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迁都失败,直接导致了宋朝灭亡?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3月,宋太祖赵匡胤来到河南洛阳出巡,洛阳不仅是赵匡胤的出生地,也是他生活多年的地方。赵匡胤回到洛阳后,心情非常愉快,甚至还从旧居的某一个角落找出了儿时的玩具石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当时宋朝国力鼎盛,政治清明,随行的文武百官看到皇帝如此高兴,也都非常轻松,尽力哄赵匡胤开心。这次西巡洛阳看上去是像是君臣共饮的怀旧之旅。没有想到,这种轻松的氛围被一个炸弹般的消息打破了,赵匡胤突然宣布他要迁都洛阳。
赵匡胤的提议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赵匡胤索性在洛阳住下来,拒绝回开封都城,甚至提出一迁洛阳,再迁长安。赵匡胤在洛阳住了两个月,最后在赵光义的劝说下,赵匡胤才心有不甘地打消了迁都的念头,悻悻然回到开封。
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迁都之议”。赵匡胤并不是出于自己对洛阳的偏好而作出的冲动决定,迁都洛阳的想法实则为深谋远虑富有远见的明智之举。后世研究者认为,赵匡胤的想法没有付诸实施,其实为宋朝留下了亡国之患,如果当时赵匡胤真的迁都洛阳,或许宋朝的历史将会得到改写。
基于国家安全考虑,赵匡胤选择迁都洛阳是个明智之举。从地形来看,洛阳不仅位居“天下之中”,而且“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洛阳因为有如此的地理优势,常被很多统治者定为都城。洛阳号称“九朝古都”,历史上的秦朝,东汉、曹魏、西晋等王朝都曾建都于此。赵匡胤如果把都城迁到洛阳,既有利于防守,还可以省去大量军费开支,减少百姓徭役支出,减轻国家的负担。
可惜赵匡胤的远见卓识没有得到群臣的支持,当他提出迁都洛阳的决定之后,群臣以各种理由反对。有的大臣指出,开封交通方便,曹芸四通八达,全国各地的粮食和物资很容易就能运到此处,如果迁都别处,就会动摇国家根本。最终让赵匡胤放弃迁都决定的,是赵光义提出的“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这一理由。
据历史记载,放弃了迁都计划之后,宋大祖赵匡胤忧心仲仲地说:“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赵匡胤的这句话此后变成了现实。
开封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内粮食和物资的主要来源是长江下游,漕运对于开封城的安危非常重要。因此,在争锋北宋期间,运河的开挖和维护是头等大事,动用了无数民力,老百姓徭役负担很重。此外,为了保卫开封,宋朝还在开封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军队,消耗了大量财力。
果然,过了不到百年,北宋民力几乎耗尽,庞大的军费开支使政府和百姓都入不敷出。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挥戈南下,包围开封。第二年,金兵占领开封,北宋灭亡。
窥探康熙地宫秘密 曾被盗挖 墓内黄水翻滚 帝后尸骨漂浮60年
康熙皇帝的陵墓位于清东陵的景陵中,建于康熙15年,耗时五年完成。景陵地处于昌瑞山南侧,紧邻顺治帝的孝陵,是清东陵的第二座皇陵。然而,在历史上,景陵曾多次遭受盗墓事件的侵扰。我要新鲜事2023-06-16 19:36:240000三星堆遗址发现神秘城墙 说不定有特殊用途(三星堆城墙)
三星堆城墙意味着当时人们有了领地意识。现在中国考古界的谜团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三星堆遗址,帮我们在四川省广汉市发现三星堆遗址之后就进行了十多次的挖掘,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地方完全无法解答,比如说三星堆的城墙就是如此,虽然现在来看三星堆附近根本没有城墙的存在,但是经过考古学家的验证发现这些城墙其实早就已经倒塌,而且被埋在了土里。三星堆的城墙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29:510001日本的烈士陵园墓 为啥会没人祭拜(烈士陵园)
日本的烈士陵园上没有名字只有“俘虏”二字。1894年7月25日,日军公然挑衅,发起一封岛海战,而此次战役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当时清军呢,炮舰操江号正在护送高升号奔赴朝鲜,然而却在中途遭到了日军的拦截。最终造成高升号被击沉,与此同时,纪远浩和黄以浩也遭受到重创,造成700多位官兵死亡,而曹江浩的管带王永发与72名官兵则相继被俘。军队俘虏我要新鲜事2023-03-23 19:46:560000陈淳:考古学认识论的思考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科学认识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界的真理。他为人类科学认识世界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来探索自然规律。他指出,人们之所以不能进步,是因为崇拜古人和所谓的伟大权威,相信普遍的共识。早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古希腊哲学家就将科学与见解区分开来,认为科学知识是有别于个人意见的真知。所以,科学研究应该超越普通常识来探究科学对各种自然规律的认识。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