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变为夷,苟活不如死!此城6万汉人抵制满清剃发,皆魂葬故里
一直以来关于民族统治有一个这样的说法:若想长期统治一方土地,那就要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激烈的伤害,再慢慢的给恩惠,用这样的方法才可以永久的统治一个地区。聪明的满族人吸取了前鲜卑族的族人自愿汉化导致全族倾覆的教训,对于所到地区实行严格政策,其中剃发令就是强有力的一项措施。满清统治者固执的认为,在汉族和蒙古族等族裔里边实行剃发制一方面说来可以宣示主权奠定清朝的统治根基,另一方面来说可以增强各民族对于满清文化的认同感,借此可以削弱外民族对于满族文化的抵抗意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满族人提出的剃发令实际上也不过沿用了早期汉人的做法。在最开始的时候汉族士大夫就曾提出剃发表忠心这种说法,通俗点来讲就是剃发已经成为了站队的一个标志。不进行剃发就表示不赞同新政权,不赞同就意味着要面对杀头的威胁,剃发在那个时候无疑成为了一种高压政策的口号。
由此可见清朝剃发制度颇为严格,不剃发就意味着砍头之罪,于是不少人发问,如果生来秃头或是发量稀疏该怎么办呢?其实刚开始清朝的剃发令是要求剃鼠尾辫,这种辫子其实很细,只要扎成的小辫子能过圆形方孔铜钱就算符合规定,所以发量稀疏的人也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实在是生来秃头也完全不用着急,早在清朝就已经出现了假发这一行当,秃头们完全可以选择用假发来伪造一个鼠尾辫发髻。随着剃发令的实行,假发在清朝的市场也越来越广,即使真的买不起假发,也可以戴帽子来遮掩,并且在官府进行检查之前在所在村领导处事先禀报,留下凭证,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很多发量稀疏甚至秃头的人也能在如此高压环境下躲过一劫。

当时的满清政府下令以十天为一个期限,男性都必须按照规定在十天以留成鼠尾辫。不少地方官员为了保住自己饭碗,在短短三天之内就强压自己所辖地区民众完成剃发,甚至有的过激官员还在一天内便强制百姓剃完头。当然,有顺从的就会有反抗的,著名的江阴起义就是因剃头令而起的。汉人自幼重发,从小便蓄发,突然实行剃发令自然会引发很大阻力,江阴人民为了抵抗该政策,高喊:华人变为夷,苟活不如死!

死守江阴城八十一天,最后六点七万人魂丧故土。

啥样反盗墓手法成本最低?三国时有人用了,死后200年墓都没人盗
字反,成本最低的一种反盗墓手段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不只一次谈过反盗墓的手段和方式。有网友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反盗墓手段最有效最节省成本,贵族能做到,民间也能做到,穷富都用?我在研究中发现,要同时满足这条件,只有一招,就是“字反”。所谓“字反”,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防范盗墓——在墓里墓外刻写上文字,规劝和吓退盗墓者,让他们放下洛阳铲,放弃盗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18:510000盗墓者精准盗墓,随葬品一件不剩,考古人员抬头一看墓顶,激动了
靖边杨桥畔汉墓群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的重灾区,早几年已转移到老少边穷地区,如陕北盗墓活动远比咸阳、西安猖狂。或许有网友会问题,陕北有什么好盗的?错,陕北每个市县的古代文化遗存都相当丰富,特别是古长城沿线,秦汉时期古墓甚多。比如靖边县杨桥畔镇境内,便有陕北最大的汉墓群,在这里发生盗墓活动,没有人会感到意外。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31:010000商国、虎国和三星堆文化“神目”形象的来源流变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50:250001安徽发现一座大墓,已被古代盗墓者光顾,真是前辈,盗洞打得奇准
三国孙休定陵疑云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发了不少历史稿,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换个主题,还是说大家感兴趣的盗墓。来说说三国孙休墓。我在《三国大墓》一书中,有一节谈的是孙休。孙休是东吴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吴主本与他无缘。但在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给了他机会。孙綝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当了皇帝后,把“恩人”孙綝给谋杀了,不然祸害太大。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06: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