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考古学,我回复了一条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刚刚回复了一条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特摘录如下:
君子九思1976评论了我的文章
既然是交流我就说几点:
1.考古界中是不是专业人士或者国家科普都会直接说这早期那晚期,好像是和癌症病症有什么关联是的,就不能把年份直接标明出来吗?那怕在图表中标明一下就不行吗?
2.考古界为什么总是把一些关键的概念搞混淆?人类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青铜时代,有的只是铜合金冶炼时期。
不要动不动就把出土的早期青铜器当成合金冶炼技术的唯一标准,比青铜出现更早的还有中国的黄铜合金。即中国远古时代的铜合金冶炼技术水平是本土起源的,用不着引进西方技术。
3.小麦和大麦等作物的引进对中国的远古时代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中国本土一直都有本土驯化的主要粮食作物,比如稻、谷等。
远古时代出现在中国的小麦只是游牧民族自带的生活物质而已。
我的回复如下
这个评论有代表性,我来逐条回复一下:
1.层位学与类型学所建构的年代框架,其实是相对年代,而非绝对年代,因此常说某考古学文化的早期、中期、晚期,某期的早段、晚段等等。
当然,考古学还借助碳十四、树轮校正等科技手段,提供遗存的绝对年代,但是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还不够精确,尤其是在对某些具体考古资料的分析上,还是不如层位学与类型学所建立的相对年代框架更精确。
2.建议先把青铜的定义,以及这一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铜合金”物质文化遗存搞清楚。至少就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青铜时代的命名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合适的。
3.外来农作物,乃至工具、技术的引进,其具体影响就多大,是有事实摆在那的,现在也有很成熟的研究。就我所了解的人类文明史而言,没有哪个地方是绝对的孤岛,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实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试想一下,有谁会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完全不和外界发生交流呢?只要走出去看看,自然就会产生比较,也就会学些别人的长处,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4.一点建议:对历史问题下结论,要以充分的事实考察为依据,而不能仅凭自己一时的情绪,亦或一厢情愿的心里预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他的伟大绝不因吸收一些外来文化而蒙羞,反而证明了其博大的胸怀与智慧的发展策略。早期的青铜铸造技术可能是外来的,但是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那登峰造极的铸造技术与艺术,却实实在在绽放于中华大地,并足以震撼世界了。佛教传自印度,却发扬光大于中国,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产生了至今仍有广泛影响力的禅宗。
一个个历史事实已经向我们说明,向别人学习一下,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关键是学习的同时别矮化自己。我们的祖先在学习别人的时候,并没有丢掉自己,反而借助别人发展完善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把自己的门关起来,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岂不是太小家子气了?真正的贵族,绝不是死要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蠢人,而是胸怀博大,眼界宽、路子广的智者。
原文及评论见以下链接:
龙山—二里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
五千年华夏文明发源于淮河中下游?看看这里有多少史前文化遗址
泗县历史悠久,自原始社会起,先辈们筚路蓝缕,虽经战火天灾而代代耕耘,不绝如线。终于成就了今日泗县的涅槃辉煌!今结合泗县博物馆史前人类展厅展览介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泗县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遗址调查报告》和安徽省宿州市文物局《安徽泗县程台新石器遗址调查简报》等研究成果,简要介绍泗县境内史前人类的分布情况、文明程度。与各位历史爱好者一起参加泗县史前人类科普活动。我要新鲜事2023-10-04 19:54:080000上千年都没有腐烂的尸体 这是怎么回事?(马王堆)
马王堆发现了没有腐烂的尸体。我国作为一个5000年文明的国家,自然也是经历过了十多个朝代,而在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少的人下葬,其中不乏有一些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他们在下葬的时候也往往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会有着很多的陪葬品或者会出现一些让人惊奇的现象,比如在我国湖南长沙发现的马王堆就是这样一个什么神奇的墓葬?马王堆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32:180000杭侃:纪念宿白先生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5:41:360001雄安考古,又有新发现!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近日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雄安新区起步区进行了13处文物遗存的考古发掘并通过专家验收,完成发掘面积7500平方米,出土陶、铜、铁、瓷等遗物1900余件套,发现一批仰韶晚期、龙山、夏商、东周、汉代及金元时期重要文化遗存。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42:220001赵世瑜:论历史学家的直觉
历史研究成果是不是完全都是逻辑推理或经验观察之所得?其中有没有史学家直觉感悟的成份?历史学作为一门多年来一直强调从材料出发、“无一字无出处”的实证学科,能不能让直觉或灵感在里面保留一席之地?直觉引发的认识结果能否贴近历史真实、抑或导致历史认识的谬误?……这些问题应该作为历史认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一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