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
殷墟甲骨的发现,迄今已达一百年了。甲骨确切地说是在哪一年发现的,学术界颇有争议〔1〕,今后还可能讨论下去, 但考虑到“村农收落花生,偶于土中检之”, 于是为古董商人所得之说, 其始出或在1898年冬,而由王懿荣鉴定则是1899年。不管怎样,现在开始纪念这件学术史上的大事,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甲骨的出现导致一门学科的产生,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甲骨学。“甲骨学”这个词系何人何时首创,有待考证,然据胡厚宣先生的《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率先以“甲骨学”揭橥于论著标题的,是朱芳圃先生。朱氏是王国维先生在清华的弟子,他在1933年出版专著《甲骨学文字编》,1935年又印行《甲骨学商史编》。同时,1934年《中法大学月刊》有李星可《甲骨学目录并序》,1935年复旦大学《文学期刊》有郑师许《我国甲骨学发现史》〔2〕, 此后“甲骨学”作为学科名称便广泛流行〔3〕。
甲骨学的内涵可有狭义与广义。狭义的甲骨学特指甲骨及其文字本身的研究,广义的则举凡以甲骨文为材料论述历史文化者皆得纳入。过去如董作宾先生《甲骨学五十年》(后修改为《甲骨学六十年》),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严一萍《甲骨学》等,取义均较专门。本文所述也想以狭义的甲骨学为限,略陈拙见,请方家指教。
让我们先由甲骨的搜集著录谈起。殷墟甲骨到如今一共出土了多少片,因为“片”的定义不很明确,加之收藏分散,不断流动转手,要精密统计是很不容易的。50年代初,陈梦家先生曾估计为10万片〔4〕。近年,胡厚宣先生计算有16万多片〔5〕。最近有学者表示不同意, 仍认为“近10万片”为妥〔6〕。甲骨绝大多数是碎片, 陈梦家文以小屯YH127坑情形为准,推断相当“完整的甲和胛骨数千”,不过YH127龟甲基本完好,从历年发掘经验看,实在是罕见的,多数情况下甲骨在埋藏时业已残碎,所以碎片所代表的完整甲骨数量会更多。
甲骨的著录,始于1903年刘鹗的《铁云藏龟》,到1983年郭沫若先生主编、胡厚宣先生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图版13册出齐,为一大结穴。《合集》汇总诸家,共收录甲骨41956片, 当时已出材料的主要内容皆已搜罗在内。作为《合集》组成部分的释文及来源表,也将于近期出版。
《合集》以后,又有若干著录问世。其间比较大宗的,发掘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小屯南地甲骨》,收藏品有许进雄《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松丸道雄《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李学勤、齐文心、艾兰《英国所藏甲骨集》、雷焕章《法国所藏甲骨录》与《德瑞荷比所藏一些甲骨录》,伊藤道治《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藏品甲骨文字》、胡厚宣《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和《甲骨续存补编》等等。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学者正在做《甲骨文合集补遗》的编纂工作。
《合集》及其后种种著录,为全面整理殷墟甲骨准备了条件。例如吉林大学于省吾先生等学者安排计划,编著“《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甲骨文考释类编》(出版时名《甲骨文字诂林》)、《甲骨文选》等四部著作”,构为“一个完整的系列”〔7〕。这些书籍, 已经取代了多年来人们习用的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等书。其中《甲骨文选》未出,但已有王宇信等主编的《甲骨文精萃选读》、徐谷甫、濮茅左的《商甲骨文选》等,体例略似。
整理工作, 还需要提到香港饶宗颐先生主编的《甲骨文通检》〔8〕。《通检》已出四册,第一册先公、先王、先妣、贞人,第二册地名,第三册天文气象,第四册职官人物,极便学者。据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有“甲骨文电脑资料库研究计划”,规模宏大,刻正逐步实施中。
甲骨的缀合复原,也是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缀合专书,始于曾毅公先生1939年的《甲骨叕存》,该书于1950年扩大出版为《甲骨缀合编》。专就抗战前发掘所获甲骨缀合的,有郭若愚先生等《殷虚文字缀合》〔9〕、张秉权先生《殷虚文字丙编》〔10〕。70年代,又有严一萍《甲骨缀合新编》及《甲骨缀合新编补》〔11〕。
据以上叙述可见,甲骨的著录和整理,于几代学者的努力下,业已有了显著的成绩,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今后没有更多工作好做。以材料的搜集而论,国内外还有若干公私收藏,数量尽管不多,仍有精品,令人兴遗珠之叹。著录的方式也可以改进。早期仅用拓本,甚或限于条件,以摹绘代之,不少原物至今已不可见,非常可惜。实则甲骨除文字以外,其本身尚须从许多角度考察研究,不是拓片摹本所能代替。对较重要的标本,采用彩色摄影等等方法著录,将有裨于研究的进展。缀合拼复也有好多工作可以进行。比如《殷虚文字乙编》新版和补遗已出,《甲、乙编》的坑层记录也发表了,使这些发掘材料的进一步拚缀更有条件。
甲骨文字的考释,是古文字学最明显的一项成果。自1904年孙诒让著《契文举例》发端,不知有多少学人于此付出心力。释读文字的作品,在每年出现的甲骨学论作中,总是数居首位。
已出土甲骨到底包含多少不同的字,长期以来学者间有各种估计。多数人根据孙海波《甲骨文编》、金祥恒《续甲骨文编》,推定为5000字以上,然而近日有学者做了仔细研究,指出只有4000字左右,其说当更可据。于省吾先生考释甲骨文字,收获甚巨,其《甲骨文字释林》自序云,甲骨文字“已被确认的字还不到三分之一,不认识的字中虽有不少属于冷僻不常用者,但在常用字中之不认识者,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所以说目前在甲骨文字的考释方面,较诸罗(振玉)、王(国维)时代虽然有所发展,但进度有限。”20年前他这番话今天仍旧适用,可见甲骨文的读释是十分困难的。有人宣称在短期内释出多少字,断不可信。
甲骨文的字编,起着汇集文字考释成果的作用。这种字编虽以罗振玉1916年的《殷虚书契待问编》为滥觞,惟其内容限于待考,真正成系统的当以1920年王襄先生《簠室殷契类纂》、1923年商承祚先生《殷虚文字类编》为最早,而最流行的是孙海波《甲骨文编》。《甲骨文编》初版于1934年,1965年出了修订版〔12〕。近年新出的徐中舒先生主编《甲骨文字典》〔13〕,更为广博精审。结集诸家训释的专书,过去较完备的是李孝定先生《甲骨文字集释》〔14〕,近期则有上面谈到的《甲骨文字诂林》,着手考释甲骨文字者都可由之得到帮助。
董作宾先生1935年的名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5〕,是殷墟甲骨分期的开山之作。“断代研究”本为一词,由于大家习引《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在古文字学界竟把“断代”当成“分期”的同义语了。甲骨大多是非发掘品,缺少坑位和地层关系的记录,给分期带来障碍。董氏以发掘材料为基础,创立了五期的分期学说,为学者普遍遵循。此后随着殷墟发掘中甲骨新材料的发现,他对自己的分期作了几次补充修改,如在《殷虚文字乙编自序》中提出“文武丁卜辞”之说,在《甲骨学五十年》中认为第一期应包括祖庚。“文武丁卜辞”说引起了一系列讨论,陈梦家先生1951年起在《燕京学报》上发表《甲骨断代学》(后收入《殷虚卜辞综述》)〔16〕,指出“文武丁卜辞”其实属于武丁时代。1953年,日本贝塚茂树、伊藤道治两先生的《甲骨文断代研究法之再检讨》〔17〕,也有类似意见。陈梦家等先生的见解,近年已得到考古发掘证据的支持。
在“文武丁卜辞”问题讨论之后,又有“历组卜辞”的问题。历组卜辞基本上即董氏五期中第四期那类卜辞。1928年,加拿大学者明义士作《殷虚卜辞后编序》(未完成),曾认为这类卜辞属武丁后半至祖庚时。1960年以后,我达到类似的看法,1977年以殷墟妇好墓的发现为契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此说后来幸得裘锡圭、林沄等先生的支持发展,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反对。1973年小屯南地的发掘,进一步刺激了有关的讨论。由历组卜辞的研究,引申到甲骨分期理论的检讨,形成了被称为“两系说”的分期新说。关于新说的详情,可看1996年末出版的《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一书〔18〕。
甲骨分期讨论持不同见解的各方,对有关研究的深入都有其贡献,这是我多次强调过的。综观讨论的过程,田野发掘的进展实有其决定的影响。最近小屯南地发掘报告的发表〔19〕,使我们对不同意“两系说”的看法有了更多的认识〔20〕。相信殷墟的继续发掘,会促进分期问题的解决,到那个时候,运用甲骨材料去探讨历史文化就将更加便利。
殷墟甲骨的发现,引导到殷墟遗址的确认及其一系列发掘,从而展现出商代丰富光辉的文化面貌,已经载入世界考古学的史册〔21〕。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一重大发现以不容辩驳的证据填补了古史的空白。对于我国绵延久远的历史,曾有种种怀疑否定的论点,例如19世纪晚年,有名考古学者德摩根在其《史前人类》中,便断言中国文明只能上溯到公元前7、8世纪〔22〕,与其后国内提出的“东周以上无史”论相合。甲骨的发现和殷墟发掘,一下子恢复了一大段古史。王国维研究甲骨,论证了商朝先公先王的谱系,他说:“由此观之,则《史记》所述商一代世系,以卜辞证之,虽不免小有舛驳,而大致不误,可知《史记》所据之《世本》全是实录。而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又虽谬悠缘饰之书,……其所言古事亦有一部分之确实性,然则经典所记上古之事,今日虽有未得二重证明者,固未可以完全抹杀也。”〔23〕这在方法论上为古史的重建带来了光明,无怪乎郭沫若先生在1929年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对王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甲骨学一百年间,名家辈出,论作如林,特别是50年代以来,发展更为迅速。《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出版于1952年,所收876条, 当时已叹为大观,而1991年印行的《甲骨学与商史论著目录》〔24〕,竟有16开本631页。繁多丰富的成果,自然不是小文所能缕述的。好在这些年有了一些概述性的专著,如王宇信《甲骨学通论》,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等。我们期待最近能出现规模更大,像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那样的著作,对20世纪甲骨学作全面的总结。
甲骨学的研究尽管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非常多的成果,但仍然有好多工作要做,许多疑难没有解决。实际上,甲骨的奥蕴大部分还不曾抉发,用以探究古代历史文化也大有可为。以为甲骨研究得差不多了的止步自画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十几年前,我曾试提过古文字学的15个课题〔25〕,其中5个是甲骨方面的,即卜法和文例的研究、 分期的研究、缀合与排谱、历法的研究及地理的研究,今天看来都仍有待探讨。这里想特别说的,是甲骨学今后的发展一定要进一步以考古学为基础。甲骨本身是一种考古遗物,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甲骨的研究,随着考古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甲骨的鉴定研究也会引进新的手段〔26〕。相信21世纪的甲骨学将更为发扬光大。
One hundred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oracle bones and shells were first unearthed at the Yin Ruins.The discovery has lead to the birth of a new branch of knowledge:study of oracle bones and shells.
The compilation of oracle bones and shells started withthe publication of Liu E's Tieyun Canggui.The Jiagu Heji,abook published in 1983,with Mr.Guo Moruo as its editor- in-chief,includes a total of 41,956 pieces of oracle bones andshells,which compose the major body of information obtainedso far.The sorting and compiling of oracle bones have turnedout to be fruitful with efforts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scholars,providing a solid basi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Thedecipherment of oracle bone and shell inscription is a majorpart of paleography.
The periodization of the oracle bones and shells from theYin Ruins began at 1935,when Mr.Dong Zuobin worked out awidely accepted 5-stage sequence based on the excavated data.The periodization of oracle bones and shells has beenconsistently discussed ever since.The discovery of the YinRuins oracle bones and shells has been a major event in theworld archaeology since it unveils the magnificent culture ofthe Shang dynasty.
The past century of oracle bone and shell study hasproduced many scholars and works,and the second half of theperiod has witnessed a really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area.It is from this crescendo that a brighter prospect can be predicted for the coming century.
注释:
〔1〕王宇信《甲骨学通论》第24~32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2〕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第161~164页、30页, 中华书局1983年。同书141页1933 年《通报》苏联布那托夫《甲骨学之新研究》,标题乃后来译文。
〔3〕濮茅左《甲骨学与商史论著目录》载,1930 年周予同先生在《学生杂志》有《关于甲骨学》一文,翌年《开明活页文选》又有周蘧同题文章,两文未见,记此备考。
〔4〕陈梦家《解放后甲骨的新资料和整理研究》, 《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5期。
〔5〕胡厚宣《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1984年第5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0号。
〔6 〕孟世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汉字》,《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第1期。
〔7〕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序》, 《古文字研究》第19辑,中华书局1992年。参见赵诚《关于甲骨文字诂林》,《书品》1997年第3期。
〔8〕饶宗颐主编,沈建华编辑《甲骨文通检》第一~四册,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9~1995年。
〔9〕郭若愚、曾毅公、李学勤《殷虚文字缀合》, 科学出版社1955年。
〔10〕张秉权《殷虚文字丙编》,已出6册,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1959~1972年。
〔11〕严一萍《甲骨缀合新编》,台湾艺文印书馆1975年;《甲骨缀合新编补》,同上1976年。
〔12〕孙海波《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
〔13〕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另有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14〕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1965年。
〔15〕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上册,1935年。
〔16〕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
〔17〕贝塚茂树、伊藤道治《甲骨文断代研究法之再检讨》(日文),《东方学报(京都)》第23册,1953年。
〔18〕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以上叙述参见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李学勤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9集,1995年。参看郭振禄《小屯南地甲骨综论》,《考古学报》1997年第1期。
〔20〕李学勤《读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待刊。
〔21〕参看丹尼尔《考古学简史》(Glyn Daniel,A Short History of Archaelogy,Thames and Hudson,1981)第174页。
〔22〕Jacques de Morgan,Prehistoric Man,转引自〔21 〕第173页。
〔23〕王国维《古史新证》第52~53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24〕濮茅左《甲骨学与商史论著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25〕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1985年。
〔26〕参看仇士华、蔡莲珍《解决商周纪年问题的一线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5年。
来源:《文物》
张经纬:张光直:考古学领域最后的巨人
巨人之躯2013年时,三联书店再版了张光直先生系列作品(全九册),是迄今国内出版先生作品最全面的一版。作为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考古学界最富国际声誉的学者(曾任哈佛大学人类学主任,荣膺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光直先生这些作品大多写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在八十年代以来便陆续译成中文。时值先生去世十二年之际,重读作品,历久弥新。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5:09:260000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58鹰王MVP,指环王首秀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28:360002邓振华:粟黍的起源与早期南传
0000狼鼻龙:南非小型植食恐龙(体长仅2米/长有犬齿)
狼鼻龙是一种鸟臀目异齿龙科恐龙,诞生于侏罗纪的初期,仅在南非出土一块上颌骨和齿骨化石,它的外形和现代鳄鱼非常相似,但是脑袋却是类似狼或者狗的样子,下颌骨的牙齿都是长长的类似犬齿,被认为和羊毛龙同指一种恐龙,但也存在一定的质疑。狼鼻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34:1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