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首次在陕西发现笄形骨器
蒋刘遗址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蒋刘村(现属秦汉新城管辖)东北,处在泾河下游南岸的台塬高地上(咸阳塬东北端),北为泾河河谷断崖,东距同属泾河流域的高陵杨官寨遗址约15千米。
2021年,为配合“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秦汉新城训练基地”和“秦汉新城汉韵三路”两项目的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项目用地内清理了丰富的仰韶晚期遗存,包括灰坑、窑址、瓮棺葬等遗迹200余座以及大量陶、石、骨、玉等遗物。同时,通过全面揭露式发掘,基本明确了蒋刘遗址的东南边界。2022年,为配合秦汉新城土地储备工作(宗地编号:秦汉新城2018-05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21年度发掘区域西侧继续开展蒋刘遗址考古工作,在全面揭露的基础上,发现了仰韶晚期环壕和墓地。
此次发现应为环壕西南段,揭露长度约100米,呈西北—东南弧形走向,向北被泾河河谷截断,环壕剖面在断崖上较易辨出,向南越出地块范围。调查勘探显示,受泾河河谷垮塌影响,蒋刘仰韶环壕北部已不存,南部残留部分平面略呈半环形,长度约1200米,环壕内遗址残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21年发掘遗迹均位于环壕内,2022年发掘灰坑、窑址、房址等遗迹绝大多数亦位于环壕内。发掘表明,环壕西南段系人工挖掘而成,形制较为规整,口宽底窄,剖面呈倒梯形,口部宽约16.5、底部宽约7.5、最深约7.5米。环壕内堆积以黄褐色、灰黑色淤土为主,出土陶片较少,器型常见仰韶晚期典型的尖底瓶、敛口钵、夹砂罐等。


确定环壕范围和结构后,我们开始有针对性地探索环壕内外的聚落功能区划,特别是找寻环壕外的相关功能区,最终在环壕西南段外发现蒋刘仰韶墓地,墓地距环壕最近约15米,发现集中分布的成人墓葬58座。墓地似经规划,墓葬间无打破关系,绝大多数为东北—西南向,墓主头向东北,朝向环壕。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形制可分为带二层台竖穴土坑墓、偏洞室墓和竖穴土坑墓三类,以带二层台的竖穴土坑墓数量最多。
带二层台竖穴土坑墓数量最多,一般面积较大,又可细分为两侧带二层台和一侧带二层台两种,二层台均为修建墓葬时预留的生土二层台。墓葬平面呈长方形或近方形,向下竖直掏挖墓道时于两侧或一侧预留生土二层台,再下挖窄长方形浅穴作为墓室,墓室宽度一般仅够容身,长度则远大于墓主身高。偏洞室墓发现较少,修建时先下挖一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道,再于墓道底部一侧长边处掏挖墓室,墓室稍低于墓道底部,平面近长椭圆形,面积较小,仅够容身。竖穴土坑墓数量最少,面积较小,平面呈窄长方形。因上部遭现代取土破坏,不能排除其为带二层台竖穴土坑墓墓室的可能性。



58座墓葬中均未明确发现葬具痕迹,但部分尸骨可能用编织物包裹后下葬。“割体”现象较为常见,手掌或手指被割离的情况较为多见。另外,还发现墓主头部套于陶罐中的“套头葬”以及墓主盆腔内留有胎儿碎骨的现象。


30座墓葬中出土随葬品,包括骨器、玉器、石器、石串饰、绿松石串饰、陶器等,数量较多,但偏类严重,以笄形骨器占绝大多数。这些骨器出土位置比较固定,多位于墓主左臂外侧,数量由数件到三四十件不等,成束放置,长短不一,器型有别,功能尚不明了。






蒋刘遗址考古工作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基本建设考古“片区制”的成功实践,学术目标明确的整合性、追踪性发掘基本廓清了蒋刘遗址的范围和布局,为进一步分析蒋刘仰韶聚落的功能区划奠定了重要基础;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是近年来仰韶考古特别是仰韶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为深入分析关中地区仰韶晚期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蒋刘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是陕西地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收获。较之仰韶中期,蒋刘环壕规模更宏大、墓葬分级更明显,暗示着蒋刘仰韶晚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层次分化,是仰韶晚期社会更加迈向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体现。另外,墓葬中数量丰富的笄形骨器是仰韶考古的首次发现,出土位置明确、埋葬背景清晰,其功能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和而不同:顾颉刚与钱穆的学术情谊
【核心提示】顾颉刚与钱穆是20世纪中国极为重要的两位历史学家,虽然二人学术路径不尽相同,成名时间与处世方式亦有差异,但同样生长于江南的书香门第,同样对历史研究汲汲以求,同样的笔耕不辍,使他们在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相互扶持走过了十几年,二者既遇,惺惺相惜,为20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0000江南考古发现迄今最大帝王陵,发掘前被盗,盗墓贼很狡猾也很缺德
原题:南唐帝王葬龙藏之地,谁破坏了王家风水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文章提到,南唐二陵的反盗墓设施难住考古,地宫打开后眼前所见令人惊讶。这篇文章,继续聊南唐帝陵被盗的故事。图:南唐顺陵地宫祖堂山的风水——“龙藏”之地南唐二陵所在的“太子墩”在祖堂山一带,我在写作《风水三千年》时曾多次前去看过。过去一趟不容易,当时这边的交通不便,显得很偏僻,既无钟之峻,又不方山之伟,不像是什么风水宝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0:300001蚩尤战黄帝,为何吃石头,甚至操控风雨?考古有了接近真相的发现
蚩尤是与黄帝大战的上古人物,在汉代以前,蚩尤的形象还相对比较正面。秦始皇称帝第三年东巡时把蚩尤列为八神之一进行了祭祀,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时“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在齐地寿张,民间一到十月就会自发地祭祀蚩尤。然而继汉代以后,随着“正统”观念的影响,传统史书开始一边倒的褒“黄”贬“蚩”。原本上古时期争夺生存空间的涿鹿之战,成了正义和邪恶的对决,蚩尤从兵神变成了“贪婪”“乱世”的暴徒。我要新鲜事2023-06-10 21:14:200000孙中山遗体下葬南京中山陵前,在北京险遭焚尸,尸藏山洞100多天
孙中山险遭焚尸真相本文作者倪方六南京中山陵的营造,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见《中山陵原想参照法国拿破仑墓风格设计,为何放弃?设计师这么回应》一文)。孙中山的遗体一直到去世四年以后才安葬南京中山陵内,这比古代帝王下葬还要迟。为什么会这样,与时代有关,孙中山病世前后,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本来答应的国葬,也因北洋政府人事变动而未能落实。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40:580004段晴:陌生的友邻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古城的西尔卡普遗址。上次是2013年的6月,天气炎热,远远便看见一棵大树,郁郁葱葱,浓荫遍布,我们曾在那树下乘凉歇脚,着实惬意。不想,在这清凉的4月,它却已干枯,枝丫虬结,仿佛苍老的故友向我打着招呼。不禁难过,为巴基斯坦缺水而担忧。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4:12: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