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那些考古文博代表提出的大问题
#头条创作挑战赛#这不热热闹闹全国人民瞩目的两会胜利闭幕。两会上有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都不是小瓜我这类小人物所敢提或者比较关心的,作为一个基层不能再基层的考古打工仔,俺是看看大佬们都提了哪些关于考古文博的事。
在我们这个领域如果一堆人坐那开会,虽然专家都是排资论辈的,但是一旦有政府高官,那还是高官居C。在考古文博这个行当,最大的大佬还是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先生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比如,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作为我国首批申报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敦煌莫高窟。

但是要真说到学术界,那目前考古界在两会中的代表首推社科院考古所所长陈星灿老师。陈所是新石器考古方面的大牛,二十多年前便享誉国内外,如今是现阶段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所以在两会上第一次作为全国政协代表的陈老师强调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以后要提高田野考古的质量,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除了研究所的学界大佬,还有来自高校的大佬。这方面首推山西大学的校长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老师,他也曾在北大干到考古文博学院的院长,是宿白先生的得意门生,是宋元考古和石窟寺考古的权威专家。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但是这次他倒没有呼吁保护石窟寺,而是根据高校目前专业的设置情况,提出加强文化遗产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建议,切实为提升文化遗产保护蓄力。因为文化遗产不仅有考古类文化遗产,还包括建筑、景观、聚落文化线路等多种文化遗产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在现有的考古学科体系下很难得到充分体现。

河南是我国出了名的文物大省,考古大省,尤其是郑州和洛阳两个地市。在省一级,河南博物院马萧林院长再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亮相两会。马院长本是著名的动物考古学家,早早地走上领导岗位,干了省院副院长,又干博物院的院长。他一直关注文物事业的方方面面,文物保护、文物安全、革命文物、考古工作、黄河文化、让文物活起来都曾是他提案关注的重点。今年他“关于加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和应急能力提升”的提案,希望为文物安全再添一份保障。同时,在做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后,他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古用地保障”和关于加强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提案,希望为加强考古用地保障和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出一份力。

顾万发老师是河南考古的风云人物,过去十年把郑州市考古院搞得相当厉害,十大考古拿得手软。现在成为郑州市文物局局长的他也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但他的眼光可看得久远。他认为仰韶文化“东到大海,西至甘青,北抵阴山,南达长江”,拥有广阔的分布空间,对于认识中华文明具有重大价值。所以得完善仰韶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关联性研究。

除了各位领导们,活跃在田野考古一线的考古人也出现在了两会。比如常年在殷墟工作的何毓灵老师,今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两会。从殷墟来必须为殷墟发生,他认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120余年以来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他提出要做好甲骨文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推动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建设。

各位大佬提的都是好建议啊。作为最底层的考古挖土人员,小瓜还是希望啥时候能提提工资,涨点补助,期刊好发点,假期多一点,这些大佬不大注意的小事上。

夏文化最有可能在哪里被发现
夏文化的探索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虽然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已经被史书所记载,但由于缺乏确凿的自证文字材料,夏朝的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近年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许宏教授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夏文化可能与考古学中的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有关。我要新鲜事2023-06-21 20:12:480002大热天,中国哪里的冷面最好吃?如果说这地方,其他地方都不服气
夏至后的饮食风尚本文作者倪方六时序已过夏至,天气将迅速进入“高温模式”。高温模式下,人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食欲不振,即宋陈直《养第奉亲书·夏时摄养》中所谓,“盛夏之月,最难治摄。”因为盛夏“阴气内伏,暑毒外蒸”,人们活得很苦。那么,古人怎么安排生活?就饮食而言,夏至过后,古人会想出花样、名堂,鼓励“多食”图:陈佩斯、朱时茂小品《吃面条》镜头其中“吃面”,成为夏天的主食。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38:560000这位皇帝很传奇,写词不输李煜,梦碎“祖国统一”大业,他是谁?
作者倪方六南唐偏居江南,前后共历三主。为何称“主”?因受到后周威胁,不得不削去帝号,改称国主,这从第二位皇帝李璟开始,故史称李璟“南唐中主”。李璟很传奇,是一位相当有才华的皇帝,其写词水平不输后主李煜,有的地方甚至超过李煜。“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便是李璟的杰作。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07:000001不拼颜值拼专业——人文考古书店的十年坚守
空荡荡的书店里,没有一个读者,只有一只猫。书店提供11月的第一个周末,寒流突袭北京,降下今年第一场大雪。还不到下午5点,天色就全暗了下来。北京海淀区三虎桥南路的小巷里,行人哆哆嗦嗦脚踩“碎玉”。隔着起雾结露的玻璃,沿街餐馆里的热闹,从饭桌上荡漾到街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14:540000常怀颖:问少年心事 车轮马迹当在——夏鼐先生第一次的田野实习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54:0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