喜先生回忆:"1987年年初,马丁先生通过在香港从事海损理算工作的朋友介绍,来到交通部广州救捞局,表达了合作打捞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的意向,并称:珠江口海域有打捞价值的沉船达300多艘,非常希望与广州救捞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慎重研究之后,委派时任交通部救捞业务处副处长、救捞工程师张代吉先生具体负责处理与英方的洽谈工作。经过几次艰苦谈判,1987年7月,合作协议最终在北京燕京饭店签署。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合作进行莱茵堡号的探测与打捞。协议的内容是英方出钱并提供各种探测仪器,租用救捞局的船和人,如果是黄金、白银等就要按当时的市价卖给中国政府,如果是锡锭拍卖后与中国政府分成,打捞上来的文物无偿交还中国政府,如果遇到中国文物则终止打捞合同。
大约是7月10日前后的样子,双方人马集结在广州救捞局位于深圳蛇口的码头,登上“穗救207”拖轮一同前往探测工作现场—广东台山上下川岛西南海域。“穗救207"上装备的设备有测量定位系统、声呐和金属探测仪器,此外还有“重任201”驳船随行,驳船上安装了70吨起重能力的吊机。中方的在工作船上的现场负责人是尹干洪先生。
尹干洪,福建浦城人,1977年从上海海运学院(今上海海事大学)大学毕业,所学专业为船舶驾驶,1987年时任交通部广州救捞局调度室副主任,从基层做起,令他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长年的海上生活也练就了他认真、坚韧的作风。尹先生对南海I号的发现可谓功不可没,那是后话。
海上搜寻工作进展到第27天的时候,依然是一无所获;人们对寻找莱茵堡号已经似乎不抱任何希望了。早上9点多,声呐又显示海床表面有一个小的凸起,英方负责监测仪器的凯尔文先生虽然也看到了,但没有做出什么反应,那个小小的凸起毕竟太小了,很难与排水量850吨的莱茵堡号40多米长的船只产生联系,探测船“穗救207”继续以缓慢的速度前进着。就在这时,那天说来也实在凑巧,现场总指挥尹干洪一直站在仪器旁边,陪着凯尔文观测,他看到这个情况后,下达了停止前进的指令,并命令“穗救207"船长掉头,对仪器探测到的疑点周围再做扫测、探摸。潜水员下潜到底后,对反应点大约100平方米的区域做出了仔细的探摸,确认了这个小小的海底表面凸起一个长2米、宽1米、高0.5米左右的小泥沙堆。
尹先生与黄景商量,要派潜水员下潜探摸。潜水员接到指令后随即潜入海底,透过微弱的阳光,在浑浊的海水中,两位潜水员可以看清楚那小小泥沙堆的形状,外表满是渔网和牡蝠,潜水员十分吃力地用手从中扒下一块,顺着入水绳上升出水面,将采集的标本带回船上,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潜水员取回的标本是一块木头,外表包裹着胶结的泥沙,而木块本身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腐朽了。面对这个发现,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船载吊机的抓斗再次沉入水下,不过,这次试捞大家显然没有第一次那么期待了,随着吊机扎扎作响,抓斗一被放在了甲板上,当抓斗松开,散落在甲板上的东西显露了出来:一段木质桅杆,随着桅杆打捞上来的,还有夹着瓷器碎片的泥沙。现场工作人员随即用水枪进行清洗,从中捡起来一件件瓷器。突然,潜水员范亚生眼前一亮,从泥水中看到一件闪着金光的物件,他顺手一抓,抓起一条链子,用力拉了出来,用水冲洗干净后发现,竟然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链,实际上它是镀金的链子,就是现在知名度很高的金腰带。现场经测量,金链长1.8米,重0.6千克。全体工作人员为之一振,好像所有的疲劳和沮丧都被水冲到大海里了!
当时出水的遗物除了金链,还有众多瓷器、金属锡做的壶、亚腰形的银锭等,共达数百件。现场总指挥尹干洪根据打捞出水的文物判断,这艘沉船应当有些来头,不同一般。他立即向广州救捞局领导汇报,并当场决定:在弄清打捞出水的标本年代和属性之前,暂停打捞工作,还指示“穗救207"船长在海图上清楚标明沉船位置的准确坐标。
黄景,当时的潜水指挥,回忆道:““英国人为了节省成本,采用了最简单的打捞方法,一艘2000吨的驳船,一部100吨的吊机,发现可疑物体,就下成吨重的抓斗放在海里去抓。东西抓上来之后(指南海I号第一次出水物品),除了部分金属器件完整,近百件瓷器一下子都烂成了碎片。看到意外之财,英国人很兴奋,加上他们要找的船没找到,就以继续勘查为理由让我们接着捞。当时想想,如果真的这么干下去,瓷器一件都留不下来,那真太可惜了。所以我们叫停了工作,英方人员当然非常不满。”
尹干洪先生对莱尔·克雷吉一哈克特先生说:“这不是我们要找的莱茵堡号,我不同意继续这样破坏性打捞。”由于打捞施工船舶等设备完全在中方的掌握中,莱尔·克雷吉一哈克特先生的意见当然也就无法执行了。应当说,莱尔·克雷吉一哈克特先生根据经验,也清楚地意识到这并不是他们要找的莱茵堡号,姑且不论出水文物的年代,莱茵堡的档案中并没有记载它装载了大量的瓷器。
根据广州救捞局领导的指示,全部出水物品必须尽快送广东省文物部门进行鉴定。为此,广州救捞局专门从广州调派一艘拖轮到施工现场接载这些物品回广州,黄景和另一位同志负责护送。
消息最先到达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具有行政机关的职责,文管办的领导组织了包括广东省博物馆陶瓷方面的专家,对所有出水物品进行了鉴定,初步结果显示:这些文物属于宋元时期。广州救捞局得知鉴定初步结果后,经过慎重的研究并报告交通部救捞局同意后,正式决定现场停止打捞作业,把施工船舶撤回广州。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面对这种情况,根据双方的协议,如果发现文物则必须停止打捞成了事实,他们在万般无奈中,放弃原定项目,工作人员也只好离穗撤回英国。
临走时,英方负责人赖浩杰(莱尔·克雷吉一哈克特先生)要求广州打捞局允许他们带走哪怕两件小瓷器,以便向英国的集资人有所交代。广州打捞局的有关同志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不能同意他们带走捞获的任何文物。在离开广州回英国的那一刻,赖浩杰百感交集,悲从中来,在前往机场的车上嚎啕大哭,场面悲切,令人动容。”
1987年8月,广东省文物部门正式宣布,在广东台山上下川岛海域发现了一艘宋元时期的古沉船,从出水文物推断,它应当是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商船,沉船遗址被命名为广东台山海域宋元沉船遗址。对了,你没看错,当时这艘沉船并未被称为南海I号。为啥?后续老李会继续为您慢慢说。
对于英方而言,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东印度公司航海档案惹的祸,最后导致马丁先生破产而终;客观地说,南海I号的发现纯属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特别是尹、黄两位先生具有的较高文化素养和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为保护南海I号做出了自己贡献,发现虽属于意外,但现场叫停的保护则有其必然性;应为我们所铭记!
如果说哈彻的行为对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建立是一次惊醒和较强的反作用力的话,那么,马丁先生寻找莱茵堡号导致的结果是中国水下考古的起步之作--对南海I号沉船的水下调查!关于对南海I号最初的水下考古调查,老李在后续会接着为您写出来。
链接:
1、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满载中国瓷器,海底盗宝,催生中国水下考古
#发现考古#
国家文物局领导参观“红色百年——全国革命文物图片选萃展”
王娟7月1日,国家文物局机关处级以上干部50余人在北京文博大厦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集体参观了“红色百年——全国革命文物图片选萃展”。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43:450000“云享城墙”——数字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价值传播路径新探索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2:25:060000最狂“盗宝人”:让小姨子扮假夫妻,浙江买家2300万买“宝”
最狂的“盗宝人”本文作者倪方六这几天,陕西“1·16”盗塔案成了新闻,其实此案在3年前即已侦破,在圈内传讲多时。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这事。盗挖古塔,与盗挖古墓一样,这些年一直在隐秘流行着。据公开的资料,近几十年来有超过百座古塔或古塔遗址被盗宝人光顾过。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32:220001华人变为夷,苟活不如死!此城6万汉人抵制满清剃发,皆魂葬故里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35: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