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整理|魏坚: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2017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暨 考古人类学工作坊
讲 座 整 理
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主讲人:魏坚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整理人:侯佳岐(中国人民大学)
校对:吕炳庚
编辑、配图:赵柏熹
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敬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2017年8月18日,中山大学2017“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顺利进入第四天。继昨日关于居延地区考古的讲座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为同学们献上了另一场题为“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的精彩讲座。
魏坚教授系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文博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台湾逢甲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多年从事阴山以南考古学文化的发掘研究,命名了“庙子沟文化”等四个考古学文化类型。主持阴山南北战国秦汉长城和岩画调查、居延汉代烽燧发掘、河套地区汉魏遗存和元上都的考古发掘等均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元上都遗址201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迄今共主持80多项考古发掘,出版《庙子沟与大坝沟》《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额济纳汉简》《元上都》等学术专著8部,主编文物考古文集等10部,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百余篇。

魏坚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魏教授首先介绍了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学本身存在着广义历史学和狭义历史学之分,无论是广义历史学,还是狭义历史学,都与考古学密不可分。魏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原史时代”这一概念。原史时代自身尚未有文字,但却为同时代的其他人群记述,或通过后世口头传说记忆或记载保存下来其历史。
接下来,魏教授以“考古研史三题”引入今天的主题。第一,关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问题。中华文明四千年连绵不绝,有着名的《二十四史》为证。在骄傲的看待这一事实的同时,我们也应了解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国版图的南北有两条山系:北边的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再向西,偏南是天山,偏北是阿尔泰山,最西边是帕米尔山,到十万大山、雷州半岛、海南岛,然后绵延到海。如此看来,中国的地形就像一个大的簸箕一样,帕米尔山是最高点,里面就是自然地理学上所讲的三级台地: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面对的是蔚蓝色的大海。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文明四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
第二,关于北方民族对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形成,就是不断地由周边民族融入,特别是北方民族强势地融入,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使其更新、强大。北纬41度线造成的农牧差异,也造成了征战和融合,而这种征战和融合是中华民族不断强大,创造新历史的一个源动力。
第三,关于明长城的修筑与北元政权的关系问题。
在讲述了“考古研史三题”之后,魏教授开始讲解今天讲座的核心内容。此次讲座围绕河套地区战国至两汉时期塞防遗存、两汉边城与墓葬遗存等几个部分展开。魏教授在有关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原政权在河套地区所构建军事防御体系的文献记载的基础上,结合考古调查发掘的诸多实物资料,对该区域发现的部分塞防设施,做了系统的考古学观察。
第一,战国时期塞防遗存。河套及南流黄河以东地区,自春秋以来,本是林胡、楼烦共有的游牧之地。进入战国中晚期,赵武灵王再次北征林胡、楼烦,将赵国的势力拓展到了阴山西段的大青山、乌拉山和狼山的山前地带。《史记·匈奴列传》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至高阙为塞。”高阙塞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青山镇)向西的达巴图音苏木巴图沟与查干沟交汇之处,控制着北方草原通向河套的交通咽喉,易守难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为绝佳的军事要塞。
第二,秦时期塞防遗存。在这一时期,秦军首先夺取的是“河南地”,即现今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地区,又占领了现今阴山西段的狼山,最后“渡河取高塞”,则到了现今狼山以南的河套地区。
第三,两汉时期塞防遗存。西汉初年,匈奴夺回了由秦占领的阴山及其以南地区,并渡过黄河,占据了鄂尔多斯高原大部。至于其政治军事中心,据考证,应位于今河套境内的狼山一带。除此之外,魏教授还对位于阴山以北的两条汉外长城及其所附亭障的情况进行了考证。
第四,汉代边城与墓葬遗存。在这部分中,魏教授主要介绍了朔方郡的地理位置、管辖地域以及在西汉王朝历史上抵御匈奴侵扰和安定边塞的重要作用。正式由于朔方郡的重要军事塞防作用,带来了六十年的和平局面。这六十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河套地区人口的繁盛和农业生产发展。

学员提问
在河套地区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古城遗址和大量墓葬,反映了当时中原王朝的行政设置和屯垦戍边的边关生活场景。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河套地区形成了社会生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交流不绝和农牧业生产得到发展的大好局面。这种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现象,持续到西汉末年。
随后,魏教授耐心解答了现场同学们的提问。讲座反响积极热烈,同学们都表示聆听了魏教授的讲座之后收获颇丰。最后,郭立新教授感谢魏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并鼓励同学们要到历史的现场去看,一定要了解历史,亲身体验历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田野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
全文完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王明珂:青海河湟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25:100000法国印象派画家——Claude Monet(1840-1926)7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10:28:210000陕西考古:像世界杯一样燃:从卡塔尔走来的丝路国际交流合作
#2022世界杯#北京时间11月21日0时,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幕!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1:2不敌沙特阿拉伯队,法国队4:1战胜澳大利亚队......球场上鏖战正酣,球迷们心潮澎湃,一个个不眠之夜,一份份意外与惊喜,瞬间点燃了全世界激情。陕西文博人不会忘记,8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在卡塔尔,孕育了26年,跋涉了整整8年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终于梦圆卡塔尔首都多哈!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17:200003侦察龙:欧洲小型肉食恐龙(长1.8米/仅出土牙齿和颚骨)
侦察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1.45亿年前到1.4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大多在1-1.8米左右,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由于化石数量较为稀少,只包含颚骨以及牙齿,所以它目前处于疑名状态。侦察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47:350000中国皇陵一半毁于盗墓,为何朱元璋明孝陵600年无人敢盗?
在中国历史中,其实当皇帝是最不好干的职业,干的好有人嫉妒你,干的不好老百姓骂你,干失败了不仅丢人,还会被永远挂在史书上成为负面教材。更惨的是。中国的皇帝无论生前多么牛,多么风光,死后也都往往没个好下场。有时候前脚刚下葬,后脚坟就被人给掘了。细数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墓,几乎一半都被盗过。比如,汉文帝的汉霸陵、西晋四帝的陵墓、南朝十九陵、唐朝的十九座皇陵、宋理宗的永睦陵、清朝的清东陵...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34: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