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墓葬发掘笔记,古人为了防盗,真的设有机关吗?
在一些流行的小说里面,常见的情节是:发现古墓,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机关,很多箭头乱飞。或者发现一些奇奇怪怪惊悚的东西。但是在实际的科学的考古发掘中,这些传说中的机关是没有发现的,古灵精怪的生物也是没有发现的。有的是按照工作流程,好像电视新闻那样,细细地对墓葬进行发掘,讨论最佳发掘方案,采用各种科技手段对墓葬、文物进行保护。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活动,开始的很早,而且一直存在,所以,古人下葬时,也会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有些防盗措施还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大体说来,有如下几种措施:
1、积石积沙:
河南郭庄楚墓在防盗措施上煞费苦心,22次被盗仍没被盗空。
这个墓的填土下面有近11米厚的积沙。积沙为黄色细沙,非常纯净。沙层中精心埋有积石。
考古人员在积沙层中发现了1000余块积石,最小的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这些石块边角都十分锋利。

积石积沙防盗原理:因为沙的流动性,很难形成盗洞。打出来了洞会被沙、石头堵住。如果有盗墓贼在洞里,会被埋住。
2、疑冢:
除了积石积沙,郭庄楚墓还在椁室上方的沙层中埋有两具假棺,迷惑盗墓者。

在四川成都宋代宋京夫妇墓中,M2(宋京墓)为上下室结构,在真墓上面建一座假墓,防止真墓被盗。

这是北宋时期所描绘的防盗措施,上边有两重空墓穴,最下边才是真的。
3、浇灌铁水:
在满城汉墓的发掘中, M1墓道口用土坯封门,两道土坯墙之间用铁水浇灌形成铁门。M2 墓道口以砖砌封门,呈桃形,下铺有黄土,再下为灰渣层。在两层封门之间浇灌铁水,形成砖壁铁墙。
4、水银:
司马迁在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根据现代科技探测,秦始皇陵园区域范围内的确存在着汞量异常的现象。
5、顶门器:
当墓门由内向外关闭后,顶门器从后面自动将门顶死,从外面不能推开墓门。顶门器有石质和铜质之分,原理相似。广州象岗南越王赵眜墓中的顶门器为石质,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的顶门器为铜制。

6、填土中铺石板:
用石板把填土上下分开,石板本身为一层。徐州后楼山西汉墓墓道总深6.9米,以红色粘土夯实,用三层石板将夯土分为四段。

7、石块封墓道:
用经过加工的大型石块把甬道或墓道堵起来。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多处用塞石。

8、另类心理战:
除了以上防盗措施,还有另类防盗措施。墓主人希望利用文字赶走盗墓的人,这样精神上的防盗措施,效果可想而知。有的墓,文字内容是哭穷、诅咒,甚至立碑说明此墓已被盗,请勿再次光临。
有的墓刻的文字,就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徐州龟山楚王墓,在封墓第一块塞石的前端刻了一篇文字。


主要意思是:埋藏在此的人很清廉,你如果要盗掘此墓,肯定找不到和值钱的东西。结果他的墓不仅被盗而且多次被盗,随葬品所剩极少。
9、法律制度:
实际上,历朝历代都在法律和道德上均明文禁止盗墓行为,所以,盗墓的毕竟是少数。为了保护我们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我们都有责任看护好身边的古墓葬,让盗墓贼在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下无所遁形。
#考古#
END。
鸟面龙:蒙古小型恐龙(最小仅60厘米/第4种有羽恐龙)
鸟面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阿瓦拉慈龙科恐龙,整体外形就像是一只现代鸵鸟,诞生于850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只有90厘米左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的乌哈托喀地区发现的。鸟面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19:390000福建大山古墓挖出金箍棒 难道真有孙悟空存在(孙悟空墓)
孙悟空的原型也是从民间寻找灵感。20世纪80年代,考古队在福建的一座山上偶然发现了一座形状奇特的古墓,这让考古队非常兴奋,并立即开始挖掘和探索。然而,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他们发现了两块巨大的墓碑,一块刻着等同于天堂的大圣,另一块刻着天堂的大圣。元代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09:170000切齿龙 长有硕大的门牙(窃蛋龙中唯一的植食恐龙)
切齿龙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窃蛋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2800万年前的白垩纪初期,第一批化石发掘于中国辽宁省的北票市,拥有着兽脚类恐龙中唯一的植食性特征,颌骨的前端带有非常平直的门牙,从而也以此命名为切齿龙。切齿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39:380000农妇河边捡到“金乌龟” 放火烤后被要求上交 专家:掉价1000万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观音桥的一位农妇刘某在家附近的河里寻找鱼虾时,意外地摸到了一块石头。与常见的圆形石头不同,这块石头却呈正方形。好奇心驱使下,刘某将这块石头拿了上来。她才发现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黄金。它的下半部分是一块正方形的金子,上半部分则雕刻着一只黄金制成的乌龟。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块金子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刘某激动不已,立即带着这块黄金回到家中。我要新鲜事2023-07-10 12:33: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