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服制度的巅峰——明代的官方服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复试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蕴含着中国人的礼制观念、伦理习俗、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作为研究古代物质材料为主的考古学也有一个分支叫纺织考古,前几年王亚蓉老师组织的纺织考古团队受到社会的关注,被称为大国工匠。不过考古出土的纺织品大多还是两周时期和两汉时期的墓地中,最著名的就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所以听说做那个些纺织品的清理工作一方面需要极度的细心,另外还要有十足的忍耐力,因那个味相当令人回味。不过今年十一期间倒在山东博物馆看到一批明代的服饰。

明代服饰注重对传统的继承,远法周汉,近取唐宋,从色彩、面料、款式、纹饰到穿着的时令与场合,形成一系列的定制,规划之详尽,服饰工艺之精湛、寓意之丰富、纹饰之华丽,达到中国古代的一个巅峰,而之后的清代和民国乃至现在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传统汉服的踪迹。明代的服饰制度对周边国家也有很大影响,比如韩国的传统服饰,都可在明代服饰中找到一定的影子。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在制定安邦治国方略的时候,始终将服饰制度的确立作为巩固江山社稷的重要举措,洪武元年便已经下达诏书“悉命复衣冠如唐制”,洪武三年初步确定了明代服饰制度的规模,洪武二十四年又对明代的服饰制度进行大规模地更定。之后,明代服饰制度又经过明世宗等君臣的修补,最终确立了一套等级严明,制度繁琐的服饰制度。

明代官员服饰是明代服饰文化体系中“礼”文化的典型代表,集中突出了贵贱有别,上下有序的等级制度。明代官员的服饰主要有文物官员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和命服服饰,还是相当有讲究,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人穿什么不仅仅是现在一般的常识,而是有固定的制度规定。


在明代很多非正式的礼仪场合,也会出现款式极为丰富的日常起居服饰,这类服饰便可以淡化等级身份的差别,而且还能追求当时的时尚风潮。明朝前期这类服饰较为简洁,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人们审美观念逐渐多样化,服饰款式也变得繁多,这也很类似从改革开放前到现在人们穿着的变化。

正所谓“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可以让人们看到岁月痕迹,记起历史岁月,留住文化根脉。在山东省博的“衣冠大成”展览所展出的明衍圣公及夫人冠服,因为他们“天下第一家”的特殊历史地位,所以一直珍藏在孔府,这些服饰保存完好、品类丰富、色彩鲜艳,质料典型,工艺精湛,堪比上周国家宝藏节目所展示的几件孔子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遗憾的是这类文物都是不让拍照的,只能拍一些人家影像中的图片以及其他文物的图片。这些文物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缤纷与雍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记忆与文化基因。学习古代服饰文化,不仅是对古代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可从过往的精华中汲取,创造未来的灵感。


观展:浙江青瓷巡礼
#一起来看博博会#由于这几年疫情的原因很多博物馆的展览都选择了线上的云展览,前些日子看到了网上一个小程序展示的“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浙江青瓷巡礼”做得美观大气且很有意思,所以就介绍如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7:13:320002韩茂莉:西北、西南道路交通
西北、西南地区地处中国地形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这样的地形直接影响道路的走向,并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融入其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一、“关中”的得名、道路系统与重大历史事件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历史上曾有十三个王朝或政权将都城设在这里,其自然地理条件与交通道路对于政治、军事的支撑作用共同成就了历史的辉煌。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37:140000陕西发现一种成熟文字 距今5500年 三皇时代中国已有文字
2004年,陕西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的一次挖掘活动,不仅揭示了一座上古遗址,还发现了引人注目的成熟文字。这一发现位于杨官寨遗址,属于仰韶庙底沟文化,距今已有约5500年的历史。杨官寨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包括城池布局、陶器制作、文化审美等。然而,更引人瞩目的是,这里出土的文字残片,将中国文字的起源时间提前到了三皇时代,距今约5500年前。我要新鲜事2023-09-26 20:07:450001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在临死前将仅仅37岁的毒死,随后她交代完后事,终于可以安心死去。慈禧以为只要将光绪毒死了,她的种种恶行就不会记载青史之上,也不会像多尔衮一样,被光绪帝拖出来鞭尸。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墓会被沈殿英弄得底朝天,成了近代最骇人听闻的皇家墓葬被盗案。慈禧陪葬珠宝无数,那么光绪帝的陵墓里面是什么样的,他的陵墓是否保存完整呢?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8:17: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