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到底该不该出现在教科书内?学者提出正反两种观点
中国一直以来就提倡应试教育,倡导学生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完成相应的测验,并且能将所学到的东西更好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所以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课本的选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们层层过滤筛选出来的中华精品。但在近来这些年突然有很多声音冒出来,他们竟然主张移除初中课本中鲁迅的文章。
要知道鲁迅在中国文坛上可以说是一个奇人,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以杂文著称。因为他的文章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些针砭时弊的现象,所以一直以来鲁迅都是初中课本中的"常驻钉子户"。即便后来初中课本经历了几次改版,鲁迅的文章却始终活跃在其中,导致不少初中生纷纷"吐槽"读书最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大多数都是白话文形式的,也难怪习惯了现代汉语的初中生们觉得有点难了。
有教育学家对于那些声称将鲁迅作品从初中课本中移除的人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中发现基本上主张移除鲁迅文章的人都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因为鲁迅擅长写杂文,而那个交替时代作家们写文章都偏向于用一些暗喻和反语,读起来不是很直白,基本上通篇看下来都要文章下的注释来帮忙理解,导致很多现代读者在欣赏他的文章时有点吃力。因为鲁迅写的文章用词语言上偏冷僻和生硬,毕竟白话是脱胎于文言文的,大量使用白话文写文章自然是避免不了生硬的这个弊端。和现在成熟的白话文章相比,鲁迅的白话文就显得不太能部分初中生接受了。
况且很多中学老师在讲鲁迅先生的文章的时候往往没有注意方法,有的还对文章内容过分拆解并刻意解读,使得很多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老师们推崇用面面俱到的授学方法将鲁迅的文章,使得学生们对鲁迅文章更加排斥。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思想激进而且直指人性,作为一个思想特立独行的大文豪,鲁迅对于各种社会现象都做了一次批判,对于他不喜欢的作家们更是大肆评论了一番,这种激进的方式对于有的中学生来讲有点过猛,导致很多人难以接受。
不过不管怎样,经过多次的教材改版鲁迅文章始终未被撤下,这就足以说明鲁迅先生的文化地位,他的作品就是中华文化中的优秀精髓,时代在进步它的作品始终不落伍。即使有声音表示要撤下他的作品,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只要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再晦涩再难都不能停止去学习!
北京出土乾隆女儿墓 专家居然说看到了国宝(驮龙碑)
北京发现的公主墓葬里有驮龙碑。在2020年北京的燕郊地区在建设厂区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墓葬群,在经过考古专家的探查之后,发现这可能是一个来自于清朝中期的墓葬群甚至有可能和乾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考古专家是通过这个墓葬的基础键以及他的占地面积来分析的,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清朝的公主墓穴,很有可能是乾隆的女儿。和敬公主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41:150000河南发现曹操墓穴 难道真的这么节约?(曹操考古)
曹操的墓穴里面没有太豪华的装饰。在2006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河南安阳市的一户农村人家正在院子里放烟花,随着这户人家的孩子扔出去一个炮仗,没有想到居然炸出来一个古墓,在之后经过研究发现这居然是曹操的坟墓。这是因为曹操的墓穴年代太久远,导致这里的土壤已经流失,所以才会被一个威力稍微大点的炮仗给炸掉。曹操的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19:280000考古类型学中的层次、组合与时间——由《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到区系类型学说
1934年,苏秉琦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加入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同年10月底随徐旭生、何士骥等人至陕西宝鸡斗鸡台发掘,并负责沟东区发掘。几经波折之后,《斗鸡台沟东区墓葬》于1948年出版。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47:030001工人发现一个古墓 居然找到了黄金棺材(黄金棺椁)
山西龙泉寺发现的黄金棺材,因为考古技术不足不敢打开我国有着上下5000年的历史,虽然是有着一些文字记载,不过也需要通过考古才能够让我国的历史事件真正的重现。其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书都是被篡改过的,但是古墓当中所发现的那些器物则是永远不会被篡改,比如在山西地区就曾经发现过一个规格很高的棺材。黄金棺材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2:07:340000敏迷龙:澳洲小型甲龙(长仅2米/背部遍布硬瘤鳞甲)
敏迷龙是一种甲龙类恐龙,诞生于1.19亿年前-1.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主要以当时的优势植物蕨类或者树叶为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乌龟状的脑袋,全身几乎遍布鳞甲,尾巴上的两侧长有两排尖刺。敏迷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澳洲发现的,因此它也是南半球第一次发现的甲龙科恐龙。敏迷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19:3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