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把学子考中称为“鲤鱼跃龙门”,要举行“烧尾宴”,为何一定是鲤鱼?烧尾宴如何吃?
“鲤鱼跃龙门”与学子请吃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眼下,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陆续发放,不少考生都收到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了庆贺,摆酒席是不少了的。这种考中后宴请的风俗,自古有之,甚至比现代还流行,尤其以科举制度正式推广的唐朝最出名。

(考生)
这篇头条号,就来说此事情。
唐代所有聚会宴请中,其实数“烧尾宴”最出名,现代有学子宴请时仍爱延用之。
古代中国人把科举及第看成是“鲤鱼跃龙门”。为什么是鲤鱼跳龙门,而不是其它鱼?这个说来话就长了。宋人陆佃训诂书《埤雅·释鱼》中有这样的说法:“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从《埤雅》所记说法来看,别的鱼也会跃龙门,但只有鲤能变成龙。

(鲤鱼跃龙门)
“龙门”何在?在黄河上,此门出名与上古时著名的治水专家大禹有关。据东汉辛氏《三秦记》所述,大禹治水时,将位于今河南洛阳的龙门山凿开泄水,鲤鱼纷纷从龙门口跳了出来,此后“鲤鱼跃龙门”便成了一种现象。鲤鱼跃过时,“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另传,每年只有72条鲤鱼能跃上龙门,显然,这是附会儒家圣人孔子“七十二门生”的说法。
“烧尾宴“得名,即源于此说,取“神龙烧尾,直上青云”之意。

(唐朝人的宴饮,仿下图)
烧尾,喻示着飞黄腾达,恭贺及第学子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在唐代,“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
不过,对唐人喜欢吃烧尾宴的风俗,民间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一说与老虎有关。大家都知道,老虎有尾巴,传说老虎很想变成人,但又担心尾巴脱不掉,所以要焚烧掉自己的尾巴,这就是“老虎变人”传说,用“烧尾”来称呼考取的宴请,寓意从此大变样,要做人上人了。

(唐朝人的宴饮)
另一说则与羊有关。传新羊不为羊群接纳,但用火焚烧其尾巴后便可入群了,此即“新羊入群”说,其寓意也是中榜后从此进入官场,将为上流社会所接受。
不论哪种说法正确,反正都是为了讨个口彩。需要注意的是,在唐代烧尾宴并不仅仅是科举及第才搞,升迁高就也会摆烧尾宴。

烧尾宴其实是一种谢恩宴——谢老师栽培之恩、谢主子提携之恩。
唐代最著名的一场烧尾宴,是尚书令韦巨源高升后办的,宴请当朝皇帝唐中宗。据宋人陶谷《清异录·馔羞门》:“韦巨源拜尚书令,上烧尾食。其家故书中尚有食账,今择奇异者略记中记录下。“

(唐中宗)
《清异录》抄录的情况来看,这次宴请菜单的58道菜品,仅糕点就有“单笼金乳酥”、“曼陀様夹饼”、“巨胜奴酥”、“贵妃红”、“饼素蒸音声部”等20多种。其中的“饼素蒸音声部”,是一种类似馒头的“看食”,做成70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蓬莱仙人形状,令人不忍下食。
至于菜品,更是丰盛至极,可谓水陆杂陈,山珍海味俱备。如有道菜叫“水炼犊”,系清炖整头小牛,制作时特别讲究火候,火候到家小牛才能炖好、炖烂。这道菜的盛装餐具应该不是一般的大,这怎么端上餐桌的?估计要用两个人抬上来。

(牛犊)
实际上,《清异录》中所记的,仅是这次烧尾宴中的部分菜单,但由此已可见宴请菜品之丰、档次之高了。现代饮食界将唐朝的“烧尾宴”,与清朝的“满汉全席”相提并论,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最后要说一下,考中升学确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但应量而行,适可而止,像唐朝尚书令这么奢华不可取,上大学不过是学生生活的新开始,离真正的人生还有很多路要走,远着呢。

(满汉全席,现代仿制)
袁靖:兔年说兔
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开始,就发现兔子的骨骼,但那些兔子都属于旷兔,我们现在看到的家兔属于穴兔,是明代中期由欧洲传入中国的。文物中展示的兔子形象往往神态安详,我们很难把它们和“动如脱兔”联想到一起。2000多年前的古代先哲就开始思考月亮和兔子。今天,我们的科学家在现代空间科学技术上贴上中国古代美丽的传统故事的标记,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们祖先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想象力给我们今天带来的荣光。兔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51:140000揭秘中国不敢挖五大墓背后的隐情
在中国有5座很神秘的古墓,至今为止都不敢挖掘,这五座古墓分别是秦始皇陵、武则天乾陵、沈万三墓、曹操的高陵和成吉思汗的陵墓。1.秦始皇陵我要新鲜事2024-08-04 16:32:1700010现代美女喜欢的一种发式,在上古时就流行了,传与一个丑女有关,原本用来掩饰缺陷的
女人披发考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前面的文章中,说过古代女人发型的事情,未说全。这篇文章具体来谈女性日常最常见的“披发”。(青海柳湾出土彩绘人像陶壶上的“披发覆面”女性形象)俗话说“女人头发长见识”,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说女人头发长是事实。那么,为什么女性都会留长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07:120000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小瓜按:韩建业教授可谓目前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最为活跃的人物之一,这几年以个人独著的形式发表核心期刊的量,在考古学界恐怕难有出其右者。再加上目前正主持着距今五千多年的超大聚落南佐遗址的发掘,他的研究非常值得大家看看学习。所以,小瓜把这篇新作摘录于下,大家可以学习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48:580001史念海: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1
本文所论述的黄河上中游,和当前一般说法所包括的范围略有不同。当前的说法是西起青海湖畔,东迄太行山上,南始秦岭,而北达阴山。这里所论述的却是根据唐代的地方区划,大体是指唐代的关内道、河东道和陇右道的东部。这里没有根据隋代的地方区划。隋代的地方区划最高的只是郡。在这一地区中设郡将及40个,不能一一备举,故以唐代3道为准。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