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一百三十亩遗址所出铜块炼缸和技术进步(冶金起源系列之五)
京山一百三十亩遗址所出铜块、炼缸和技术进步(中国冶金起源系列之五)
【编者按】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于何方何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涉及到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命题。郭静云教授团队近期刊发《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郭静云、邱诗萤、范梓浩、郭立新、陶洋著,全文分上下篇,分别刊发于《南方文物》2018年3期和2019年3期)。
【摘要】通过对长江中游迄今已发现的可能与冶铜有关的证据的再疏理,认为当前中国青铜技术西来的说法仍有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疑问,包括传入路线不明、技术发展脉络不同、青铜器的器型和制造方式不同等等。中国青铜技术并非接受外传,而是本土自行发展,其源头在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具备矿物易得和陶窑技术先进两项优势,且其国家社会已经足够发达和复杂,足以供养工匠,并形成对金属器的需求。尽管目前学界普遍将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乃至后石家河文化都归类为“新石器时代”,因此发掘时并不留意与青铜技术相关的遗迹遗物,留下的资料稀少零散,但是通过仔细梳理考古资料,仍可以发现长江中游地区公元前第四千纪和公元前第三千纪的诸多遗址,如龙嘴、屈家岭、一百三十亩、石家河、殷戴家湾、金鸡岭,以及幕阜山区的诸多遗址等,其实均已经发现铜块、青铜工具、红铜及青铜炼渣、冶炼工具和设施、相关废品等直接证据,并先后出现过普通圆型炉、竖穴式圆型炉、长型横穴式炉,长条型龙窑式熔铜炉以及用炼缸进行冶炼和熔铜的坑式冶铸工作坊,并且其冶炼活动深入其精神文化中,影响整个社会。这说明,长江中游经历了漫长的认识铜料并探索冶炼的过程;此时,周围地区并没有别的掌握青铜技术的文明,因此长江中游冶炼技术无疑是本土起源的。
因全文较长,现分节摘发。
二、长江中游第四~三千纪遗址中发现铜料的意义
(三)京山一百三十亩遗址所出铜块、炼缸和技术进步
荆门京山屈家岭管理区一百三十亩遗址出土了铜块(TN24W344c:7)(图三),被发掘者视为屈家岭晚期的资料,没有绝对年代数据,只能判断为公元前第四千纪末期。

此铜块未做成分分析,外表满是绿色铜锈。[i]陈树祥和龚长根推论这不是铜块“而仍为一块体积较小的孔雀石”[ii]。但是,只有少数含铜量极高的孔雀石才会形成全面的铜锈,因此笔者认为发掘者定义为铜块是准确的,或者是氧化的金属铜块,或者是冶炼废料。
遗址中冶炼设施不明。但经查报告,一百三十亩遗址出土所谓“铜矿石”的文化层,多含灰烬、碳末,且经多次高温烧烤,变成坚硬的黑色,里面富含红烧土粒;周围出土的陶片也多见厚重质地的夹粗砂陶片,发掘者从中复原出几件炼缸(smelting vats)的碎片[iii](或谓之vats furance,图三)。鄂州博物馆的试验表明,使用这种炼缸,在20分钟内可以还原而熔化2-4公斤铜料。[iv]炼缸的出现标志着这时已不再处于简单地运用还原法炼铜并锻造铜器的早期阶段,而是已进化到用炼缸熔化铜液和铸造的阶段。这种用炼缸冶炼的技术从屈家岭文化晚期一直延续到商周。[v]所以一百三十亩遗址的考古现场显示出的,不仅是原始冶炼遗迹,而且可以说该遗址的冶炼技术跃升到较为高级的新阶段。
(未完待续)
注释
[i]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门市屈家岭一百三十亩遗址试掘简报》,《江汉考古》2008年6月(增刊),第74-75页、彩版一:6。
[ii]陈树祥、龚长根,《湖北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铜矿石与冶炼遗物初析——以鄂东南和鄂中地区为中心》,《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9月,第4页。
[iii]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门市屈家岭一百三十亩遗址试掘简报》,《江汉考古》2008年6月(增刊)。
[iv]徐劲松、李桃元、胡莎可,《从模拟试验看商周时期大口陶缸的性质与用途》。
[v]邱诗萤,《浅论盘龙城灰烬沟遗迹》,第32-39页;郭静云、郭立新、范梓浩主编,《考古侦探》,上册,页377─380;郭立新、郭静云、范梓浩主编,《时空之旅:文明摇篮追踪》,第177-178、287─290页。
【声明】本文作者为郭静云、邱诗萤、范梓浩、郭立新、陶洋,为《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一)》(原载于《南方文物》2018年3期)之第一部分。若有引用或转载,务请说明作者与来源。
考古发现一座唐朝公主墓葬,里面发现男性遗骸,鉴定后很惊讶
中国古代历史,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财富,而考古专家的工作成果,也让人们发现了很多惊奇的事情。人们对历史,逐渐感兴趣,而历史的依据,就是通过古代墓葬得到。但考古的过程,更是让人惊心动魄,毕竟干的是挖坟的事情,在中国,这是相当忌讳的。索性是古人的墓葬,也是出于对古代文物的保护。因为有一群人,为了钱财,专干缺德事情,就是盗墓贼。他们也是考古专家最恨的人,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很多文物,让专家心疼不已。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00:220000慈禧墓被孙殿英盗 找到了什么宝贝(慈禧墓葬)
孙殿英在慈禧墓葬中找到了一颗巨大夜明珠。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她的墓葬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慈禧墓葬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孙殿英盗宝案。慈禧太后是中国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她在政治上拥有极高的权力和影响力。她生前奢华无比,死后葬礼更是盛大隆重。慈禧墓葬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布局最严谨的皇家陵寝之一。墓葬里的宝贝我要新鲜事2024-01-05 19:40:010005「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泉护村遗址
▲泉护村遗址位置图▲泉护村遗址发掘现场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东柳枝镇附近,地处华山脚下,渭河南岸。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队华县分队两次进行发掘。泉护村遗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要内容,是该类型一处颇具代表性的遗址;同时,还提供了该类型发展去向的重要物证。▲地穴式房屋(庙底沟文化期)▲陶钵▲彩陶钵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540000山东一座三千年墓陵,发掘九个字,考古专家:姜子牙真实身份揭露
姜子牙的真实身份在2003年被山东淄博的陈庄村古墓发掘出现后得到确认。据说姜子牙是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的重要人物,被周武王尊称为“师尚父”。而在《封神榜》中,姜子牙不仅手握打神鞭,还掌握了封神榜,在人们印象中是一位地位很高的人物。但专家们一直没有确定姜子牙是否真实存在,直到2003年的古墓出现,才真正解开了这个谜题。我要新鲜事2023-04-16 19:44:360000