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评十大考古:河洛古国——巩义双槐树遗址
前些日子,当大家还沉浸在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人家郑州隔天直接来了个重磅发布会,公布双槐树遗址的发掘成果,令人瞬间忘了2019年的发现,开始展望双槐树了。业界也有传言,双槐树没参加2019年的十大考古,是已经和有些单位商量了下,晚一年不至于竞争太激烈。有同学也跟我约月底想去人家遗址看一下,现在不妨再回顾下,为去学习奠定个基础。

总结下双槐树遗址的看点在于:
第一看点是遗迹的大规模及布局。双槐树遗址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迄今为止,遗址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这是双槐树作为一个区域核心聚落的基本条件。过百万平方米的遗址在仰韶时代相当少见,而在华夏文明核心区出现这样的遗址,无疑它是中原仰韶遗址群的核心。除了,面积还有三重城垣的出现,因为一般只有聚落等级达到一定级别,才会有壕沟和城墙,这样公共防御体系必然是区域内大规模组织能力的反映。双槐树遗址,三重城垣且连接水系,在当时已经相当难得。有这样的规模,一般已经可以评为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当然人家郑州院还做了更多的工作。比如大型夯土居住区,如果在后世可能为宫殿区,三处墓葬区,有的可能为贵族的家族墓地,当然还有可能与天象相关的祭祀遗迹。

第二个看点是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郑州院的顾万发院长以善于将考古遗存联系天象而著称,当年和顾院长吃饭就滔滔不绝跟我讲了一晚上的大气光象。前两年,人家还在青台遗址已经发现了北斗九星,一直成为我们聊天的梗,如今在双槐树也发现了。当然之前我们冯时老师也讲过天文考古,显然比顾院长论述地系统地多,具体可以参考《中国天文考古学》《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具体到这个遗迹,大家可以看到地上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北斗星形状的天文遗迹。陶罐埋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一一被贴上了数字标号。而这“北斗九星遗是具有政治礼仪功能,主人借此神化自己,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也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的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第三个看点在于和上述北斗九星遗址相近的瓮城遗迹。瓮城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通常是在城门外或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之前分享的获得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东城门瓮城的发现就将这种城址防御设施提前一千多年,如今双槐树发现的瓮城已经距今五千年了。

第四是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这件国宝级文物的发现。它与青台遗址等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这件艺术品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是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它的做工十分精致,腹足、胸足、头部组合明晰,和现代的家蚕极为相似,同时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与蚕吐丝或即将吐丝时的造型高度契合。我国古代盛行男耕女织,历代王朝以农桑立国,而丝绸更是我国独有的发明,所以蚕与丝绸的发现,无疑对中华五千年文明意义重大。
第五个看点是墓葬区的发现。遗址内发现3处墓葬区,共有1700多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为东西向,墓主人仰身直肢,头向西。其中一个墓葬区早期主体被遗址外壕和中壕及一条围沟围成一个独立的区域,应是中国早期帝王陵寝兆域制度的雏形。

所以,李伯谦先生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正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双槐树遗址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李先生那代学者对考古实证历史还是相当有情节的,所以会认为郑州是商,二里头是夏,新砦是后羿代夏,双槐树是河洛古国,可以看做是一代大家对中华文明的一种解释。当然对于现在目前越来越靠外的考古学发现来看,很多人对此提出异议,这个明天接着评说。

而一直主持文明探源工程的王巍理事长,则认为双槐树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老师则是站在更大的范围看待双槐树的遗址,也具有50后学者的特征,虽然不纠结于古史传说,但是也是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情节,对此我也是比较赞同的。因为过去多年文明探源,探了半天,周边红山、良渚、石家河、石峁均都相当厉害,反而中原地区在文明形成初期却是群雄争霸,没有核心的样子。只好说到距今3700年,二里头文化实现从史前的多元到三代文明的一体。不过无论是良渚还是红山,再怎么实证华夏文明五千年,但终究在边缘地带,唯有中原地区才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相承。而双槐树的发掘正是给出了这条主根,主脉。当然,也有很多人对这种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原中心观有异议,这个也在明天的下一篇再说吧。

晨读·日课||NO.16
以经典过滤信息碎片,以经典铸就精神根基,以经典指引前进方向。论语(钱穆新解)八佾篇第三(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鲁大夫季孙氏。八佾:佾,行列义。古代舞以八人为列。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十六人。或说: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今不从。季孙氏于其家庙之庭作八佾之舞,是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礼。0000张经纬:张光直:考古学领域最后的巨人
巨人之躯2013年时,三联书店再版了张光直先生系列作品(全九册),是迄今国内出版先生作品最全面的一版。作为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考古学界最富国际声誉的学者(曾任哈佛大学人类学主任,荣膺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光直先生这些作品大多写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在八十年代以来便陆续译成中文。时值先生去世十二年之际,重读作品,历久弥新。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5:09:260000【考古词条】 旧石器时代 · 长滨文化
▲台东长滨乡位置图▲八仙洞中国东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或稍晚的文化。发现于台湾省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八仙洞包括大大小小十多个洞穴,其中的乾元洞、海雷洞、潮音洞出土了石器和骨器。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15:040002张忠培: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10:420001俞志元:学术论文写作入门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19: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