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 唐辽金之三彩器比较
三彩器属于低温釉彩之类,因为釉料之中以铅化合物为助熔剂,并加入铜、铁、钴、锰、锑等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即可烧制出缤纷的釉彩。
此一彩类最早流行于唐代,是中原地区王公贵族与富贵人家常用的随葬明器。唐代灭亡之后,三彩器继续在北方地区流传,辽代和金代的窑厂都有生产,独特的造型与装饰风格富有民族性的特色,为中国陶瓷史缔造璀璨的篇章。
1.唐三彩盘

盘内以模印的宝相花为主纹,表面施加黄、绿、白、褐等釉料,烧成缤纷的色彩。(图一)图片来源:《世界陶瓷全集11隋 唐》,页246,图214。
唐代三彩器主要作为陪葬用的明器,为了让逝者享有生前的尊荣,器型品类十分丰富,计有人物、动物及器物三类。
人物俑包含文臣、武将、仕女、仆役、艺伎、胡人、妇孺及天王,动物俑常见马匹、骆驼、牛、羊、狮子及老虎,器物则有碗、盘、壶等器皿,文房器具及房屋模型等等。
例如图一为唐代的三彩宝相花三足盘,此器由伦敦维多利亚亚伯特博物馆藏,盘口外翻为折沿状,器壁圆弧向下收窄,腹部稍浅,底下具有三足。盘面以宝相花作为主要的纹饰题材,配合器身的曲折变化装饰不同的色彩和纹样。
此器的胎体和宝相花纹采模印法一体成形,先送入窑内烧制定型,然后用白色、绿色及褐色的低温釉料,勾勒三角折线纹和圆点斑纹,绘画花朵的轮廓及蕊瓣等细节,低温烧成花团锦簇的纹样。
2.唐三彩罐

绿、白、褐等釉料遇热往下垂流,彼此浸染出华丽缤纷的色彩,是唐三彩的主要特徵。(图二)图片来源:《世界陶瓷全集11隋 唐》,页70,图50。
唐三彩是蜚声国际的彩釉陶瓷,除了丰富的器型品类和栩栩如生的人俑与动物之外,表面上的釉料因流动性强而产生的绚丽色彩,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例如图二为唐代的三彩盖罐,此器为日本东京博物馆藏品,罐盖呈覆盆形,盖缘外展如平檐,盖顶有宝珠形钮,罐体的口沿微敞,颈部较短,肩部圆缓向下倾斜,腹部圆阔,形制颇为饱满。
盖罐的胎体用白色黏土制作,先送入窑内烧制定型后,施以褐色、绿色及白色等釉料,低温烧制。由于釉料遇热往下垂流,彼此互相浸润渲染的结果,色彩斑驳错落,淋漓自然。
唐代三彩器包含黄、绿、蓝、红、紫等颜色,搭配刻划、印花或塑贴之纹样,呈现缤纷华丽的风格。
3.辽三彩盘

此器以模印法制作造型和印花纹饰,表面釉色呈团块状,并有纹色相杂的现象。(图三)图片来源:《世界陶瓷全集13辽金元》,页19,图9。
契丹族从南北朝以来,即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建国之后学习中原烧造陶瓷,产品除了白瓷和黑釉之外,还有低温釉陶,其中有单色釉陶,也有承袭唐代三彩传统的多色釉陶,俗称「辽三彩」。
辽三彩的器型品类有碗、盘、壶、水注及佛教造像等等,以碗盘的数量最丰富,釉色则以褐、绿、白三色为主,搭配印花纹饰上色,色块分布比较独立,釉色略微晕散,盘心花纹采上下左右的对称形态布局。
例如图三为辽代的三彩印花盘,此器于内蒙古赤峰市缸瓦窑的产品,盘体呈圆形,盘内的印花纹饰与胎体造型一起用模印法压制而成,表面施加褐、绿、白等低温釉料,釉色呈团块状,并有纹色相杂的现象。
将辽三彩与唐三彩并列比较,可以发现辽三彩的釉色没有流淌、浸润的效果,反而是配合造型纹饰块状分布,且产品形制属于日常生活用具,与唐三彩作为随葬明器的功能不同。
4.金三彩瓶

器表先敷化妆土,刻划纹饰轮廓,高温烧制定型,再于轮廓线内施以黄、绿、白、褐等低温釉彩。(图四)图片来源:《世界陶磁全集13辽金元》,页243,图275。
金代是女真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先后与辽朝、北宋对峙多年。早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将其陶瓷产品归为宋代,近年来才区分开来独立讨论。
金代陶瓷业的发展与版图扩张的幅度息息相关。女真人原来是辽朝的藩属,定都建国之后于1125年灭辽,随即据有辽朝的各个窑场,1127年灭了北宋之后,北方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等知名窑场都被金代所掌控。
虽然这些窑场曾经因为战乱而萧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安定与发展逐渐复苏起来,生产内容包含白釉、黑釉、酱釉、青釉、钧釉、茶末绿釉、白地黑花、红绿彩及低温釉陶等等,其中包含多色并饰的三彩器。
例如图四为金代的三彩刻花瓶,此器是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品,瓶口外翻为折沿状,颈部长而收束,肩部斜溜,腹部朝外扩出,底下具有圈足。表面施以黄、褐、绿、白之低温釉料,正是金三彩的典型呈色。
5.金三彩枕

金三彩的釉料流动性小,釉色配合纹饰图案布局,人物花卉的形象清晰,风格规整雅致。(图五)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5山西》,页88。
金代三彩器主要是三彩盘、三彩瓶、三彩枕及三彩盒等日常用品,制作工艺以辽代和中原瓷业技术为基础,融合金代文化与审美观念,开创出新的特色。
例如图五为金代的三彩孩童戏莲纹枕,此器由山西省侯马市金明昌七年墓出土,胎体先上一层白色化妆土,表面刻划孩童和莲花等纹饰轮廓后,高温烧制定型,再于轮廓线内加填黄、绿、白之釉料,低温烧成三色釉彩。
由于釉料的流动性小,并且按照阴刻线纹填入,釉色分布与纹饰图案结合,人物花卉的形象清晰自然,画面显得规整雅致,呈现金三彩的特色。
综上所述,三彩器的发展随着时代环境而改变,产生渲染华丽、块状分布及规整雅致等不同的风格,值得仔细比较与监赏。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三国至隋唐(一)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20:090001徐长青:全新理念下的海昏侯国考古
海昏侯刘贺墓园(原称“墎墩汉墓”)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至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此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考古发掘。国家文物局派遣考古与文物保护专家组现场指导,广泛接纳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利用当今最新科技手段,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取得重大成果。专家们认为,海昏侯刘贺墓园的考古是当今考古与文物保护结合的成功范例。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6:460001张学良拆北京王爷坟为张作霖造墓内幕,军长盗墓安排父亲现场监督
原题:民国军人盗墓怪现状(四)本文作者倪方六这段时间,电视剧《少帅》热播,东北军又成了不少网友的话题。说到东北军,这支部队在民国盗墓史上也留下了一笔。少帅张学良本人虽然没有盗墓之事迹,但他为其父亲建墓时,用了不少北京王爷坟拆下来的石料;他的部下、“左右手”于学忠更是直接干出盗墓这种事情……这篇文章,就来聊此事秘闻。东北军第一军长安排父亲监督盗墓事件主角:于学忠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06:080000裴学松:石峁文化墓葬初探
近年来,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的遗址中陆续发现了一些石峁文化墓葬,尤其是府谷寨山遗址庙墕墓地的发掘,使系统研究石峁文化墓葬成为了可能。本文系统梳理了石峁文化墓葬的资料,并对墓葬其进行了分类,进而分析了石峁文化墓葬殉葬女性、随葬猪下颌骨及墓地祭祀等葬俗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20: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