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在淇水河畔的辛村遗址发掘卫国历史
前两天我们相继用两篇小文讲到辛村遗址发掘的背景和近些年发掘的成果,今天我们主要说道一下辛村遗址的出土遗物。之前的文章可参考:河南考古:在鹤壁辛村,探索遥远的卫国历史和 河南考古:辛村遗址卫国都邑新时代的新发现 。
卫国是周代受封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诸侯国—卫国的百年兴衰。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康叔封卫,至公元前660年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失国,卫国在此建都386年。
“卫”最早为会意字。商代金文,像四只脚(“止”)包围城邑(“口”读作wei)的样子,周围四只脚像哨兵或卫士巡行所留下的足迹。甲骨文字形来看,它的四周是个“行”字,表示四通八达的“道路”中间是两个“止”字(“脚”的形象)有的甲骨文字形还将表示城邑的“口”改成“方”等(图2、3),从口或从方义同,因为古人所作城邑均为方形。整个字形合起来就是表示“巡行守卫”之义。
西周卫国的建立,代表着陕西的先周文化与中原地区商文化的碰撞。从整体来看,辛村遗址出土的文物延续了本土商文化面貌,如腰坑、殉狗、殉人等葬俗;诸多青铜器直接来源于殷墟或者由来自殷墟的匠人在辛村遗址铸造生产;以商式篡、豆、罐等日常使用的陶器反映了与安阳殷墟关系极为密切。
但除商文化之外,遗址内还包含了诸多外来文化因素,来自陕西周文化的瘪裆高、短茎小剑,陶器组合为高、罐、高罐三类,半地穴式房屋;来自江淮地区的带把翠;江浙一带的原始瓷;来自北方草原地区的铜镜、权杖头。这不仅为武王伐的历史事实提供了佐证,也体现出以辛村遗址为代表的卫国极强的对外辐射和交往能力。
在辛村遗址众多的出土器物中,以陶器为大宗。商周时期生活中以陶器为大宗包括食器、炊器。这类器物既有源自本地商文化传统的造型,也有来自远方的陕西周人的风格。器物组合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一般周人墓葬以单鬲、单罐,或者高罐组合,而商遗民则表现出高尊、豆罐等。这表现出西周时期卫文化兼容并蓄性特点。
随着动植物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介入,考古出土的众多动物骨骼制品也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商周时期骨器种类多样、用途广泛,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西周时期的骨器制告业继承晚商制骨业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在生产中由于动物骨角来源丰富,加之生产比较简单,所以生产的骨器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经鉴定的种属有牛马、鹿、贝类等,其中以牛、鹿为大宗,仅完整的鹿角料多达三四百件。在原材料里发现大量的牛肢骨与鹿角,也有少部分马及鹿的肢骨。其中肢骨不仅使用了常用的脑骨、挠骨、股骨等长骨,跟骨及下领骨也被用来制作骨器。骨饰品有较为完整的制作过程,从完整的肢骨到坯料、成品,整个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均保存完好,并且同一种器物,有骨制和角制两种材质,如环形饰品、骨簪、骨等。可以看出,当时该地生产各类骨、角、蚌器。
但是考古发掘中大家最希望找到的还是贵重的青铜器,以及当时的高科技青铜铸造作坊。周朝建立后,殷墟遗留的工匠都被继续利用。卫国也是如此,《左传·定公四年》:“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七族多为殷商时期的手工业家族。如陶氏为烧制陶器的工族;施氏是制造旌旗的工族;绮氏是铿刀工、釜工;繁氏为制马缨的工族;樊氏为篱笆工;终葵氏为锥工等。他们的生产活动对王室及贵族都是相当重要的。近年来辛村遗址出土了铸铜、制骨等手工业作坊区,出土了与之相关的陶范骨工具毛坯等,其中大量的骨制品显然是用于商品流通的,反映了卫国高度发达的手工业。
在青铜作坊出土的青铜器多为国之重器中的礼器。“礼”是周代社会的核心,规范等级秩序,“乐”是礼制施行的保障。钟鸣鼎食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鼎簋在内铜礼器是商周社会身份等级的核心。遗址内出土有大量的铜礼器,多见于高等级贵族墓葬。铜礼器根据功能可分为四类,器物形制、大小、数量和组合关系是贵族身份的标志。复杂的用器制度和礼仪程序。复杂的用器制度和礼仪程序,体现礼制的核心——等级秩序。
辛村遗址出土兵器发现甚多,种类丰富。因为卫国建立时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是镇压商族核心族群,拱卫周人政权。曾作周朝礼乐的周公在《书·康诺》中称西周时期开国国君封为孟侯。孟,长也,即为诸侯之长。作为拱卫周王室最为重要的诸侯国,诸多青铜器铭文记载着卫国国君伯懋父统帅殷八师披坚执锐、征战四方的事迹。2016年淇河南岸的杨晋庄地点发掘224座墓葬中,近1/4墓葬均出土戈,极有可能是拱卫王都的将士墓地。从出土兵器的用途看,箭镞用于远射,戈、矛、戟用于近战剑用以护身,防卫性兵器有盾、甲胄等。除用于战争外,兵器还是礼仪用器。
在卫国历史上,康伯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西周成康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卫国第二代国君,文献和青铜器铭文对其均有记载。他曾率领八师南征北战,为西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以周司寇的身份主持过官员之间的讼事等政务。死后归葬于其封国的国族墓地。有学者认为,其墓葬可能为辛村M1。
与康伯有关的还有著名的康侯簋,我们暂且在此埋下伏笔,因为讲到康伯簋便不得不提到民国时期辛村遗址屡屡被盗且众多散到海外的各种文物,而那将会是另一段复杂而有意思的故事。
台北故宫藏品中有一件宝物,令大陆眼馋,比国博后母戊鼎还珍贵
毛公鼎:多次易主的传奇“人生”文/吴甜甜、倪方六名称:毛公鼎年代:西周晚期出土地: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价值: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之一,也是晚清时期出土的四大国宝之一,更是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台北故宫展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50:520000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女博物馆馆长曾昭燏
#我眼中闪光的她#翻开南京的“画卷”,一群开阔大气、意志坚韧的女性向我们走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南京的光辉成就离不开她们作出的贡献。她们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漫漫岁月中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华。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8:14:510000军舰从英国到达澳洲 上百女囚全都怀孕(殖民主义)
士兵强迫女囚犯接客,导致女囚犯全都怀孕。在17世纪荷兰人到达了澳洲之后就把这个发现公之于众,而英国在短时间之内就成为了澳洲的主宰之一,他们为了能够在澳洲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于是就想着把囚犯安放在这里,让他们为英国开疆破土,并且将澳洲变成一个可以持续生活的地方。在18世纪有一艘军舰押送着200个女囚犯从英国到澳洲,可是当到达的时候才发现了问题。押送囚犯我要新鲜事2023-08-12 21:08:170000新发现 |“西沙水下考古”:石屿二号沉船遗址试掘和华光礁区域调查收获
邓启江张凝灏等为了尽快探明并逐步掌握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及保存状况,逐步摸清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物资源家底,切实加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合作,调集海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省水下考古及出水文物科技保护专业人员组成水下考古工作队,于2021年5月至6月开展了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遗址钻探试掘和华光礁区域物探调查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18:230004白彤东:文明的边缘——对华夏文明历史地位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反思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25: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