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往事:燕道成通水渠出玉器,雷站长有情义封“院士”
三星堆新祭祀坑的发掘节后就要正式开始了,当然也离不开这些为三星堆考古奉献了一辈子的人。
假期也过了几天了,高速公路上的堵车暂停了,舟车劳顿也暂告了一段落,老李今天接着给大家说说三星堆的人和事。三星堆现在的站长是雷雨先生。他可能是考古圈子里头摄影最牛的,当然他的事迹远非如此。




今天要说的话题,缘起于不久前老李在网上曾经看过一篇短文,有网友写了一篇关于三星堆考古工作站曾院士的文章,写了一位长时间参与三星堆考古工作的农民考古技工的日常生活。看完之后老李觉得很有意思,考古工作和多时候要依靠技工师傅们,当然应当写写他们,这才是考古的温度。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曾院士这个封号到底是怎么来的?所以,最近老李在与雷雨站长聊天的时候,自然也就这个疑问请教了雷站长,如下,把我们谈话的一些内容整理出来与各位分享:
根据雷雨的介绍,三星堆考古让两位附近的农民伯伯成为了名人,另一位更早的农民伯伯是燕道成先生。
1929年,广汉农民燕道成在三星堆月亮湾台地通水渠时发现一坑400余件精美的玉石器,一时间,“广汉玉器”声名鹊起,从而拉开了持续近百年年的三星堆考古的序幕。
关于燕道成先生发现玉器这件事儿,网上也有不少文字记载,我就不啰嗦了,那么从雷雨站长那儿得了一些照片儿,和当时的发现有关。
这张合影中,坐在前排戴帽子的就是燕道成老先生;两人合影的这张,左边的这位是燕老先生。


燕道成老先生当时是为了疏通田里边的水渠而发现的这些玉器,这两位踩着水车的女士所面对的水渠,就是当时最早发现三星堆玉器的地方。

这两张黑白照片的玉器就是1929年出土的。

现在说说曾院士。这个封号是怎么来的?
雷雨答道:90年代我去了三星堆,成了陈老站长麾下的考古队员。那时候,老子头发还很多啊。这显然是川普的味道,不是指人家的大统领,是雷站长的普通话;当然,咱们祝愿大统领早日康复。

那时候(90年代),我和老曾一起发掘,他在三星堆的时间我比我早,天天在一块儿,老曾不仅懂得多,干活麻利;不在话下,有一天,忘记了具体时间,我看着他,突然发现,老曾非常有气质。为什么有气质?你看人家,说是农民伯伯,留着大背头,每天头发经常搞的非常精细的样子,不像我,两个月不理发;我就说:老曾啊,你哪里是农民,你完全就是咱们三星堆的院士啊!结果这些话被旁边人听到,就传开了,一直叫到现在;看来现在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啊。
顺便说一句,雷站长的别号不知是哪位后生给册封的,唤作云叔。
雷站长好摄影,因为有感情,为老曾拍了不少考古艺术照:



雷雨站长说起老曾,那也是经常夸赞的对象。多面手,从钻探到发掘、拼对陶片到陶器修复,全能!是多面手。

在三星堆,一晃就是好多年,他们都整出情感了,也就难怪雷站长为老曾拍了不少那么讲究的照片,曾院士的头发虽然和雷雨一样,随着岁月递减,但还是保持着一丝不苟的样子啊。
图片由雷雨先生提供。
END
雷戈:史家形象的自我重塑 对黄仁宇自传和何炳棣自传的史学史解释
一、自传及史家自传有职业的传记作家,但没有职业的自传作者。一个人可以写传记谋生,但绝不可能以写自传为职业。如果研究历史的前提是盖棺论定,那么自传就没法写,因为盖棺论定是死后之事。勒热讷指出:0001社员挖沙无意挖到一宝物,上面铭文令专家惊喜,竟证实了一段历史
一只铜鼎铭文与一段战争文/吴甜甜、倪方六名称:西周多友鼎年代:西周晚期出土地:1980年出土于陕西长安收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价值:镇馆之宝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13:540000青铜器上现中国最早的“龙”字,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子龙”鼎身世之谜和真伪之争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说了“中华第一龙鼎”子龙鼎被发现的故事,未说完,这篇文章继续说。图:国博镇馆之宝“子龙鼎”这只子龙鼎仅从外观看就了不起:造型雄伟,体积庞大,再加器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02:230000白云翔:矢志探古求源的考古学家
一、考古学者,从临淄齐故城走来白云翔,男,汉族,祖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1955年12月生于临淄齐故城内的城关公社阚家寨。少年时,先后就读于阚家寨小学、西古城联中和河崖头联中。1973年临淄三中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同年被调入临淄区城关公社机关工作,先后任城关公社党委通信员、团委常委。1975年秋,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推荐到山东大学深造,由此离开临淄。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6:3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