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上虞汉晋窑址

浙江省上虞县曹娥江及其支流两岸的汉晋越窑瓷窑遗址。1951年在百官镇的龙山发现吴晋时期青瓷窑址1处,1972年以来,曹娥江及其支流两岸的章镇、联江、汤浦、上浦、蒿坝、梁湖、皂湖和横塘等乡,共发现汉至宋代的越窑陶瓷窑址400余处,其中以东汉和吴晋时期的瓷窑遗址尤为重要。

汉代窑址 已发现38处,其中梁湖乡大顶尖山东汉早期窑群,以生产高温硬陶和釉陶为主,原始瓷较少,龙松岭和汤浦乡凤山窑群,原始瓷的产量逐渐增加。

到了东汉中晚期的上浦乡四峰山窑群,已发展成为瓷窑。这些由烧高温硬陶与釉陶为主逐步发展成烧瓷器的窑群,是研究中国瓷器产生的重要材料。

上虞县汉代瓷窑都是龙窑形式。联江乡帐子山东汉瓷窑发现东西并列的龙窑2座,结构相同。东面的一座残长2.98米,内宽1.97~2.08米。底和窑墙都用粘土做成,底面铺砂层。

窑墙高0.32~0.42米,其上用粘土砖坯砌筑成弧形拱顶,拱顶至窑底的垂直高度在1.10米左右。在窑室的后端筑一道挡火墙,墙的底部有出烟孔,挡火墙后有横向长方形排烟坑。窑具有直筒形、束腰喇叭形托垫和三足支钉等。

东汉瓷窑生产青瓷和黑瓷两种瓷器,以生产青瓷为主。经过测试,青瓷胎的铁、钛含量较低,呈灰白色,烧成温度已达1300 ℃左右,胎质坚硬不吸水,透光性较好,抗弯强度达710公斤/厘米2。黑瓷胎质比较粗糙,系用烧结温度较低的瓷土做成,器表施绿褐色釉或黑釉。瓷器的品种有碗、盏、盘、钵、盆、壶、鍾、罍、酒樽、唾壶和五联罐等。其中碗、盏、钵、盆在陶车上拉坯成型,壶、鍾则采用分段拉坯,然后粘接成器,大件器物用泥条盘筑法。装饰花纹有弦纹、水波纹和铺首等,另外在瓿、罍的外壁拍印网纹、窗棂纹、麻布纹、杉叶纹、方格纹、菱形纹和蝶形纹等,与汉代原始瓷的纹饰相似,说明东汉的瓷器从成型到装饰都是承袭原始瓷器的,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工艺技术。

吴晋时期窑址 东吴和西晋是上虞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已发现东吴时期的制瓷作坊40处,西晋窑址有 60~70处。联江乡鞍山一座东吴时的龙窑,窑身加长,全长13.32米,宽2.1~2.4米,由火膛、窑室和烟道3部分组成。火膛的平面呈半圆形,底比窑床低4厘米。火膛前有用粘土铺成的操作平台。窑室似斜长的甬道,长 10.29米,宽2.1~2.4米,墙高0.30~0.37米,用粘土砖坯筑成弧形拱顶。窑室与烟道之间有高仅10厘米的一道挡火墙,挡火墙后有一排粘土柱。窑具与东汉无大异。西晋时承托坯件的窑具有喇叭形和覆钵形等,间隔窑具改用盂形锯齿口,东晋时采用泥点间隔。

东吴时的主要产品有罐、壶、盆、钵、盒、槅、樽、碗、盘、耳杯、砚、水盂、香熏、唾壶、虎子等日用器,以及斗、火盆、鬼灶、鸡笼、狗圈、谷仓、碓、砻、磨、米筛等明器。西晋时又增加扁壶、鸡首壶、狮形烛台等。今上虞县的南乡,在汉、六朝置始宁县。故“会稽出始宁用此丧葬宜子孙作吏高"铭文的谷仓和“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的青瓷虎子等都是吴晋时期上虞越窑的产品。器物的装饰,在东上窑青瓷罐 吴时仍继承汉代的传统,到东吴晚期出现斜方格网纹,同时在谷仓上增加楼阙、佛像、人物和飞鸟等堆塑。西晋时普遍应用弦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或用飞禽走兽组成的花纹带,西晋末到南朝初常用褐色点彩作装饰。南朝时则普遍饰以刻划的莲瓣纹。
我的盗墓经历:挖到4件青铜器后不敢再往里挖了,怕洞塌了被活埋
一个河北籍盗墓者自述本文作者倪方六因为盗墓,我被判2年8个月,罚款5000元。出来两年多了,一直不想再提这事情。看到还有不少人想“盗墓致富”,我想说两句,希望别干了,不如打工踏实。我根本就没有盗墓经验,更不是盗墓高手,我是承接工程的,人家大包我小包,就是俗话说的“包工头”。怎么想起来盗墓的?2012年我从老家河北清河到山西浑源做工程,欠了40多万外债,三四年下来也没有还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6:570004时空之旅|“云梦泽苏美尔”的后裔在哪里?(师生在走出迷宫的半路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编者按:本文摘自《时空之旅:文明摇篮追踪》,第161~166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年)。上幕我们在校内相互教学第七场微观与宏观的澧阳平原聚落“云梦泽苏美尔”的后裔在哪里?(师生在走出迷宫的半路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0:000000砖心城意 | 去南京城墙博物馆里赏时光典藏
岁末年初,打开一份来自南京城墙的跨年礼物。正在试运行的南京城墙博物馆里,“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如约开放,随着展线延伸,南京城墙的前世今生徐徐展开。“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序厅656年,岁月留痕,从城防设施到遗产景观,在古今辉映中,城墙化身成为这座城市容量最大的“记忆存储”。“城史溯源”部分古都高光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43:2200005米巨人遗骸现世!考古界专家却不敢公诸于世,这到底是为何?
考古学家的工作,是进行保护性挖掘,寻找一些历史遗迹,通过那些值得研究的文物来,进行科学研究,曾经有考古人员,挖到了一个5米高的巨人遗骸,这个遗骸现世之后,考古界彻底震惊,但是他们却不敢公诸于世,只是因为担心吓坏了世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的高度,基本上都在一米到两米之间,几乎没有人长到5米,但是科学家却真的发现了5米高的巨人遗骸。这个东西的出土,代表了一件事,那就是古代还真有巨人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4-16 14:25:1300002005年明朝古墓被发现 考古人员进墓抢救文物 墓穴前室空空如也
2005年12月28日,在湖北省钟祥市,一支由勇敢的考古工作者组成的队伍正在郢靖王墓进行激动人心的考察。他们充满期待地准备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却在探险的开始遭遇了一场惊险的事件。当一名勇敢的考古队员抽出郢靖王墓金刚墙上的第一块砖时,一股强烈的气流突然向他扑来。他吓得连忙捂住口鼻,退后几步,以保护自己的安全。我要新鲜事2023-08-11 20:01: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