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75

州城外,珠江边,话说热展中的木屐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30:310

“州城外 珠江边——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成果展”在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南汉二陵博物馆热展中;发掘及保护工作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的。展览展品丰富多彩,其中发掘出土的18只晚唐五代时期木履和异域风情的杯子成了观众目光的宠儿。老李今天和各位聊聊那十几对木屐。

“州城外 珠江边——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成果展”

屐,是古代鞋的一种;木屐则为底部带有两个齿木底鞋,非常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关于木屐的历史,考古的角度就是要观察比较实物,因此,咱们还是从实物木屐史料为主说起。

根据眼下的考古资料,木屐最早见于良渚文化,浙江宁波慈湖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两件残存的木屐为国内所见最早者。均为左脚所穿,呈足形,前宽后窄。其中一件上有五个小孔,头部一孔;中间和后跟处各有二孔,两孔间挖有凹槽,槽宽和孔径相同,考古学家推测:用途是在绳子穿过小孔后将其嵌入槽内,以使表面平整。出土时绳带已腐,也不见屐齿另一件有六孔,后跟处二孔间也挖有凹槽。根据共存的遗物推断,这两件木屐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系良渚文化遗物。

中国出土的最早的木屐

汉、三国时,更是常见服饰。1984年6月,安徽省马鞍山市郊发现并发掘了一座三国时期较高等级的墓葬,墓主是东吴大将朱然。墓中随葬了一对漆木屐,长20.5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漆木屐为木胎,屐板和屐齿由一块木板刻凿而成;屐板(鞋底)前后圆头,略呈椭圆形;屐齿为前后两个;系孔有三个,前端一个,后端两个,绳带已腐朽不存。木屐之木胎刻凿完成后,工匠又按照制作漆器的方法,在木胎上打灰腻髹漆,上面(接触脚底)在灰腻中镶嵌细小的彩色石粒,然后上漆,磨平,露出点缀其间的彩色小石粒,另一面发黑漆,漆面光泽,可以说是相当的豪华。朱然 曾经在夷陵之战中,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蜀汉军队,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魏国趁机攻吴,朱然坚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而未果。还曾随吕蒙战荆州,迫使关云长败走麦城并殒命;可谓武功卓著;因此,朱然病逝时,孙权为其素服举哀,随葬如此豪华的木屐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朱然的漆木屐
虽然没有出现谢公屐,可以推断,形状与三国时期的相差无几

南朝时期的谢公屐因诗仙李白的诗句而闻名。《宋书•谢灵运列传》云:“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显然是一种活动齿的木屐。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更让这种木屐老少皆知。

隋唐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日本出土相当于中国唐代的木屐
老李来广东见到的木屐

老李来广东工作是1987年,那是在农村考古还可见木底的拖鞋,但没有齿了,鞋底的形态与现代鞋底无异。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广州出土的五代时期的木屐,

为了保护这些1000多年前埋在地下时饱水状态的木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主的专业人士将它们浸泡在水中,然后,放入专门定制的冰箱里进行脱水干燥、加固定型,才能参展。

广州所见的五代时期木屐,其形态与前述木屐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上部基本为鞋的样子,翘首,底部有两齿,而且长度达到了38厘米。所以,易西兵院长说:“。。。有些‘鞋子’可能不是直接穿的,因为有的长达38厘米,很明显不是人穿着袜子就能套进去。我们推测,很可能是因为南方多雨,在下雨天时,人们穿着布鞋后再套进木‘鞋子’里,这些木‘鞋子’有相当于防雨鞋套的功能。不过,这种推测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而木屐是直接把脚趾套进去穿的。所以,我们改称为‘木履’,其内涵更广泛些。”

广州出土的木屐
残木屐底部,可见齿和底部所含细小石子
这件的底部和齿保存较好

根据易院长介绍的尺寸,的确38厘米应当是雨鞋只用的木屐。类似现代防水的鞋套功能。

现代防水的鞋套

《急就篇》卷二:“靸鞮卬角褐韈巾。” 颜师古注云:“卬角,屐上施也。形若今之木履而下有齿焉。欲其下不蹶,当卬其角,举足乃行,因为名也。”

类似现代这类的鞋子

综合上述,老李认为:从尺寸观察,其功能为当时的雨鞋,名称木屐中的一种,卬角。这或许是我国此类木屐的第一次发现,为研究晚唐五代岭南地区市井生活增添了实物。考古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关于碎片的历史学,因此,卬角虽小,但也是历史拼图中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史料。

“州城外,珠江边”目前热展中,展期至明年1月17日,地点,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各位如果对汉服系列有兴趣,可前往一睹1000多年前的木屐--卬角(áng音,意同“昂”)。

#广州城事#

END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