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但试鞋讲左右,猜猜看必须先出哪只脚?
古人穿鞋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小脚老太太,穿鞋一律不分左右国)
这篇文章来说说古人穿鞋子的风格。从史料上看,古今人们的穿鞋子风俗差别还是很大的。
比如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
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为“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难穿?不是的,古代制鞋的材料多较为柔软,如草鞋、麻鞋,即使用动物皮,也处理得很柔软。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对宽松,尺码比较大,不会有穿不上或是磨脚的现象。有意思的是,古鞋不讲尺码,只说鞋号,称“脚第几”。

(古人鞋子款式很特别)
虽然鞋子不分左右,但古人买鞋还是讲左右的。试鞋时,一般会先伸左脚,只要左脚能穿下,右脚就不用试了。这是因为,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这与手刚好相反。在古代,还有人还因左脚畸长而出名,如楚国的宰相孙叔熬,《荀子·非相篇》中便记其“长左”。
因为鞋子不分左右,古代制鞋用的鞋楦只有一只,而非现代的两只。其实,鞋子不分左右国外亦然。西方鞋子分左右,距今也不到200年的时间,出现于1818年的美国。中国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由上海浦东人沈炳根试制成功,可见穿鞋分左右的历史太短。

不分左右的鞋子,又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与古代人忌讳穿颜色、款式不一的“鸳鸯鞋”有关。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子必须一模一样,两只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贱民才穿,这与现代前卫一族有意穿之,以显时尚,完全不同。
与官匪都有勾结之人,民间俗称为“黑白两道”。这一俗称和概念的来历,便与“鸳鸯鞋”有关。古代鞋履等级区分严格,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连所穿鞋子的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极深的北魏孝文帝“服制改革”,即规定,鞋履的颜色“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而对做买卖的生意人,西晋朝廷则规定,凡市侩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
这种一双鞋分黑白两只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黑白两道”。由于商人多侫,喜官商勾结,关系复杂,进而衍生出了现代含义的“黑白两道”。

(唐代鞋子)
虽然古代女人不喜欢吃鸳鸯鞋,但喜欢在鞋上绣鸳鸯一类飞禽图案做装饰,特别是汉唐以后,妇女常用鸳鸯图案装饰鞋履,并成为潮流。唐诗人令狐楚·《杂曲歌辞·远别离》一诗里即说:“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帘。”
所谓的“鸳鸯履”,非颜色不一的鸳鸯鞋,而是做工精细,在鞋头绣有鸳鸯的精美女鞋。除了绣鸳鸯,还有的在鞋头上绣凤头、雀头、伏鸠等图案,相应称为“凤头履”、“雀头履”、“伏鸠头”等。这些鞋的共同特征是鞋尖翘起,古人称之为“鞋翘”。

(明代翘头鞋)
鞋翘设计并不是中国独有,却是中国古鞋的代表性特征。中国鞋翘最讲究,鞋尖上的秘密多多,男鞋女鞋都是翘头,与“男方女圆”鞋式区别很明显。
鞋翘设计早在上古时已出现,到汉代出现了革命性的履头絇分歧设计,即所谓“歧头履”。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都曾出土过双尖翘头的歧头履。
此后,鞋翘的设计就丰富起来了,即便是草麻质地的鞋子,也会设计出高头鞋翘。隋唐时期,女鞋的款式变化主要在鞋头上,或圆,或方,或尖,或分为数辦,或增至数层,但均是高头鞋翘设计。

(这些女人,个个是三寸金莲)
鞋翘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如较为高档的高头云舄,以白布为鞋,青布作高,挽云头鞋面,以青布作条左右分置,每边横过六条,象征十二月。
即便五代以后出现了“三寸金莲”,即裹脚女性所穿的尖头小鞋,也没有放弃鞋翘设计。古人为何在意鞋翘?里面的道道非常多,以后再说吧。

(现代仍有少数民族穿鞋不分左右)
龙是怎么来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李子旸,作者李子旸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龙并非自然界中的真实形象。龙的形象,完全是文化演变的产物。那么,龙这种形象的起源是什么呢?中国人为什么会创造出龙这种形象作为自身文明的象征呢?一言以蔽之,龙是怎么来的?现在的龙的形象,蛇身鹰爪、鱼鳞鹿角、虎牙虾须,包含多种动物的特征,显然是长期演变、越来越复杂的结果。在起源阶段,龙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3:450000山东考古发现诡异“棺封门”,墓主还是小孩,手指套11只金环
山东临沂西晋墓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2003年,山东临沂有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一座十分完好、没有被盗墓者光顾的西晋墓葬被发现了。这座墓葬的葬式特殊,墓主年幼、随葬丰富,在圈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入列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这座墓位于临沂市市区洗砚池街北侧,王羲之故居公园东北部,是2003年5月,王羲之故居公园扩建时发现的,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沂市文化局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19:580000世界最长恐龙:梁龙 最长超过30米(光尾巴就长达14米)
梁龙生活于侏罗纪世纪的末尾,成年后的体型普遍可达25米以上,最长的梁龙从头到尾的长度更是可以远远超越30米,重量也达到了10吨以上,所以它也成为了当时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不过即便它体型庞大,但性情非常温和且善良,只会吃一些枝头上的嫩叶子来维持生计,所以经常会遭到食肉恐龙的围攻。世界最长恐龙:梁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24: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