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盗出极罕见文物,墓穴比用水泥浇封还结实,怎么快速得手的
浙江徐谓礼墓被盗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二十一世纪头20年,中国有一大批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其中浙江徐谓礼墓出土的17卷南宋文书,是中国迄今发现最完整、最系统的南宋“干部履历”纸质档案材料,十分难得,极为罕见,为研究中国古代人事档案、官员任免制度研究提供了实物。
但是,这一重要发现并没有成为中国年度“考古十大发现”。
咋回事情?原来是盗墓者先盗出来的!
徐谓礼是今浙江武义人。据出土墓志,他生于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死于宋理宗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活了 53 岁。同年十二月,葬于“长安□□山之原”,就是今武义县城东熟溪街道胡处村的龙王山东麓,山上今天仍有龙王庙。
徐谓礼是南宋官员,但级别并不高,死时系从六品官员,但其家境不简单。其父亲徐邦宪乃当时朝廷重臣,官至工部侍郎兼临安知府,相当于今建设部副部长,兼北京市市长(临安府其时为南宋都城所在)。
仕途从19岁任临安府粮料院从九品 “承务郎”起步,到被任命为“提举福建市舶兼知泉州”(实际未到任)止,长期34年,升迁12次,出土文书就是徐谓礼完整的仕途档案和工作记录。
2012 年 4 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武义县博物馆,对徐谓礼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次月完成清理工作。
徐谓礼墓所在的龙王山上林木茂盛。墓依山而建,坐西朝东,前景开阔。墓地前面百余米处,就是永康江,蜿蜒南去,是古人眼里的宝地。
发掘前,墓地就是一小土丘,不会有人觉得地下有墓。如果不是盗墓者带路指认,考古人员也发现不了。
徐谓礼墓地分地表墓园、地下墓室两部分。
墓室为双穴并列的砖椁石顶墓,用八块条石盖顶,从盖板石上方泥土内,发现两通圹志,分别是《徐谓礼圹志》(已成残块)和《徐谓礼妻林氏圹志》(保存尚好)。
墓穴安排是“男左女右”,北边(左)的墓穴置徐谓礼棺材,南侧(右)的墓穴是徐妻林氏的。中间有隔墙,各自独立的空间,是典型的浙江南宋时期夫妇合葬墓形式。
棺材放在墓穴正中。
棺材与石椁之间的空隙,不置随葬品,用白色的三合土填塞,不留一丝空隙。
三合土非常细密,异常坚硬,把棺材浇封了起来,比现代用水泥封还结实。
发掘时棺材剥离非常困难。
棺材与椁壁间所填三合土坚硬如石, 将棺材牢牢地固定于墓穴内,普通金属工具无法将之轻易剔除。后来,考古人员使用电锤,慢慢将之击碎后,才得以将棺材从石椁中,完整取出来——如此结实的墓,盗墓者用普通工具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凿出盗洞,快速得手的。
徐谓礼的棺材用上等木料制作,木质坚硬,棺身通体髹红漆,收殓前已上过漆,收殓合上棺盖后再髹漆,整体严丝无缝。出土时,红漆仅棺顶部有稍许剥落。
而徐谓礼妻林氏的棺材朽坏无存。
林氏墓穴与徐谓礼墓穴封闭手段几乎一致,但保存现状差别极大。这是什么原因?
发掘时看到,林氏墓穴北壁下有一穿孔,墓顶前端的第一块顶石被撬开。原来林氏墓穴早年被盗一空,由于空气、雨水渗入,导致枕木朽坏不存,清理时仅残存零星的人骨头。
墓被盗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由于左右两个墓穴之间用条石做隔墙,阻挡了盗墓者,徐谓礼的墓穴保存了下来。否则,17卷文书档案是不可能保存到今天的。
徐谓礼墓穴躲过了古代盗墓者,却没有躲过现代盗墓者。
那么,盗墓者是怎么发现徐谓礼墓的?完全是意外,用盗墓者自己的话说,是“天上掉馅饼”。
2005年6月,端午节前后。
一天雨后,人们都到村外龙王山的山坡上挖笋,挖笋时,有人从泥土下面挖出了古砖块。一般人是不会在意这个的,偏巧,挖笋人中有一“文物爱好者”,此人姓王,30来岁,后来知道他是盗墓团伙成员之一,在当地圈内很有名。
所谓“文物爱好者”,是他们对外自称,暗地盗墓,倒卖文物,这类“爱好者”,现在在全国各地多的是。
盗徐谓礼墓的,成员除有王某,还有后来警方破案盯得最紧的程某、杨某,用汤某和徐某,计5人。
王某当时看到古砖后,马上意识到下面可能有墓。再看看附近的土壤,泥土中还隐露砖石台阶,不是墓是什么!
当天王某就找到了程某、杨某等几个关系不一般的“文物爱好者”,当天晚上便带着洛阳铲、撬棒等全套盗墓工具,来到了墓地。
他们从墓项的正中盗挖,几个人使用挖土铁锹,轮番干,很快把封土铲去了,墓室顶部的石板露了出来。
撬开三块石板,墓穴暴露。
但眼前并不是他们想看到棺材,而是巨大的“水泥块”,连缝隙也没有。
这伙盗墓者很有经验,拿出钢锥、斧锤一类必备盗墓工具凿挖。但铁锥打在墓穴上,如打在坚硬的水泥板上一样,凿了半天也没有凿出洞来。
盗墓者点子多,还是王某找到了突破口,在墓室上先凿出了一条缝隙,再沿着缝隙,一点点敲打,这样很快就敲出了一个盗洞。
手电筒往盗洞内一照,看到了红色棺材板——这刚好是左侧徐谓礼的棺穴。如果先撬开右穴,盗墓者应该失望了,因为早被古代盗墓者盗空了。
古人重要随葬品,多放置在棺内的头、脚处(圈有“左肩右脚”的说法),盗墓者从棺材的两头下手,凿盗洞。后来清理时,考古人员发现棺材的前后两端都有盗洞,就是这个原因。
棺材前端盗洞较小,仅容一只手伸进去; 后端盗洞凿成长方形,较大,刚好可容一人进出。
钻进棺内搜寻随葬品的是王某——王某身高仅一米五、六,人瘦小,太适合钻盗洞了。
王某见棺内的徐谓礼尸体虽然腐烂了,但“穿戴整齐”。头骨上眼睛部位凹下去两个深深的洞,挺怕人的。但王某不怕,他胆子大,手脚也麻利,很快将棺内随葬品搜刮一空。
据事发后供述,有水晶镇纸一对、毛笔两支、砚台一只、少量金银器等……还有两包东西。
这两包东西,当时不知道为何物,外面用蜡封起来,回去后拆开蜡封,发现里面是一卷卷的“书法作品”,计有17卷。
徐谓礼墓被盗,一直到7后的2012 年才事发,才获盗墓者,将文书全部追缴回来。
除文书外,徐谓礼墓中被盗出的镇纸、毛笔等物早被销赃, 无法查出下落。
巴山楚水“文化地”——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
(海报设计:崔晓雪)▲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视频资料●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周科华#十大考古#▲遗址发掘位置图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25:280000大型鸟脚类恐龙:禽龙 体长10米(奔跑仅用后两足)
禽龙是一种鸟脚下目恐龙,体长可达10米左右,主要生存于6500万年到2亿年前的侏罗纪到白垩纪,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四肢都是粗壮的,但只使用后肢进行奔跑,而它的前肢拇指部分则进化为了一个突出的尖爪,能够很好的帮助进食,并且具有一定的水生习性。禽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56:590000造字的仓颉,为何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
相传,在距今大约4600年时,黄帝史官仓颉,受到鸟兽足迹启发,随后创造了文字,以至于“天雨粟,鬼夜啼”。然而,从黄帝到战国,史书上一直没有仓颉记载,直到战国晚期才突然出现“仓颉造字”之说,最早记载的是战国晚期荀子指出“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一也”,后来形成了“仓颉造字”传说,将造字功劳全部归于仓颉。我要新鲜事2023-09-29 19:59:070001村民挖出龙文物 夜里发出“龙吟声” 上交后被鉴定是国宝
黑龙江的一位老农在自家的菜地里挖到了一件非常特别的铜器,它呈现出一尊龙盘里在底座上的形态,铜质表面虽有岁月的痕迹,但依然不减其威风神气。老农认为这是一件稀世珍宝,于是便私藏了起来。过了一个多月,老农每晚都能听到奇怪的声音,发现是这件铜器显灵了,竟发出了仿佛龙吟的声音。老农吓得赶紧将其上报给了文物局,并详细叙述了自己的情况,认识到个人不能私藏国家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34:220000盗墓界不成文的规定?即使再贪,墓中的这件文物也绝对不能拿
我要新鲜事2023-08-05 19:37: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